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國清
(甘肅省臨夏縣黃灣鄉(xiāng)五一小學)
“小學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已知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為起點,將其運用融合到知識中,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相對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需加強學生對解決問題知識的積累,進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構建解決問題的知識框架。
解決問題策略是:小學生能夠用已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可以做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學生在學習解決問題策略的這一過程中,可以不斷地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來鞏固自己的知識與技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在一般解決問題中,會出現一些生活常識,涉及到專業(yè)用語,這些用語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說不常見,很難理解,概念也很模糊。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所知道的內容也有限,也沒有親身去感受、去實踐,對于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不深刻。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實際應用聯系起來。例如:在六年級的學習過程中出現過這樣一道題:“媽媽2012年10月1日將3000元存入銀行,定期一年,年利率為2.25%,到期時國家按所得利息的20%征收個人所得稅。到期時媽媽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媽媽這次儲蓄的實際收入多少元?”,學生對于個人所得稅不太理解,甚至沒有聽過,所以這道題難倒了有很多學生。
認真審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很多學生審題不認真,缺乏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對題意還沒有理解,就開始做題;還有部分學生看題目的時候,覺得眼熟,以前做過類似的題目就直接做了,不認真看看題目中是否增加新的條件等。為解決這一現象,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增加學生讀題的這一要求,讀題之后,問問學生,題目中存在哪些已知條件,需解決的問題。在審題過程中,還要注意題目的完整性,尤其是圖文題,可以讓學生根據題目中圖和文字來還原成文字題。
對于小學生來說,年齡比較小,缺乏主動性,而且對老師的依賴性比較強,遇到難以理解的題目時,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思考、去和同桌討論,而是等老師來講解,這樣不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地發(fā)展和提升。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首先是學生對解決問題的知識結構缺乏理解性,這方面的練習也不多;其次是學生分析問題和理解問題的能力比較差,缺乏對問題的思考性;最后是不能正確理解與運用數學術語,數學本身也有自己的語言,例如,“除”“除以”“去除”“a能整除b”“a能被b整除”等,這些數學術語,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運用與理解。
在當今這個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的時代,數學應用極其廣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解決問題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書本上的題目,更重要的是運用其方法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這是學習解決問題策略的本質要求,更能體現數學的學習價值。下面根據如何有效的進行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進行探究。
進行解決問題的教學,就是讓學生更多的從周圍生活事物中,尋找數學問題,體會數學問題,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緊密聯系。在進行解決問題的教學時,首先,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創(chuàng)設新穎的教學環(huán)境,把抽象的知識簡單化,讓學生更加的容易理解,讓學生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其次,引導學生收集相關的數學信息,提出有關合理的數學問題,這樣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思考問題,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結合問題中的信息,體會到信息之間的關系。
學生要解決問題,必須先理解題意,就是要對問題進行表征。學生在學習解決問題策略時,首先要嘗試自己解決,主動探索,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與見解,教師要主動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借助線段、圖形等方法,讓學生自主的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是學生與教師交流方法,進行歸納整理,讓學生自主的展示自己解題的方法和結果,學生在相互交流彼此方法的優(yōu)缺點;最后進行方法的總結和成果的檢驗,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算法之后,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總結,進而相互交流自己見解,進行自我反思與評價。
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都應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種觀念,特別是學生的學習,在學習解決問題策略的時候,不能只是把現有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要把解題思路教會才是關鍵。學生學習解決問題肯定存在一定的問題,他們對具體的知識存在很大的依賴性。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是為了讓學生學會面對實際問題,從不同方面去思考問題,運用已學的知識嘗試著去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學會思考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將生活中一些抽象的問題數學化,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解決問題策略并不是讓學生學會解決一個或幾個問題,而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探究、討論、挖掘等方法來學會解決問題的一些常見的方法,并收獲自身的感受。了解數學思想才是問題的根本,才能解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形成數學思想最關鍵在于學生對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進行反思與評價。在學生探索方法的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方法,維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問題解決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讓他們自己分析自己的解題方法是否是最嚴謹的,最簡潔的,進而分析和總結不同方法的優(yōu)缺點,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評價與反思,有助于學生思維靈活性的發(fā)展,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總結能力。
在進行評價與反思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解決問題時,提醒學生自己做的時候是怎么想的,如何利用題目中的條件的?解題過程中運用了哪些方法,這些方法又包含了哪些數學思想?對自己方法進行評價時,考慮自己的方法是否合理?還有其他解決方法嗎?指導學生評價可以多樣化。反思與評價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過程,要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加他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有意識的學習,有能力的自主學習。
解決問題策略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是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自身獲得發(fā)展,讓學生學會用已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