萬隆
[摘? ? ? ? ? ?要]? “互聯(lián)網+”概念自提出以來,影響了各行各業(yè),對于高職教育同樣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對教學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教師面臨教學理念與改革雙重挑戰(zhàn)。在該背景下,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至關重要,具有優(yōu)秀的綜合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融合互聯(lián)網線上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本研究主要分析信息化教學能力構成,“互聯(lián)網+”背景下對高職教師的要求,并提出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全面提升教學水平。
[關? ? 鍵? ?詞]? “互聯(lián)網+”;信息化;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45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236-02
“互聯(lián)網+”概念于2015年由李克強總理提出,基于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新思維對傳統(tǒng)行業(yè)進行創(chuàng)新,推動產業(yè)升級。“互聯(lián)網+”教育,將創(chuàng)新、共享等理念引入了高職教學改革。微課、慕課、翻轉課堂、云課堂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顛覆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變。學生不再只依賴課堂學習,線上教學課程讓學生不受時間、空間、地點限制,為學習提供了便利性。然而這種變革要求教師具有很強的信息技術能力,才能夠靈活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更好地進行教學。目前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存在不足,如何提升教師在該方向的能力,是當前背景下高職院校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互聯(lián)網+”背景下對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要求
(一)信息化教學
信息化教學是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教學充分結合,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形態(tài)。關于信息化教學能力在學者研究中并沒有統(tǒng)一定論,本文中是指,教師具有信息化教學理念,能夠正確使用信息化基礎軟件,借助互聯(lián)網教育資源,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充分融合,讓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多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營造較好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職教師角色發(fā)生了較大轉變。物聯(lián)網、大數據、信息技術手段在線下課堂中的應用,體現(xiàn)了“學生主體性”新課改教育理念,能夠讓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成為可能。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既是信息化教學的組織者,也是信息化學習的引導者,集開發(fā)者、使用者、設計者、評價者等多種角色于一身。信息化教學能力不僅是高職院校改革的要求,也是教師自我提升的需求。時代在變化發(fā)展,教學改革也應跟上發(fā)展步伐。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既要注重技能教學,又要注重素質教育,大多數崗位都是直接走向一線工作崗位,注重技能應用型。教師在人才培養(yǎng)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教學設計通過信息化手段得以呈現(xiàn),圍繞學生為中心,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
(二)信息化教學能力對高職教師的新要求
信息化教學能力主要包括基礎能力和綜合能力?;A能力是指教師要具有對高職教育教學理論、專業(yè)理論、信息化工具與設備的把握與應用能力。綜合能力是指教師將這三種能力綜合在一起,并且能夠將信息技術與線下傳統(tǒng)課堂融合,根據課程內容,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并進行評價與反饋的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中最基本的是要會使用基礎軟件,教師不僅要能夠掌握電教設備的使用,還能夠根據網絡資源庫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信息化教學能力對高職教師提出了新要求,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計算機教學,僅限于office軟件的使用,隨著信息技術的變革,交流溝通工具不斷發(fā)生變化,如微信的廣泛使用,不僅作為交流的工具,還在班級管理、宣傳招生等方面發(fā)揮作用。教師在課堂上應用的工具,從黑板到電腦、手機等終端以及網絡資源平臺,這些工具的使用,并不是每一個教師都能應用得很熟練,這要求教師根據實際需求,應用到課堂上來。
2.數據處理能力的挑戰(zhàn)。隨著慕課、微課的推出,網絡學習資源更加開放化,學生可從多渠道進行學習。網絡信息的開放,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學生無法區(qū)分哪些是有用信息、錯誤信息。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甄別有用信息,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養(yǎng)成自律性。
3.基于互聯(lián)網思維的創(chuàng)新挑戰(zhàn)。教學改革需要不斷在信息技術與教學理念上進行創(chuàng)新。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需要接受最近信息,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融合,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二、“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
(一)學校制定完善的制度,加強網絡平臺資源建設
學校完善相應的鼓勵制度,加強硬件與軟件設施投入、資源庫建設,才能保障信息化教學的實施。首先,實施信息化教學,需要校方足夠重視,將其提升到學校發(fā)展的高度。將信息化教學作為職稱評定或者評優(yōu)的一種參考。教學管理部門應及時監(jiān)督與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逐步實現(xiàn)目標。如要求教師要完成一門信息化課程的學習,作為考核。只有完善相關的考核與激勵制度,才能更好地推動信息化教學進程。
其次,保障信息化教學的硬件與軟件投入。硬件設施是保障信息化教學的前提,學校應加大在多媒體、錄播教師、實訓室等方面的投入,同時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加強教師對設備的使用頻次。目前大多數高校都配備相對完善的硬件設備,然而實訓教學的設備是在更新?lián)Q代的,學校也無法一直更新?lián)Q代,在軟件方面可引進虛擬仿真系統(tǒng),利用信息化開展實訓教學,可以讓教師學習行業(yè)新技術,應用到實訓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
再次,校方要加強建設網絡資源庫。信息化教學需要移動教學平臺,不僅為教師提供系統(tǒng)化的教學資源,也可讓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系統(tǒng)化學習。該平臺也可用于教師之間進行交流協(xié)作,實現(xiàn)資源共享,監(jiān)督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學校也可及時更新優(yōu)質的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等,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另外,無論軟件還是硬件設施都需要專門的人員進行維護,這是保障教學開展的基礎,要加強網絡管理部門與各教學部門的聯(lián)系,更好地開展信息化教學。
(二)開展多樣化培訓,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
信息化教學需要在不同的階段對教師采取多樣化培訓方式,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中年輕教師較能接受這種現(xiàn)代化教學,對于年齡大的教師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首先,將信息化教學培訓分成不同的階段,初級階段要樹立教師正確的信息化理念,在教學中開展的重要性及未來趨勢,再培訓教師使用信息化設備與常用工具等;在中級階段,將信息化設備與教學過程進行融合,在課堂中應用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在高級階段,在基礎信息手段應用的基礎上,對該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構建交流互通的學習平臺。在每個階段,學校應從教師需求出發(fā),結合當下信息化形勢,開發(fā)培訓課程,如以軟件使用為核心、以教學技術為核心等。
在培訓方式上,可采取多種方式鼓勵與推動信息化教學:定期邀請信息化教學專家舉辦專題講座或者學術會議,讓教師接收到最新技術信息與教學方法;培養(yǎng)優(yōu)秀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在學校里起到示范作用,帶動其他教師共同進步;分組實操,并設立一定的獎勵標準,鼓勵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
另外,培訓機制要進行完善,只有制度才能讓培訓順利進行,加強培訓過程管理及評價改進,培訓要形成動態(tài)反饋閉環(huán),根據反饋結果,不斷完善調整培訓機制。
(三)轉變教學觀念,打造終身教育理念
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樹立終身學習意識。當前一些教師認為信息化教學知識一些PPT、微課視頻的制作,對信息化教學認知不夠深刻,還有一些教師去參加信息化教學大賽,但是并沒有將成果很好地應用于日常教學中。信息化教學理念,要讓教師不僅具有專業(yè)的教學技能,還能夠應用互聯(lián)網大數據思維,分析學習情況,對學習質量、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對于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提升自我認識?!盎ヂ?lián)網+”對傳統(tǒng)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教師應順應這種變化,不是對這種變革持不接納的態(tài)度。信息技術帶來了傳統(tǒng)教學的革命,成本較低,而且能夠讓課堂更充滿活力,以學生為中心,真正符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因此,對教師來說,應對互聯(lián)網的沖擊,關鍵不是對技術的學習,而是自身的態(tài)度,只有從思想上接納這種變化,才能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借助平臺提升自己的能力。終身學習是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一部分,教育教學就是要接納時代的變化,與時俱進,改革教育理念,適應市場對人才的要求。
(四)依托教學團隊,科學設計信息化教學模式
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校方的教研團隊提供必要的保障。教師掌握了信息化教學的理念與設備,需要進行教學實踐,“互聯(lián)網+”課堂的設計,僅依靠一個教師的力量較難完成。教學資料的篩選,教學過程的安排,設備的支持,需要團隊進行合作。
首先是教學內容分析,根據課程標準,分析課程,結合教學目標,圍繞大綱,選擇教學內容,在內容設計方面,考慮運用信息化手段解決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的設計是開展教學的前提,同時要分析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學習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等。其次是教學策略設計,如何將微課資源、游戲教學法、小組合作法、虛擬仿真系統(tǒng)等,與傳統(tǒng)課程融合。再次是教學過程設計,通常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在課前通過學校的網絡資源平臺,上傳需要學生進行學習的微課或課件,帶著任務完成課前預習,課中通過信息化教學工具的使用、多種教學方法的融合,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打造高效課堂。課后,要通過一些知識擴展,檢驗學生所學成果。最后是教學評價與反饋,教學要形成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閉環(huán),通過客觀評價手段,對學生的掌握程度、教學質量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改善不足之處,不斷調整信息化教學。
三、結語
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信息化技術對課堂教學提出了高要求,歸根結底是對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要能夠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將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新思維應用到教學中,不斷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目前,大多數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并不強,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適應這種變化,用積極的態(tài)度迎接互聯(lián)網時代帶來的變革。本文主要從教學觀念改變、教學過程設計、多元化培訓與完善的制度等方面,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希望能為當前背景下,推動高職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李一紅.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現(xiàn)狀問題與優(yōu)化對策[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6).
[2]張玲.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職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路徑[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6).
[3]楊佳思.關于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效果的思考[J].才智,2019(4).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