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秀連 張麗梅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自身的思想建設,既能吸取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也能結合自身實際,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地進行思想建設,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提升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鑒于思想建設的重要意義,那要如何開展黨的思想建設?提高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思想政治覺悟,增強黨性觀念,不斷解決思想入黨問題;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
尤其在現階段,要實現教育強國的戰(zhàn)略目標,實現兩個百年目標,黨的思想建設對滋養(yǎng)青年人才健康發(fā)展的和諧大學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文化建設包括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和行為文化建設。其中,精神文化建設包括大學精神文化即包括大學目標、大學理念和大學精神。制度文化建設包括教學制度、科學研究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大學制度文化是有關大學管理制度和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物質文化建設包括大學的學科設置、大學辦學條件和教師隊伍。行為文化建設包括大學校長行為、大學教師行為、大學生行為和大學內部人際關系等幾個方面。
大學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的重要構成,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精神文化建設更需特色化。每一所高校都應該根據自身的優(yōu)勢以及國家、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確定好自己的大學目標、大學理念和大學精神,也就是建設好自身的精神文化。這是一個個性彰顯的時代。我國各個高校的發(fā)展應該結合自身實際,走特色發(fā)展的道路,確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學目標、大學理念和大學精神,使得自身的精神文化建設應該更具特色化。
制度文化建設更需人性化。教學制度的制定是否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科學研究制度的制定是否調動教輔職工進行科學研究的積極性、人事管理制度是否促進教輔職工晉升、后勤保障制度是否及時合理,這些都影響著高校制度文化建設是否有效合理。
目前,我國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設存在幾個問題:第一,教學制度嚴謹但缺乏彈性,對學生的考核基本依靠分數而定,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考核重視不夠;第二,科研獎勵機制不足,不能全面調動教輔職工科研的積極性;第三,人事管理制度不能及時給予年輕教輔職工晉升空間。只有以人為本,才能建設更加人性化的制度文化。
物質文化建設更需現代化。隨著時代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大樓拔地而起。數字網絡媒體走進了大學課堂,極大提高了大學課堂教學的效果。越來越多的院校緊跟社會人才的需求,在學科設置上新開始了許多新課程,促進了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全面,增強了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行為文化建設更需自主化。大學的行為文化建設對學校自身的發(fā)展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校長是學校發(fā)展的掌舵人,代表著學校的管理、學術等各方面。大學校長行為對本校的教師行為和大學生行為起著榜樣模范的作用。高??刹欢ㄆ谂e辦大學校長活動。這種招賢納諫聽取一線師生心聲的活動,表明了學校管理上的接地氣,體現了嚴謹踏實、勤于開展基礎調查的行為文化。
大學教師行為應該自主化。大學教師承擔著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的重任,對學生的成長和學校的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校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引進人才、留住人才,調動大學教師教學和科研的主觀能動性。
大學生行為應該自主化。現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但依賴性強、團隊合作意識較弱,這就需要以人為本,調動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形成自主化的大學生行為文化。
青年大學生將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如何培養(yǎng)合格的主力軍?這既要給青年大學生教導夯實的專業(yè)知識,更要引導青年大學生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其內容涵蓋了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公民層面?!皭蹏⒕礃I(yè)、誠信、友善”對青年大學生起到了很好的規(guī)范引導作用,推動大學和諧校園文化建設。
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是黨一貫追求的執(zhí)政理念。高校的發(fā)展,在堅持黨的領導前提下,要借鑒黨“以人為本”的重要內容。高校的“以人為本”主要是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發(fā)展,以教師為本,為教師提升提供平臺。
以學生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為目標。首先是要以學生的興趣和專業(yè)發(fā)展為主,提供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既要由淺入深開設專業(yè)課程,也要開設交叉課程,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其次,要在課外課堂,多開設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提前適應社會。再次,對學生的考核,要把課堂內和課堂外相結合,把成績、品行和能力相結合,忌以分數論英雄。
以教師為本,為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提供相應的條件,滿足教師鉆研教學、致力于科研的需求。教師是教育發(fā)展的第一資源。第一,要為教師,尤其是青年教職工提供相應的生活條件,讓他們安心工作。第二,要提供相應的教學和科研的條件,有相應的激勵措施,充分調動教師的能動性,鼓勵教師努力提升教學效果,潛心做科研。第三,要有相應的考核體系,鞭笞教師努力完成工作任務。同時提供青年教師發(fā)展晉升的空間。
時代在進步,高校在發(fā)展。高校要與時俱進的發(fā)展,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發(fā)展思路要與時俱進。高校如果故步自封,墨守成規(guī),就會脫離社會,發(fā)展止步不前。高校要跟隨黨的發(fā)展思路,努力實現“教育強國”的國家戰(zhàn)略目標,調整自己的發(fā)展戰(zhàn)略。第二,管理要與時俱進,對學生的管理,既要根據每一代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對癥管理。也要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QQ、微薄、微信與學生溝通交流,拉近彼此的距離。第三環(huán)境、教學等硬件設施要與時俱進。引入網絡媒體設備,提高教職工的教學效果和科研、工作的效率。
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建設的一個重要方法。高校要發(fā)展,要建設和諧校園文化,只能結合自身基本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穩(wěn)步發(fā)展。每一所高校,都有自身的人文歷史、地域特色、專業(yè)優(yōu)勢。這是高校的“個性”,也是高校文化的“特色”。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建設本校的獨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培養(yǎng)具有本校文化特色的青年人才,為“教育強國”輸送源源不斷的棟梁之才。
總之,必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實事求是,才能建設出和諧的校園文化,為青年人才的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為社會源源不斷輸送人才,實現教育強國的戰(zhàn)略目標,從而促進“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①毛澤東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8
(作者單位:廣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