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虎山路小學)
現(xiàn)代教育界中,注重教育的核心素養(yǎng)。語文教育是綜合素養(yǎng)中的核心。通過語文教育可以實現(xiàn)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為之后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增加學生的對不同知識的認識。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育中的關鍵,有效培養(yǎng)閱讀能力必須通過閱讀教學這一途徑。因此,在語文閱讀課程教育的基礎上,應該從多種角度來進行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讓學生進行思考、批判,對閱讀產(chǎn)生期待,拓寬學生思維空間,提升閱讀的質量。在學生人生啟蒙階段的小學教育中語文教學尤為重要,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關鍵,更要重視各階段的閱讀教學。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過長時間和學生相處,與家長的溝通中發(fā)現(xiàn)對于閱讀,家長的理解只在于課堂閱讀,缺乏對課外閱讀的認識,從而使學生缺少了解更多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機會。另外,學生進行課外讀物時,對文章的理解較為孤立、分裂,看待事物的角度狹隘,造成學生就篇論篇的閱讀態(tài)度。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后,在閱讀教育課程中不再單純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而是讓學生以兩篇或多篇文章進行對比閱讀,自己在比較閱讀中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同時加以正確引導,使學生更加充分、全面地深刻理解閱讀內容,在課堂上充分地利用比較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品味及能力。在比較文本的基礎閱讀中拓寬閱讀理解范圍,讓學生對比較閱讀產(chǎn)生興趣并鼓勵學生自己選讀優(yōu)秀文學作品,通過有效的閱讀,讓學生在語文閱讀教育課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1.單篇課文——整本原著比較延伸
經(jīng)典名著經(jīng)過歷史的沉淀,凝聚了優(yōu)秀文人墨客的思想,是文學作品中的藝術精華。文學名著可以陶冶情操,帶給人們廣闊的思維空間。從小學開始閱讀名著并進行思考,塑造孩子人格,通過歷史沉淀下來的文學作品,讓學生認識、感悟、理解世界的真善美、假丑惡,在不斷地閱讀中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閱讀中自我理解與認識,比起說教更能引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共鳴,語文課本中根據(jù)各階段學生的特點與發(fā)展,選取的文學名著片段不在少數(shù),就是為了搭建起學生與文學藝術的橋梁。不過,課本教材終究只是選取片段作為引用例子,學生并不能完全地接觸名著,而且因為內容有限反而限制了學生思想。想要讓學生對文學名著有深刻認知,可以文本為依托引入文學原著進行比對閱讀,這樣的做法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本的理解,也可以讓學生真正認知名著所表達的內容和思想。擴大學生閱讀范圍,通過把握原著風格與思想進行自我思考。
名著各有各的特點,學生對名家作品都充滿好奇,但名著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難以理解,存在閱讀理解能力上的差距。這一情況就會消減學生的閱讀興致,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需要以課文為基礎,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延伸,加深學生對名著的理解。例如,《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課文中,學生通過以往閱讀的文學經(jīng)驗,都知道此篇課文選自《水滸傳》。但是,教材中的課文早已將深奧晦澀難懂的詞語改編為符合學生理解程度的教材,生動易懂的教材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在學生閱讀教材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將原著內容拿出來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利用原著中出彩的語言描寫以及動人心弦、細致入微的情節(jié)刻畫幫助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閱讀品味。借助教材及原著,向學生介紹自我理解,并將原著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地告訴學生,豐滿學生對于人物及原著的理解。課堂結束后,給學生布置閱讀讀后感作業(yè),讓學生對原著和教材中的相同點以及不同點進行記錄。
2.同一作者——數(shù)篇作品比較延伸
在語文閱讀教育中有一個特殊的板塊,即詩詞教學。詩詞充滿作者自身的魅力和特點,詩詞中表達了詩人在不同境遇下不同的感悟和見解,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同一作者在同一時期的作品特點和思想都較為接近,同一時期的多篇作品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可以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心境,以及當時的歷史情況,可以提升學生對閱讀作品的理解和品位。例如,柳宗元所作的《江雪》一詩,學生如果不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和人生經(jīng)歷,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詩詞中所表達的意境,而通過對詩人生平的講述后,再讓學生比較閱讀柳宗元的《漁翁》,學生就會理解《江雪》中所表達的孤寂和凄涼,以及不服輸?shù)娜宋镄蜗?。作品《江雪》《漁翁》都反應的是作者柳宗元被貶官之后,對于不得意的人生境遇描述,也反映出不得志后的兩種選擇:一種是退隱,一種是抗爭。通過比較閱讀,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在作者無力改變現(xiàn)狀的痛苦中是如何做選擇,從而了解到詩詞的意境和主旨。用過全面地了解作者情感,讓作者的形象更加具象化,有利于學生對于作者某一時期的命運有更加深刻的感知。在比較閱讀中,解決學生存在的疑問,引導學生走入作者世界,沖破時間的障礙,呈現(xiàn)多元化的語文閱讀課堂學習。
3.同一題材——不同體裁比較延伸
同一個題材可以用不同體裁來展示,在學生接觸到同一個題材的時候,讓學生領略到不同體裁的文章所表達的主旨。根據(jù)同一題材的基礎,延伸不同體裁相互對比,讓學生在閱讀教學課程找到新的閱讀領域。例如,冰心的《只揀兒童多處行》這篇文章在表達贊美春天時,對孩子們的朝氣蓬勃模樣進行描寫,這時老師就應該幫助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習過的描寫春天的文章,比如賀知章的《詠柳》就是同樣在贊美春天,是通過柳樹的姿態(tài)感悟春天的到來,也對古詩對仗美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另外,朱自清的《春》也是增加學生理解春天的課外讀物,在基礎的閱讀中感受不同體裁中的春天美,也可以通過閱讀不同體裁文章,結合學生認知寫出自己對春天的感悟,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質量和表達能力。
4.同一主題——不同作者比較延伸
同一主題不同作者的視角和感悟寫出的文章,向讀者展示不同的主題內涵。所以,老師應該留意相同內容的文章,在閱讀教學時讓學生理解相同內容中的不同感悟。例如,在《墨梅》這一文章中,可以補充教學《白梅》《雪梅》等關于梅的古詩,讓學生感受不同作者的情感表達。根據(jù)同一主題閱讀不同作者所寫的作品,比較閱讀可以延伸學生思想上的寬度。同樣的主題在不同作者的表達中狀態(tài)、情感、內涵都不同,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來欣賞文學之美,更重要的是同一個題材以不同作者的視角表現(xiàn)的形式和特點也可以感悟出不同的道理和情感。在不同與相同之間讓學生體會各有所長,各有所長中回歸共同性。
教育的本質就是耕種,耕種興趣、方法以及習慣等多種學生成長所需要的內容。比較閱讀在語文學習中提供肥沃的土壤、空氣、陽光,通過耕種在土壤中長出廣闊的森林。語文教學課程中采用比較閱讀就可以實現(xiàn)教育界中的核心素養(yǎng)理念,學會閱讀才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加大閱讀量不是閱讀教育的根本,熟練掌握文章的主旨才是閱讀的意義所在,讓學生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得到進步和發(fā)展,為之后的學習能力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