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華兒女引以為豪的“中國”

2019-02-02 04:10余瑋
黨史縱覽 2019年12期
關鍵詞:國名中華民國共和國

余瑋

有一首名為《龍的傳人》的歌曲中唱道:“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江,它的名字就叫長江;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河,它的名字就叫黃河……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nèi)际驱埖膫魅恕边@首歌所呈現(xiàn)出的那種身為“龍的傳人”的自豪感,以超越政治、超越時空的高度,展現(xiàn)出的一種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極大地鼓舞了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和高尚的民族情結。

“中國”一詞出自漢語古典,是一個讓人耳熟能詳?shù)脑~語,然而從古代到近現(xiàn)代,其含義發(fā)生了深刻的內(nèi)涵演變和外延拓展。它是文化的古今更革、中外交會的產(chǎn)物。這種曲折的流變體現(xiàn)在:從古代的“城中”義到“天下中心”義,進而演為近代的與世界列邦并存的民族國家之名。

國寶“何尊”之外的“中國”詞源

中國之“國”,繁體作“國”。最早的“國”字曾寫作“或”,從□從戈,表示以戈衛(wèi)“國”。后來在“或”的基礎上加“□”,意味著在國都的外圍又加上護城河和城墻,達到使“國”和君王安全的目的,因此寫作“國”。

由“中”與“國”組成“中國”,以整詞出現(xiàn),較早見于周初?,F(xiàn)知最早“中國”一詞見于西周初年青銅器“何尊”。

何尊是西周早期成王時的青銅器,其內(nèi)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這122個字,揭開了3000年前的一段往事:周成王五年四月,一位叫“何”的周王室重臣,在剛建成的洛邑受到新居那里的王的訓誥和賞賜?!昂巍庇玫玫降馁p賜,鑄成這件銅尊,記載這一重大殊榮。其中有一句“余其宅茲中國”,意思是“我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這是“中國”二字作為詞組首次在器物上出現(xiàn)。銘文“中”字,似一面飄揚的旗幟,高高升起,讓人不禁想起今天飄揚在各個重大場合的五星紅旗;銘文“國”字,像一個持戈的士兵,昂首屹立,就如今天的共和國士兵在默默守護著和平。

“中國”初義是“中央之城”,即天子所居京師(首都),與“四方”對稱。自晚周以降,“中國”一詞還從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含義。《史記》卷43《趙世家》所載戰(zhàn)國趙公子成的論述頗有代表性:“中國者,蓋聰明徇智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圣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異敏技能之所試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義行也?!?/p>

“中國”一詞所指范圍,隨著時代的推移而經(jīng)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擴展過程。當《尚書》上出現(xiàn)“中國”時,僅僅是西周人們對自己所居關中、河洛地區(qū)的稱呼;到東周時,周的附屬地區(qū)也可以稱為“中國”了,“中國”的含義擴展到包括各大小諸侯國在內(nèi)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而隨著各諸侯國疆域的膨脹,“中國”成了列國全境的稱號。秦漢以來,又把不屬黃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權統(tǒng)轄范圍之內(nèi)的地區(qū)都稱為“中國”,“中國”一名終于成為我國的通用名號。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則成了專指我們國家全部領土的專用名詞。

“上下五千年”的“國”史

夏王朝(約公元前21世紀—約公元前16世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共傳14代,延續(xù)約471年。商王朝是繼夏朝之后,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世襲制王朝時代,歷17代31王(共510年)。周王朝分為“西周”與“東周”,存在的時間從約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約為791年。

嚴格地說,古代“中國”并不是一個專有名詞。有國才有家,相傳自夏啟承皇位“家天下”以后,國家便開始形成。中國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曾出現(xiàn)過很多不同的名稱,不同朝代的這些名稱也叫“國號”。隨著朝代的更迭,國號一直在不斷地變換,從上古第一個國號“夏”起,到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國號“大清”,中國古代用過的“國號”多達好幾十個,但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

“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制王朝,由戰(zhàn)國時代后期的秦國發(fā)展而來,它結束了自春秋起500年來分裂割據(jù)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漢族為主體、多民族共融的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原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其始祖伯益曾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為周孝王養(yǎng)馬,憑著他的本事,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今甘肅天水境內(nèi)的犬丘一帶。另有一說,在今陜西境內(nèi)的“秦亭”周邊)一帶分封給他,這就是“秦”的起源。就“秦”字本義而言,是一種牧草——草谷的名字。

封建時代的“建國”,不過是在繼承老祖宗的基礎上所作的改朝換代式的“封邦建國”而已,完全不表現(xiàn)為現(xiàn)代法律意義上的、涉及國家領土主權變更和國際關系變化的國家行為。

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帝制國家。清朝先后滅亡大順、大西和南明等政權,基本統(tǒng)一全國。清朝前期,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國版圖,同時君主專制發(fā)展到頂峰。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進入近代史階段,清廷與侵略者分別締結了大量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使中國的主權受到嚴重損害,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人民負擔日益沉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晚清,洪秀全領導農(nóng)民起義,在建立太平天國政權以后,自己稱作“天王”。洪秀全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將“國”字用作“囯”,意為普天之下惟王(自己、天王)最大。“囯”在明末國子監(jiān)生張自烈《正字通》中已有記載,而在太平天國得到廣泛使用,流傳文獻有記載。

歐洲自17世紀開始形成“民族國家”,并以其為單位建立近代意義上的國際秩序。清政府雖然對此并無自覺認識,但因在客觀上與這種全然不同于周邊藩屬的西方民族國家打交道,因而需要以一正式國名與之相對,“中國”便為首選。這種國際關系最先發(fā)生在清俄之間。俄國沙皇彼得一世派遣哥薩克鐵騎東擴,在黑龍江上游與康熙皇帝時的清軍遭遇,爭戰(zhàn)后雙方于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條約開首以滿文書寫清朝使臣職銜,譯成漢文是“中國大皇帝欽差分界大臣領侍衛(wèi)大臣議政大臣索額圖”,與后文的“斡羅斯(即俄羅斯)御前大臣戈洛文”相對應。康熙朝敕修《平定羅剎方略界碑文》,言及邊界,有“將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為界:河之南岸屬于中國,河之北岸屬于鄂羅斯”等語,“中國”是與“鄂羅斯”(俄羅斯)相對應的國名。

如果說,17世紀末葉與俄羅斯建立條約關系還是個別事例,此后清政府仍在“華夷秩序”框架內(nèi)處理外務,那么,至19世紀中葉,西方殖民主義列強打開清朝封閉的國門,古典的“華夷秩序”被近代的“世界國家秩序”所取代,“中國”愈益普遍地作為與外國對等的國名使用,其“居四夷之中”的含義逐漸淡化。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中英兩國來往照會公文,言及中方,有“大清”“中華”“中國”等多種提法,而“中國”用例較多,如林則徐在《擬諭英吉利國王檄》中說:“中國所行于外國者,無一非利人之物?!?/p>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fā),清朝統(tǒng)治瓦解,從此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來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辛亥革命以后,“中國”先后作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以正式國名被國人共用,并為國際社會普遍肯認。

“新中國”的構想與實踐及不斷賦予的新內(nèi)涵

自20世紀初以來,創(chuàng)建新中國的建國思想、建國運動和建國實踐,一直是中國社會進步的根本方向和歷史主流。據(jù)現(xiàn)有資料考證,最早提出“新中國”概念的是康有為。面對清末危機,1888年,康有為提出:“既審中國之亡,救之不得,坐視不忍,大發(fā)浮海居夷之嘆,欲行教于美,又欲經(jīng)營殖民地于巴西,以為新中國?!?902年6月,梁啟超在《杭州白話報》上提出:“千句話并一句話,因為是舊中國不好,要想造成那一種新中國?!蓖?1月,他又在《新小說》雜志上開始連載自己的政治小說《新中國未來記》,為國人展示了一幅以立憲民主為基礎的現(xiàn)代中國的理想藍圖。

到中華民國時期,“新中國”這個詞已相當流行,不過孫中山所言的“建設新中國”是引導國人為“創(chuàng)建民國”和“改造民國”而奮斗。相對于清王朝來說,辛亥革命中創(chuàng)建的中華民國就是新中國,而不是舊中國。

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前后,中國處在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的亂世,“因為民主政治未能成功,名為共和國家,實際上仍舊由軍閥掌握政權,這種半獨立的封建國家,執(zhí)政的軍閥每每與國際帝國主義相互勾結”。為此,黨的二大指出:“統(tǒng)一中國本部(包括東三?。檎嬲裰鞴埠蛧薄!坝米杂陕?lián)邦制,統(tǒng)一中國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華聯(lián)邦共和國”。隨著革命實踐的發(fā)展,全國規(guī)模、統(tǒng)一名稱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吨腥A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明確規(guī)定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性質(zhì):“中國蘇維埃政權所建立的是工人和農(nóng)民的民主專政的國家?!?/p>

1935年12月的瓦窯堡會議通過了《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該決議指出,“把自己改變?yōu)樘K維埃人民共和國”,以“人民”取代“工農(nóng)”,表示擴大了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

建立一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始終不渝的追求。1936年8月25日,在《中國共產(chǎn)黨致中國國民黨書》中,中共將“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改為“民主共和國”,這是從團結全國抗日救亡的歷史任務出發(fā)而提出的又一“新中國”口號。

1940年,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問世,正式回答了新民主主義革命要建立什么樣的國家問題。毛澤東強調(diào):“現(xiàn)在所要建立的中華民主共和國,只能是在無產(chǎn)階級領導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lián)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這就是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義共和國。”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fā)布紀念“五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討論并實現(xiàn)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lián)合政府”。在新政協(xié)籌備會議前,中共官方文件和領導人的講話、文章中,雖然曾交替使用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稱號,但后者的使用頻率更高。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籌備會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開幕。籌備會選舉了以毛澤東為主任,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為副主任的常務委員會,秘書長為李維漢,副秘書長為余心清、齊燕銘等。關于國名問題,毛澤東在當天的會上發(fā)表講話指出:“過去,中華民國是名不副實的?,F(xiàn)在,我們要建立一個名副其實的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他在講話結束時高呼了3個口號,其中第一個口號就是“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萬歲”。此時,“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這一名稱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中共確定的新中國的正式名稱。

然而,毛澤東在6月30日發(fā)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則只使用了“人民共和國”的概念。這表明,盡管當時“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在新中國命名中暫占上風,但國名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處于待定狀態(tài)。

到底是叫“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好,還是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好?可以說,國名問題是新政協(xié)籌備會在籌備政協(xié)會議期間討論與協(xié)商的一項中心議題。討論中,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說:“我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好。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了,焉有人民而不民主哉?且‘民主一詞‘Democracy來自希臘字,原意與‘人民相同?!秉S炎培和復旦大學法學教授張志讓主張要用“民主”二字,他們的書面意見是:“我國國名似可將原擬‘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改為‘中華人民民主國, 簡稱‘中華民國或‘中華民主國?!?/p>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前,周恩來于9月7日向政協(xié)代表作了《關于人民政協(xié)的幾個問題》的報告,其中就國名問題解釋說:“在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草案上去掉了‘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民主二字,去掉的原因是感覺到‘民主與‘共和有共同的意義,無須重復,作為國家還是用‘共和二字比較好。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國名是‘中華民國,有‘共和的意思,但并不完全,可以作雙關的解釋,而且令人費解?,F(xiàn)在我們應該把舊民主主義和新民主主義區(qū)別開來?!?/p>

9月17日,新政協(xié)籌備會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正式?jīng)Q定新中國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9月26日上午,張元濟、何香凝等25人在東交民巷六國飯店商談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否可以簡稱“中華民國”。黃炎培首先發(fā)言。他說:“我國老百姓教育很落后,感情上習慣用‘中華民國。一旦改掉,會引起不必要的反感,留個簡稱,是非常必要的。且政協(xié)3年一屆,3年之后,我們再來去掉,并無不可。”周致祥在發(fā)言中說:“我反對仍要簡稱。什么中華民國?這是一個禍國殃民、群眾對它毫無好感的名稱,20多年來更是被蔣介石弄得不堪言狀了。我主張就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此次人民革命和辛亥革命的性質(zhì)各不相同?!?/p>

隨后,年屆83歲的司徒美堂發(fā)言,表示“我尊敬孫中山先生,但對于‘中華民國4個字則絕無好感……我堅決反對什么簡稱,我堅決主張光明正大地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于是,大家紛紛表示不用簡稱。周恩來最后說,我要把這些意見綜合送主席團常委參考,并由主席團常委做出最后決定。

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討論和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一致同意并決定:去掉國號后面“中華民國”的簡稱。至此,真正完成了新中國國號確認的法律程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正式被載入史冊。朱德副主席在9月30日的閉幕詞最后4個口號中,明確喊出了“慶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10月1日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當天,全國已經(jīng)解放的各大中城市都舉行了熱烈的慶祝活動,中華兒女縱情歡呼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誕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漸漸就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每當震撼人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響起時,“不愿做奴隸”的民族、“萬眾一心”的民族、敢于“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的民族體內(nèi)沸騰著龍的血脈,在前進的號角里以最美的姿態(tài)走上世界舞臺中央。

(責任編輯:周平)

猜你喜歡
國名中華民國共和國
《羅馬共和國》
國名之爭
慶城縣博物館館藏中華民國三十二年“勞動英雄”木獎匾探析
民國李劍琴及其《健與美》發(fā)微
1916年民國首次司法官考試
藍、綠臺灣政治定位變化新態(tài)勢
八位共和國將軍記錄當代新影像
共和國大閱兵史話
杞人憂天
矚目2009
泰来县| 青浦区| 苍南县| 彭泽县| 昌图县| 大石桥市| 邵武市| 抚州市| 大理市| 榆林市| 甘洛县| 墨江| 西昌市| 连山| 北辰区| 茌平县| 金平| 潜江市| 韶关市| 化州市| 红安县| 韶山市| 鸡西市| 伊宁市| 巩义市| 怀远县| 寿阳县| 钟祥市| 杭锦旗| 金阳县| 玉田县| 信宜市| 乳源| 东山县| 广安市| 曲阳县| 辽源市| 尤溪县| 绥滨县| 安庆市| 穆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