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梅
時間就像被折疊過,轉瞬又到年底。一首歌到了尾聲,卻不能夠循環(huán)播放,總會令人陷入莫名的焦慮和傷感。近期中短篇小說閱讀總體感受,依舊在時代和生活的整體框架內,那些可見或者不可見的邊緣,不僅給寫作者設定了界限,也限定了閱讀者的認知,亦或是在這樣裂隙叢生的時代,我們期待的那部分感知大都模糊在不可說的陰影里。好在仍然有一些對立的知覺會觸動我們,比如說回憶性題材,還有逃避的各種不同策略,隱身術,分身術,包括突兀而至的死亡,等等,涉及到的不僅有認識危機,還有存在危機。作家常常秀出一把鋒利的西瓜刀,對著渾濁而又沉悶的生活,砍瓜切菜,我們接受其中一部分切面,另一些也可能被擱置。以小說的方式還原出整體,或者解剖出本質,同樣困難,對于這一切,作家們并不比社會學者來得更熟練。當然,我們仍舊會看到屬于小說家的那部分敏銳和固執(zhí)。回到作品吧,很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閱讀體驗。
1? “喂鬼”及其他
前面說到西瓜刀,其實對于相當一部分作家來說,他們的身份應該是外科醫(yī)生,一把小巧的手術刀,在虛構的世界里,面對的是真實的病癥。這部分作家當然更優(yōu)秀。并不是每一樁被描述出來的事件都是有意義的,作家們可以陶醉于不用麻醉劑下刀的過程,卻不能不面對被肢解的世界,并且給出明確的診斷。
魯敏《球與槍》(《上海文學》2018年第10期)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故事。讓我們想起卡爾維諾《分成兩半的子爵》。善與惡都是人生的驅動力,只是表現(xiàn)的形式和形態(tài)不同?;诖巳プ穯柸松膬r值和生活的意義,往往會陷入自己設置的陷阱。所以聰明人能夠更好地把兩種思維調整成在社會規(guī)范框架內的自我獲得感和滿足感。穆良是個規(guī)規(guī)矩矩的好人,每天按時上下班,勤勉顧家不逾矩,照顧父親和妻子,一切看起來都那么正常??墒聦嵣?,穆良對自己的生活并不滿意,甚至常常自我懷疑,那樣乏味不堪的生活,是如何一天天重復下來的。這種自我懷疑,正常來說并不會導致什么行動,不過是以臆想來克服內心的瘋狂和絕望感。而一個與自己長得非常相像的壞人出現(xiàn),正是對于一成不變的僵化生活的打破,這種瞬間以替代者身份逸出邊界的自由,讓他在面對警察反復盤問時,充滿了隱秘的快樂。兩個人從相處默契,到最終互換身份,完成了哲學意義上的人格轉移和心理補償。當然這一切都是小說家的虛構。魯敏一直在探討人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間的關系,尤其對當代人身心分裂的狀態(tài)抱有興趣,《奔月》讓我們頗感驚喜,《球與槍》中這一探索還在不斷深入。
尹學蕓《喂鬼》(《長江文藝》2018年第11期)讓我們看到了純粹意義上的倫理困境。女主人公從最初逃避去面對一個人死亡為起點,千折百轉,到最后不得不直面意外而至的永別,始終處于顯而易見的負罪者位置。喂鬼是一個宗教法事,也是一種民間習俗。云丫因為厭惡干娘的神神鬼鬼,因為干娘一針扎死了小時候的玩伴小棉花,而有了各種怨恨和嫌惡縈縈繞繞,讓她不肯面對那場復雜的鄉(xiāng)村葬禮。逃避到遙遠的邊地,游走在大理,洱海,響泉,無量山,并沒有得到她想要的解脫。表面上看云丫逃避的是繁瑣而讓她深感羞恥的習俗,逃避的是自己的義女身份,其實是她渴望從庸俗的日常性中逃逸出去。古老的村落,遙遠的邊陲,青山碧水,不是沒有片刻的靈魂安寧,卻始終放不下俗世的計較和考量。命運就是這么殘酷。干娘一直要等到她回來才肯閉上眼睛,而無量山掩埋了八年一見的網友阿祥。為了逃避葬禮遠走千里,最終要面對的無量山孤墳比當初逃避的殘酷得多。悲劇式結局沖淡了干娘戲劇性的一生,那個讓云丫深感畏懼的喂鬼儀式,簡潔得令人百感交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真是千山萬水,孤獨永遠是如此巨大,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扮演的角色里。學蕓小說向來縝密,就像一位優(yōu)秀的裁縫,剪裁,針腳,甚至連布料的花色,都讓人無可挑剔。這篇小說沿著人物的心理紋路,捕捉女主人公特別細微而隱蔽的念頭,最深刻的倫理背叛,帶給我們對于個體處境更深刻的領悟。
2? “離岸”及其他
小白《離岸》(《小說界》2018年第5期)同樣是一個人格分裂的故事,只不過,與魯敏給出的面具不同,王吉和沙庚并不是一個人的一體兩面。這個故事更接近張愛玲的《色戒》。由身而情,由欲而心,都只不過體現(xiàn)在生死關頭的心軟一瞬間。王吉和沙庚新婚之旅來到了遙遠的南太平洋,庫克群島,拉羅湯加。一個成功的編劇,一個聰慧的法學專業(yè)畢業(yè)生,從情人到婚姻,這段路不長,王吉作為沙庚背后的寫手,顯然有權利要求自己應得的那一份。新婚旅行殺機四伏,無非是因為錢。不能說完全沒有感情和情欲,而沙庚顯然是利用和利用之后的背叛,他放在心上的無非是即將上市的股票。王吉在內心里策劃了那么多謀殺場景,最終的一瞬間仍舊是不忍放手,而就是這一念之差,送了自己的命?;仡^無岸,真的不是對不起,的的確確是回不去。兩個人都在扮演選定的角色,說著熟練的臺詞,這里面并沒有誰是真正的無辜者,只不過在這一場獵殺中,輸?shù)舻氖且荒畹拇缺3撩杂诒硌莸纳掣沁@個時代逐利者的典型。虛偽,世故,游刃有余地欺騙著所有人,自以為是地利用著所有人。人性的貪婪和殘忍是這個資本時代的本質。小說寫得很時尚,充滿大都市娛樂圈金融圈的紙醉金迷氣息,語言收斂,又放縱,人物心理拿捏也很到位。
詹政委《魚把刺長在身體里》(《長江文藝》2018年第10期)換了我寫,可能題目就叫“數(shù)樹”了。小田的人生一馬平川,她高估了自己對生活的掌控能力。郭大康的人生起伏跌宕,對世間萬事萬物有著自己篤定的價值判斷。小田和高天愷,血管里流著同一個人的血液,卻不能避免情感的隔閡,即使以死證明自己,也逃不掉心灰意冷婚姻失敗的結局。數(shù)樹,是一個巨大的象征,對于小田和郭大康來說,數(shù)樹顯然有著不同的意味。郭大康對生活曾經強加給他的一切懷恨在心,所以當他擁有了可以左右他人的力量,對于他而言,他可以任意破壞那些看起來很美好的事物,就像當年他一邊數(shù)樹一邊在心里把那些樹砍倒了無數(shù)回一樣。在他看來,堅不可摧的只有時間和金錢。這個價值觀在今天,應該是具有普遍性的了。一個玩笑,拆散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人性,是最禁不起考驗的。猜忌,就是那根魚刺。小說以漫不經心的姿態(tài)給出了生活荒誕與虛無的濃重陰影。
3? ?愿有往事可回首
回溯性敘事的人物心理動因一般有兩個,因為美好而眷戀,或是因為痛苦而反思。小說中的情感基調,沉溺或者超脫,取決于敘事視角的選擇,也取決于對于某種意義的尋找是否能夠給生活注入意義。那么,怎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顯而易見作家不負責給出一勞永逸的答案,雅斯貝爾斯有自己的思考:“這種限制性把我引向自我,在自我中,我不再躲到我一心表現(xiàn)的客觀論點背后,無論是我自身還是他人的存在,對我都不再可能成為對象了?!?/p>
余一鳴《黃雀》(《長江文藝》2018年第11期)小說題目取“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之意,也難免會讓人想起蘇童《黃雀記》。華虎,我,鄭紅杏,李秀蘭,少年時代的同學,曾經有過懵懂的感情。那些年少時期的幼稚或者天真,都慢慢隨著生活改變。紅杏出自官員家庭,從小備受關照,沒有吃過苦,人到中年,家庭變故,才算經歷了轉折。華虎是適應時代個人奮斗的成功者,只不過這種成功里面包含著太多不光彩的東西。小說初看很像沿著紅杏出墻墮落的方向去了,筆鋒一轉,父親是個倔強的清官,女兒把那些來歷不明的錢捐了貧困地區(qū)建學校。經歷了人世種種,每個人都在成長,余一鳴試圖為我們呈現(xiàn)的是分裂的人性里面,包含著的完整性。
女真《蘇禾不在朋友圈》(《廣州文藝》2018年第11期),與《黃雀》不同的是追溯的大學時代。起因是同學聚會,說起來蘇禾與大學同學已經失聯(lián)多年。大學時代的往事,無非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致青春,討論詩歌,排演話劇,大學畢業(yè)后各奔前程。有的發(fā)達了,有的潦倒,有人活得春風得意,有的已經不在人世。小說寫得平靜從容,仿佛時光從來沒有遺棄過我們,我們也沒有被生活虐待過,只有每個人在面對過往和眼前的生活,看著朋友圈無數(shù)跟帖,無數(shù)留言,各種感慨,會有一瞬間的恍恍惚惚,仿佛那個真實的世界并不存在,而我們都是活在朋友圈里的人。當年的情感背叛,后來的精神背叛,都是自我尋找的過程吧,死亡終究是最慘烈的和解,女作家在最后留下了一個出口,自我隱匿者總有一天會現(xiàn)身出來。
4? ?此情可待成追憶
童年記憶同樣有兩個普泛性的精神向度。溫暖美好,天真爛漫;或者孤單弱小,備受欺凌。我們任何一個人,在漫長的一生中,都會有難忘的幸福,也都會遇到難以面對的痛苦。時間在硬殼里,眺望塵世,無悲無喜。時間并不會為我們背負那些甜蜜或者苦澀的記憶,即使小說家不斷剝去時間的裝飾,也無法以文字的方式洞見時間賦予我們的一切。我們愿意看到的,是寫作者以寬和的心態(tài)代替我們擁抱了在時間之流中不斷失散的我們自身。
李云雷《荒廢的宅院》 (《長江文藝》2018年第10期)還是一貫的童年往事。淺淡清新自然舒緩的敘事,讀起來韻味悠長內心安寧。那座廢棄的宅院里的梨樹,青澀的梨子,馬蜂窩,青蛙,蛇,四叔,小雞,壘雞窩,吃西瓜,一起讀詩,種黃瓜,更像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記憶。臭椿樹引申出來的有用和無用,大約是我們從書本上找不到的追問和答案。人生中究竟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無用的呢?就像云雷寫下的這么多小說,記錄的這些童年往事,看起來沒有什么用,舊時光一去不復返,那個雞窩會在一場大雨中垮塌,那個宅院廢棄了很快就會長滿荒草,可是正是這些記憶慰藉了我們塵世里流離惶然的內心,那個不再生機勃勃的宅院,那些在歲月里漸漸荒蕪的時光,仍舊是我們生命里特別寶貴特別有光澤的記憶。
林森《背上竹劍到龍?zhí)痢罚ā妒隆?018年第6期)講述的也是童年時期的小伙伴各自不同的處境和生活狀態(tài)。錄像帶,是時代的標志符碼,內容大抵有兩類,俠肝義膽仗劍天涯,男女情事性的啟蒙。而父親的離去,給幼年的我?guī)砹松钌畹睦_和痛苦。我和小馬看錄像,追女孩子,打打殺殺,向往著外邊的世界。我最終攜帶一把斷劍走出了小鎮(zhèn),龍?zhí)敛贿^是遠方的代名詞,當然,去龍?zhí)烈部梢钥闯墒菍じ傅倪^程。幼年的這一切,被保護,被拋棄,被傷害,更像是成長必然要經歷的疼痛。小馬斷了的手臂,我背上的斷劍,是一些難忘的傷痕,也是戰(zhàn)勝自我,渴望找到自己的信念。
5? ?失蹤者說
劉建東《春天的陌生人》(《作家》2018年第11期)寫病態(tài)人生完全不動聲色。他的每一篇小說都有著很高的水準。這一篇還是屬于董仙生系列。伍青晚上出去和朋友喝酒,凌晨還沒有回家,手機也無法聯(lián)系上,妻子小宋以為他失蹤了,老董陪小宋凌晨三點開著車在酒店之間,在長街之上四處尋找。妻子講述伍青的病態(tài)心理,種種不堪的墮落。伍青歸來只是說自己喜歡深夜大街上一個人酒醉后漫步飄飄欲仙的享受,并且自此以后經常失蹤。這個對人群和酒場有著高度依賴癥的院長給出的失蹤理由,并不能讓老董信服。只是老董實踐了酒后長街漫步,并沒有那種羽化飛仙的感覺。小說最有意味的那條線,是小宋在伍青失蹤和歸來后截然相反的講述,究竟哪些是真實,那些是虛構,對于經常帶著面具,活在虛構之中的很多人來說,其實都很難分辨清楚吧。
丁邦文《疑似失聯(lián)》(《北京文學》2018年第11期)馬天佑局長突然休假,局里的人都聯(lián)系不上。副局長楊斌主持工作,局長辦公室主任朱森林憂心忡忡。各種傳聞甚囂塵上,先是失蹤,繼而雙規(guī),然后是癌癥。各色人等,在短短的十余天,輪番登臺表演,各種表現(xiàn)令人側目,官場生態(tài)真的是光怪陸離。朱森林最終查到馬局長夫婦住院的醫(yī)院,查出不足為外人道的病因。一場鬧劇卻看到了太多鉤心斗角。是官場小說,也是懸疑小說,雖然對人心人性的觸及還停留在表面,人物內在精神世界并沒有得到發(fā)掘,我們還是看到了維系官場運行的敏感而脆弱的神經元。社會秩序的建構沒有完整劇本,雖然我們被給定了明確的角色,卻無法自主地獲得活著的尊嚴,給定身份與自我認同之間的對抗,是官僚體制與個體自由之間的分裂,小說在這意義上,寫出了朱森林這個人物的內心動態(tài)軌跡。
6? ?殺人者說
班宇《冬泳》(《當代》2018年第6期)算是比較虐心的一篇了。男主人公三十多了,在工廠上班的一個普通工人,日子過得平淡無奇,每周末被母親逼著相親。隋菲因為丈夫劉曉東出軌選擇離婚,有個女兒跟了丈夫。生活中有太多的悲劇,男主人公是那種生活狀態(tài)比較隨遇而安,沒有什么目標和追求,走哪算哪,隋菲也一樣,都是攜帶著被生活傷害的痛楚,走在崎嶇的路上。大雪紛飛,揮舞的磚頭,是對劉曉東的反抗,是為隋菲父親復仇,也是對生活的不滿。沒有樹,火光,星系和灰燼,只有一個人孤獨面對。冰面之下的水甚至是溫暖的,這是一個冬泳者的真實感受,也是對生活在冰面之下人性溫暖的最終信賴。在漫天風雪之中,小說給出了一個帶有信仰意味的結尾:只要我們都在岸邊,就會再次相遇。小說中那個精神不正常的警察扮演者也蠻有意思,他到底在追逐什么呢?
趙卡《本地殺手》(《四川文學》2018年第11期)寫的還是不良青年的故事。他好像特別擅長并且喜歡塑造這一類人物。這簡直和大家都稱他為趙仁波切卡形成了鮮明對照。讀趙卡的小說很愉快,因為他的敘述有種特別獨特的狂歡氣息。無論長短,他始終有著自己的敘事節(jié)奏和風格??此菩篷R由韁,其實內在的弦還繃得挺緊。我,喬峰,丁美麗,生活就活活過成了一出戲。我因為錢,答應喬峰殺了郝斯琴。郝斯琴是喬峰的情人,逼他離婚娶她。最終被幾個煤老板開車撞死?;恼Q的情節(jié),偶然的際遇。一切看起來都像是鬧劇,卻在不緊不慢嬉笑怒罵的敘事里,讀出了陣陣涼意。就像本來準備殺人的兩個人,目睹了郝斯琴的意外后,站在十字街頭,茫茫然如同置身于酷寒的冬天。
讀了這么多小說,有時候還是忍不住會問,我們到底想讀到什么呢?寫作者寫自己想寫的那些故事,有時候難免也會問一句,你們到底想看到什么呢?那種強烈而又深刻的情感,那種有節(jié)奏感的美妙語言,時代和個人的命運,反抗被生活強加的虛構,基于平等的信仰,熱愛自由,我們愿意擁抱著這一切,驅散濃重的霧霾,看到清澈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