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ia媽媽
寶寶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各種“狀況”。這些“狀況”讓身為父母的我們無比擔憂,甚至會產(chǎn)生“寶寶是否正?!钡南敕āH绻阍?jīng)讀過繪本《阿文的小毯子》,肯定會深有同感。
書名:《阿文的小毯子》
文/圖:[美]凱文·亨克斯翻譯:方素珍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本非常經(jīng)典的繪本——《阿文的小毯子》。如果寶寶沒讀過,您可以帶孩子去書店、圖書館翻閱,孩子一定會喜歡。如果知道這本書,那今天我們就聊聊繪本故事背后的故事,聊聊作為媽媽,我們該如何處理好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這些問題。
先跟大家回顧一下繪本內(nèi)容:小老鼠阿文有一條心愛的小毯子,小毯子陪著阿文從小到大,阿文無論走路、吃飯、睡覺還是玩耍,都會帶著這條小毯子。有小毯子陪著阿文,阿文心里很安穩(wěn),也不會整天黏著爸爸媽媽。阿文漸漸長大,要去上小學了,但他仍然離不開小毯子,還堅持要帶著小毯子去上學。爸爸媽媽為此很發(fā)愁,阿文既不能沒有小毯子,又不能再整天帶著小毯子,怎么辦呢?終于,媽媽想出來一個好主意,她把小毯子做成很多小手帕,并且教阿文念:“小手絹兒,一大堆,擦擦眼淚,擦擦嘴?!睆拇耍⑽牟还茏叩侥睦?,身上都帶著一塊小手帕,就像還帶著小毯子一樣。
故事中的阿文有一個讓爸爸媽媽都很頭疼的“狀況”:太依戀小毯子,任何時候都得帶著,不管什么時間、什么場合。許多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同樣的問題,只是依戀的可能不是小毯子,而是一只毛絨玩具,一個枕頭,一條被子,甚至是一個毛線帽。有位媽媽說,兒子4歲多了,還只用他嬰兒時用的小被子,必須蓋著這條被子才能睡覺,盡管被子已經(jīng)很小了,而且無論被子多么臟了也不讓洗……
的確,當孩子癡迷于一件物品時,父母常常會有各種擔心。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看似極端的“戀物”情結(jié)?
兒童“戀物”情結(jié)的心理學根源
從兒童發(fā)展心理學角度講,孩子之所以“戀物”,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在孩子心里,這些物品不僅僅是物品,而是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這一行為背后也往往潛藏著孩子內(nèi)心深處的心理需求。
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會通過各種感官來探索世界或安撫情緒,大多數(shù)寶寶喜歡柔軟的物品,比如毛絨玩具、被子、毯子等,因為那種感覺就像媽媽的懷抱一樣柔軟溫暖。在孩子心中,這些物品是溫暖和安全的。當媽媽忙于工作而無法滿足孩子的陪伴需求,或者媽媽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擁抱和交流,孩子的安全感沒有完全建立時,他們往往會有“戀物”的表現(xiàn)。這些依戀物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比如代表“媽媽”和“安全”,或者代表著“媽媽的味道”。
兒童心理學家普遍認同,孩子的“戀物”情結(jié)是一種正常、健康的表現(xiàn),孩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逐漸減少對媽媽的依賴,用一種積極的方法使自己逐漸走向“獨立”。
是不是每個孩子都會經(jīng)歷“戀物”時期
是不是每個孩子都會經(jīng)歷“戀物”時期?不是的。有些孩子因為媽媽或者看護人經(jīng)常在身邊,可以獲取足夠的安全感,所以就不需要尋找“替代物”。抑或是孩子使用了其他的方式來獲取安全感或安慰自己,比如“吃手指”或者“咬指甲”。有研究表明,情感豐富、敏感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現(xiàn)“戀物”情結(jié)。
“戀物”情結(jié)會一直持續(xù)下去嗎?
“戀物”是孩子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的自然表現(xiàn),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際關系的不斷擴大、生活的豐富多樣和規(guī)律化,這種現(xiàn)象會自然消失??傆幸惶欤⒆訒艞墝ξ锲返囊缿?,至于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比如,當孩子成為一個小學生時,如果還總抱著小熊去上學,可能會遭到同學的非議。同齡人對這種行為的否認,會讓孩子思考和反省,主動放棄對小熊的依戀。所以,很多孩子的戀物情結(jié)會在上小學后改變。
孩子“戀物”是否需要糾正
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如果孩子情緒、行為等方面一切正常,每天都開開心心的,說明孩子很健康,孩子的適度“戀物”也是正常的,比如必須抱著毛絨玩具才能睡覺,或者用手捏著衣服角或被角才能入睡。父母通常不需要對這種行為加以干涉,但要及時清洗這些物品,保證干凈衛(wèi)生就可以了。
結(jié)束語
“戀物”通常不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消極影響,依戀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還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幫助孩子克服不良情緒,尋找到自我安慰的方法,幫助孩子逐步走向獨立。
但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從中得到一些啟示,關注自己的養(yǎng)育方式,思考是否給予了孩子足夠多的陪伴和擁抱,是否做好了孩子的睡前安撫工作,是否安排了一定的時間,帶孩子走出房間,見識更豐富多彩的世界……如果這些我們都做到了,孩子也就不會有那么明顯的“戀物”情結(jié),而是快樂、活潑、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