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昆明祿勸青少年活動中心)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現代社會競爭最需要的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開拓型的人才,現代教育的一切手段應當為培養(yǎng)有高度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服務。手工制作是美術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課型,是學生喜愛和樂意接受的活動。它融畫、折、剪、貼等手工活動為一體,并運用多種多樣的材料進行制作,它在造型造物的過程中,設計、技術、手工不僅講究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更需要創(chuàng)新能力。
在手工活動中,學生可以運用各種藝術形式要素,表達個人的意愿、情感和感受,同時將“無形”的沖動、體驗、情緒甚至態(tài)度、評價都轉變成一種外在的、可見的形象,它不但可以體現個人的情感和經驗,更可以彰顯作品的獨特性和制作的完整性,強調新形象的出現。
手工活動的直觀性、形象性、靈活性能充分表現孩子對生活中美的感受和認識,它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思維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精神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充分利用孩子們喜歡手工制作課的優(yōu)勢,把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思維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課程目標貫徹在手工制作課的始終。
沒有材料或材料準備不充分,手工制作難以完成,準備好制作材料是上好手工課的前提條件,教師在課前要考慮學生需要帶哪些工具與材料,尋找這些材料有無困難等等。有的材料在商店里能買到,而有的材料卻要日常生活中積累才行,學生積累材料的過程又是一個走進自然、認識環(huán)境、認識社會的過程。教師要指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材料、發(fā)現材料、挑選材料、積累材料,培養(yǎng)認真觀察,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如花布頭、糖果紙、包裝布、舊手套、舊襪子、果實種子、藥盒瓶子等。不過現在市場上都有專業(yè)批發(fā)手工材料的廠家可以購買,絲網花材料就是我們從網上購買的,價格也很便宜。除絲網花材料外,網上還有各種手工紙、手工工具、手工模具、手工飾品、手工編織甚至科學實驗玩具等材料都比比皆是,方便實用,也很實惠。
手工制作是學生由動腦到動手再到動腦的過程,也是觀察記憶到動手制作再到努力創(chuàng)新的過程,在這一復雜的實踐過程中,學生的智力素質和思維能力會得到不斷的發(fā)展和提高。
研究證明,人的大腦信息百分之八十來源于視覺,觀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學生的觀察力決定著他們的認識水平。學生在動手制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通過視覺觀察制作對象的形態(tài)結構、制作方法和步驟,使之在頭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憑著記憶力動手進行制作。學生的這種觀察力是一種積極的智力活動,是感知事物的一種高級形式。在制作前,如果觀察仔細認真,拿起材料就會快而準確地制作好,反之則做完上步不知下步該做什么。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如用紙盒剪小桌子,首先讓學生看實物桌子的結構,再看老師的范例,認真觀察,通過思維分析比較,教師再簡單提示,學生就會輕松地完成制作。
手工制作活動中手腦并用是相輔相成、完美結合的。生理和心理學研究表明,手的活動關系到大腦的發(fā)育,手指動作的訓練對腦細胞可產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活動越多,動作越復雜,就越能刺激大腦皮層上相應的運動區(qū)的生理活動,從而使思維活動的水平越來越高,因此手的動作對發(fā)展思維起著積極的參與作用。
手工制作活動對孩子來說是親切而有趣的,但是要制作出一件好的作品并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這需要學生的專心和耐心,需要克服困難,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需要具有創(chuàng)造性。制作中老師的講解、示范必須留有余地,要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對作品進行與眾不同的裝飾
應試教育強調知識的灌輸和記憶,重視分數的高低,忽略實際操作,往往培養(yǎng)出一批高分低能兒,已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此外,孩子天性好動好玩,如果老師只一味地生硬說教,學生很可能不投入或易疲倦,而讓他們在做中學,不但可以使他們的學習情緒高,而且會使他們的學習效果好。對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讓學生在操作和實踐中掌握知識。
兒童認識心理學認為,概念來自操作,要在適當的操作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素質,讓學生學習知識符合教育規(guī)律。我們要抓住這一特點,在手工制作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和實踐嘗試的意識和習慣。教師選擇具有趣味性的制作內容,如出示用絲網花材料制成的孔雀,學生對漂亮的孔雀充滿了好奇和喜愛。老師簡單講解后,學生就會興高采烈地去做??兹傅挠鹈孱伭媒z襪做羽毛時,學生必須嘗試著搭配出漂亮的羽毛。在做好孔雀各部分的部件后,把這些部件進行組裝,也要進行各種嘗試才能成功,不同的嘗試還會創(chuàng)造出各種不同的神態(tài),時間長了學生就會形成一種在操作中掌握知識、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的好習慣,學生各方面的素質也會相應提高。
針對獨生子女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在手工制作中有意讓學生共用一把剪刀、一張紙、一盒鉛筆、一瓶膠水,讓他們慢慢學會相互謙讓,協調使用,不發(fā)生爭執(zhí),愉快地制作。如在制作小金魚時,第一步做好尾巴和身子后,第二步是用線捆扎,小一點的學生一個人是很難完成的,就需要一人抓著一人拿線來捆扎,相互合作才能完成。
兒童中存在著個體差異,有的接受能力強,制作的快而好,而有的卻恰恰相反。教師要鼓勵能力強的學生樂于幫助同伴解決困難,這樣既能使能力強的學生體會到幫助別人的樂趣,又能使能力弱的學生養(yǎng)成虛心請教的習慣。在互相幫助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他們團結互助的意識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新課程中提倡教師盡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絡教學,在手工制作教學中,我們可以應用多媒體,讓手工教學更輕松、方便。如遇上要畫、折、剪的部分,運用投影儀,就能讓學生更好的看清楚制作步驟,理解制作方法,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演示實物創(chuàng)設情境來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
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學生動手制作往往無法盡興,我們可以利用延伸課堂的方法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我讓學生用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去美化自己的房間,用課上學到的知識技能,課外制作其他作品來美化生活,這樣可以天天看到,既可欣賞,又增添了手工制作的實用性,使學生有了自信,這對學生無疑是一種促進。
總之,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手工制作課程,不論是在兒童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廢舊材料或者在商店、互聯網絡采購制作工具和材料的過程中,還是在兒童開動腦筋思考如何利用這些材料,創(chuàng)作成有趣好看的、不同風格的藝術品,再用這些藝術品裝飾房間,美化生活的過程中,老師都要充分教會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分享,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發(fā)展,為學生適應信息化、知識經濟全球化和學習化的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