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世慶 王祥 劉付月清 林思誠 柯沛強
摘 要 研究了替代寄主銀紋夜蛾增殖馬尾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DCPV)對馬尾松毛蟲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濃度為1×107 PIB·g-1,每667 m2用量為0.5 g時,防治效果較好,對馬尾松毛蟲幼蟲的校正死亡率為74.98%,為林間大規(guī)模防治馬尾松毛蟲提供了依據(jù)。
關鍵詞 馬尾松毛蟲;銀紋夜蛾;DCPV;替代寄主;林間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3.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01
應用馬尾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Dendrolimus punctatu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簡稱DCPV)防控馬尾松毛蟲,效果好且持效,一次防治可控制五六年不成災[1],然而,DCPV生產(chǎn)主要是利用天然寄主馬尾松毛蟲林間或圍欄進行復制,受到季節(jié)性及蟲源的限制,嚴重影響其產(chǎn)量和質量[2]。目前,一些學者對幾種可作為增殖DCPV的優(yōu)良替代寄主,如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棉鈴蟲(Helicoverpa armigera)、粉紋夜蛾(Trichoplusia ni)等進行了研究[3-5]。對于銀紋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增殖DCPV的應用研究尚未見報道,基于此,利用銀紋夜蛾增殖的Aa-DCPV進行了小規(guī)模的馬尾松毛蟲防治試驗,擬為林間大規(guī)模防治馬尾松毛蟲提供依據(jù)[6]。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試病毒及替代寄主
供試病毒:含量為3×109 PIB·g-1的DCPV 50%甘油懸浮劑,由茂名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林間采集,經(jīng)室內(nèi)分離提純獲得,在-40 ℃低溫冰箱中保存;供試接種病毒的替代寄主:人工繁殖的第4代3~4齡銀紋夜蛾幼蟲,母代蟲源采自茂名市高州市長坡鎮(zhèn)樹良塘村菜地。
1.1.2 Aa-DCPV
在室內(nèi)溫度22 ℃的條件下,用DCPV接種3~4齡銀紋夜蛾幼蟲進行增殖,將分離提純的病毒(Aa-DCPV)在-40 ℃低溫冰箱中保存。
1.2 方法
1.2.1 林間防治試驗地
試驗地位于廣東省信宜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的高脂馬尾松繁育基地,海拔150~200 m,馬尾松純林,樹齡10~20年,樹高3~5 m,郁閉度0.6~0.8,馬尾松毛蟲蟲口密度平均為(90±5)頭/株。
1.2.2 Aa-DCPV配比、噴藥量及噴施時間
設置6個噴施馬尾松林處理,分別為Aa-DCPV溶液的1×103 PIB·g-1、1×104 PIB·g-1、1×105 PIB·g-1、1×106 PIB·g-1、
1×107 PIB·g-1 5個濃度和1個清水,每667 m2噴施量為
0.5 g。于2018年第一代馬尾松毛蟲3~4齡幼蟲期,在信宜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的高脂馬尾松繁育基地的馬尾松試驗松林設18個標準樣地(即3個重復),每個標準樣地面積3 333 m2,兩相鄰樣地間隔10~15 m。
1.2.3 效果調(diào)查
幼蟲數(shù)量的調(diào)查是采用調(diào)查樹冠最底層枝條幼蟲數(shù)量,推算全株蟲口密度。按五點取樣法,在每個標準樣地選取馬尾松5株,逐株調(diào)查處理前的活蟲數(shù)和處理后
3 d、10 d、20 d的活蟲數(shù),計算感染率和校正感染率。計算公式如下:
1.2.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采用Excel 2003和SPSS 20.0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相關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不同濃度的Aa-DCPV對馬尾松毛蟲3~4齡幼蟲均能產(chǎn)生一定的防治效果,詳見表1。各處理標準樣地蟲口20 d后平均減退率為33.93%±4.99%、38.71%±3.20%、45.72%±3.40%、60.71%±1.68%和76.61%±3.40%、清水處理標準樣地20 d后的平均減退率為6.51%±2.25%。
表2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馬尾松毛蟲3~4齡幼蟲的校正感染率隨著Aa-DCPV的濃度增大而升高,兩者之間呈現(xiàn)一定的正相關,回歸分析的方程為Y=0.114X+0.132。Aa-DCPV濃度為1×103 PIB·g-1、1×104 PIB·g-1和1×105 PIB·g-1時,馬尾松毛蟲幼蟲的校正感染率都在50%以下,且相鄰濃度下馬尾松毛蟲幼蟲的校正感染率差異不顯著;Aa-DCPV濃度為1×106 PIB·g-1與1×107 PIB·g-1時,馬尾松毛蟲幼蟲的校正感染率都在50%以上,兩者之間差異顯著。
3 討論
趙正萍等[2]2018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天然宿主增殖的DCPV的接種濃度為1×106 PIB·g-1時,對馬尾松毛蟲幼蟲的致死率為90.65%。本試驗結果顯示,當Aa-DCPV的接種濃度為1×106 PIB·g-1和1×107 PIB·g-1時,對馬尾松毛蟲幼蟲的感染率為57.97%和74.98%,與趙正萍等研究的致死率有顯著差異。但是,這并不否定Aa-DCPV對馬尾松毛蟲幼蟲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因為感染上病毒的馬尾松毛蟲即使完成了世代發(fā)育,下一代體內(nèi)也已經(jīng)自身攜帶病毒,最終也是不能完成生長發(fā)育。
在實際生產(chǎn)應用時,Aa-DCPV的使用濃度選擇1×107 PIB·g-1、每667 m2使用劑量選擇0.5 g,在馬尾松毛蟲幼齡發(fā)生期施用,可以起到較好的防控效果。
另外,目前野外增殖DCPV尚未有較成熟的技術,銀紋夜蛾作為增殖DCPV的替代寄主,在生產(chǎn)應用中具有一定的優(yōu)點:人工飼料的成功研制可以實現(xiàn)銀紋夜蛾的大規(guī)模繁殖,飼養(yǎng)周期短,成本不高,不受季節(jié)、蟲源等限制,可為生產(chǎn)Aa-DCPV提供穩(wěn)定的寄主,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劉清浪,吳若光,曾陳湘.應用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防治松毛蟲的研究[J].病毒學雜志,1986,1(4):65-72.
[2] 趙正萍,顏學武,鄔穎,等.甜菜夜蛾增殖馬尾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防治應用研究[J].應用昆蟲學報,2018,55(6):1088-1095.
[3] 肖宇宙,孫修煉,湯顯春,等.甜菜夜蛾增殖馬尾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研究[J].應用于環(huán)境生物學報,2010,16(1):84-90.
[4] 陳昌潔,王志賢.利用棉鈴蟲為宿主增殖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J].林業(yè)科學研究,1990,3(3):263-265,303.
[5] 周小毛,戴冠群.馬尾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替代寄主的研究[J].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3,14(1):114-121.
[6] 李喬,方俊,張開福,等.質型多角體病毒(CPV復合劑)防治馬尾松毛蟲的研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0,13(1):91-94.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