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澹歸的遺民情結(jié)

2019-01-29 08:16:14寧夏江
肇慶學(xué)院學(xué)報 2019年1期
關(guān)鍵詞:遺民

寧夏江

(韶關(guān)學(xué)院 文學(xué)院,廣東 韶關(guān) 512000)

對澹歸的研究,存在一個誤區(qū),即認為他是明末清初反清復(fù)明的遺民中堅。產(chǎn)生誤會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因為他作為朱明王朝的臣子,尤其是南明王朝的重臣,必然會心戀舊主,反對新朝。二是因為他的詩文中贊揚有氣節(jié)的遺民,并利用道場叢林庇護遺民。三是他在詩文中譴責(zé)了清朝的貪官悍吏,為民生疾苦呼吁。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帝弘歷在檢閱各省呈奏的應(yīng)禁毀書目時,發(fā)現(xiàn)澹歸《徧行堂集》“語多悖謬”,諭旨對澹歸的詩文集“必應(yīng)毀棄,其余墨跡墨刻亦不應(yīng)存”,“并將所有澹歸碑石亦即派誠妥大員前往椎碎推仆,不使復(fù)留于世間?!盵1]筆者就這一問題作了考察,提出不同的看法,期以還原歷史真相。

澹歸是明朝舊臣,對晚明朝政洞若觀火,有非常深刻的認識。他清楚地看到晚明朝廷奸臣當(dāng)?shù)?,最高統(tǒng)治者崇禎皇帝不僅不能明辨是非,還滿腹猜疑,殺罰嚴酷;群臣戰(zhàn)戰(zhàn)兢兢,自求保命,對朝政袖手旁觀。崇禎皇帝既沒有得力的舉措扭轉(zhuǎn)朝局,對危機四伏的勢態(tài)也不甚明了,“烈皇帝天質(zhì)英明,然詳于細,疏于大,察遠而遺近,每為在旁之奸巧中而不自覺,當(dāng)其譴斥稍過,群臣悉袖手,為不終日之計,逃責(zé)于局外,僥幸于事后……既曲突徙薪之不用,并焦頭爛額而無聞,可痛也!”。作為繼統(tǒng)的南明王朝,不僅不能上下一心,共同抗清,卻還是派系林立,內(nèi)斗不休,“弘光繼統(tǒng),不仇讎是尋,而修門戶之怨”[2]73。這樣的王朝必然會走向滅亡。

澹歸曾任永歷王朝兵科給事中,為匡扶朝政,他多次上疏,痛陳陳邦傳、馬吉翔、吳貞毓、龐天壽等人把持朝政,禍國為患,遭到他們的陷害。永歷四年(1650年),澹歸被下錦衣獄拷訊,被諸酷刑,幾死獄中,后得瞿式耜等人的援救,才充戍清浪衛(wèi)。澹歸以自身的經(jīng)歷,痛陳南明政權(quán)的黑暗殘暴:

我生遘陽九,日車便傾覆。謬欲信大義,意廣才不足。開口迕要津,殺機互相伏。愧乏介石姿,引去未能速。乃于播遷際,孤根鍛黑獄。[3]320

他指出南明王朝最高統(tǒng)治者忠言逆耳,與奸臣一道殘害忠良,人心盡失,國運已呈無法挽回之勢:

若知獻玉原當(dāng)刖,自識分羹便索休。向下雙叉俱北指,最初一點在東流??蓱z喚盡桃花水,片片聞聲只掉頭。[4]33

他清楚地看到朱明王朝在歷史的遞變中已經(jīng)成為陳跡,不可挽留,也不必為之嘆惜:

來宵旅泊又中秋,眼角金陵王氣收。逝水聲俱忘斷續(xù),連山影不到沉浮。每憐蝶夢回蟻穴,多恐鼉更隔鳳樓。欲倚興亡尋往跡,一輪冷艷正當(dāng)頭。[2]371

經(jīng)歷如許磨難,澹歸從岳飛忠于南宋王朝卻最終被殺,對自己過去效忠南明王朝進行了反省,認為封建主子背信棄義,殺害忠臣,長城自壞,而臣子愚忠,招來殺身之禍,也是咎由自取,又有誰會憐惜呢?

有意回天,到此際、天難作主。憑天去、補天何用,射天還許。那得官家堪倚仗,從來信義無儔侶。看繡旗、當(dāng)日刺精忠,今投抒。 航海恨,君自取。奉表辱,君自與。便風(fēng)波沉痛,不須重舉。遺廟尚能余俎豆,故宮早已空禾黍。是男兒、死只可憐人,誰憐汝?(《夏侯橋、沉潤卿掘地,得宋高宗賜岳飛手敕石刻,裝潢,乞諸名士題詠》)[4]294

他對封建主子險惡的用心看得更加清楚,對他們的伎倆進行深刻的揭露和鞭撻:“世之所謂知人,與所謂受知者,爵祿焉耳!以人參飼羊,以羊飼犬,然后殺犬以自飼也。當(dāng)夫羊得人參,犬得羊,寧非不世之遇,而卒不免于鼎烹之患。則以爵祿鼎烹天下之士,而士趨之如鶩,猶且曰:‘彼知我,我宜知己死’,是乃向者羊與犬之所欲痛哭流涕,挽之而不得者也?!保?]

可以說他的眼光已經(jīng)突破了自古以來君臣之義的藩籬,完全拋棄了封建家奴思想,達到了近代啟蒙思想的水平,與同時代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走在時代的前列。他已形成了朝代遞變之歷史觀,蔑視神圣的封建王權(quán):

雪天消木佛,死壟薄生王。建國爭蝸闊,編年過電長。吾儕有何恨,獨立見興亡。[3]412

在他看來,明滅元,元滅宋,清朝承明之正統(tǒng),皆“天下之分義”[3]161,以至“衰國之忠臣與開國之功臣,皆受命于天,同分砥柱乾坤之任”。[3]160

澹歸對剛?cè)胫髦性臐M清王朝,最初是有抵觸情緒的。他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詩文頗有“怨言”。如譴責(zé)滿清殺掠無度,實行種族歧視與迫害政策,漢族士民遭盡凌辱:

天道當(dāng)好還,世胄嬰顯戮。鬼妻與鬼女,掠販如轉(zhuǎn)轂。豈能一主人,常有萬鞭樸,刀鋸免則已,何敢怨奴仆。至于編戶氓,宛轉(zhuǎn)陷溝瀆。意計不可量,皇天亦已酷。[3]320

抨擊統(tǒng)治者不顧人民死活,橫征暴斂,致使?jié)M目瘡痍,生靈涂炭:

載谷船回,結(jié)局了、數(shù)聲長嘆。誰承望、薄田三頃,拋荒一半。棄去投軍元作賊,剩來非佃還思亂。問汝催、可得似官催,聲聲怨。 差使到,雞豚斷。兵馬過,妻孥散。把生愁死樂,添修空觀??h尹已開明歲卯,庫司未打今年算。怕長溝大壑有人填,無人看。[2]449

怨懟清廷頒布的遷海令,強迫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的沿海居民內(nèi)遷三十里,燒盡民居及船只,曾經(jīng)繁華的江浙沿海一帶異常蕭條,繁華不再:

故鄉(xiāng)早不似他鄉(xiāng),干戈無處尋乾凈。一團冰雪伴樵漁,從前熱鬧何消問。當(dāng)湖花發(fā)桃李枝,盡在翩翩年少時……兵風(fēng)四海血模糊,空果空花齊打失。吾儕小小各身家,杜鵑不用啼歸血。乾坤許大一微塵,復(fù)是微塵塵里身。星幻燈翳何處覓,冤妻業(yè)子推愁輪。[3]354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認同清初統(tǒng)治者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從與晚明王朝的對比中看到了滿清開國的新氣象,逐漸轉(zhuǎn)變成為一個豁達的新朝遺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

(一)對清廷的“直言”與“建言”

在澹歸詩文集中,更多的是“直言”,指出現(xiàn)實社會政治的不當(dāng)之處,同時提出“建言”,即如何避免這些不當(dāng)或紕漏之處。如清初文網(wǎng)過嚴,士人憂懼,澹歸提出放寬禁限,讓士人感到?jīng)]有拘禁,才能人心思定,這才是長治久安之策:

文綱密以張,猛火無涼泉。丈夫能救時?此道非經(jīng)權(quán)。鳥飛不疑天,魚躍不疑淵。天淵亦不疑,魚鳥同翛然。[2]311

在《單質(zhì)生詩序》中,他認為江東社會不穩(wěn)定,民心屢變的原因是“勸懲之道失”,必須嚴懲貪官墨吏,使他們不敢魚肉百姓;同時對江南士人不要帶有偏見,才能宣導(dǎo)世俗人情:

昔高皇帝懲元季官邪,所以治貪墨吏者至嚴,吏惴惴救過不終,毋敢以私意魚肉細民,而況遺老……今此道不講,吏得摧殘無忌,舊縉紳有中人之產(chǎn),率不自保。東南半壁取之近三十年,反者四起,朝而秦,暮而楚,又因以為利,此勸懲道失,亂之所由,作而不止也。故英主有大略,無務(wù)以勝國之節(jié)士為新朝之頑民,使君臣大義深切著明。夫君臣大義,二主之所共深切著明,無所益于勝國之亡,而能為新朝資觀感,則正人心、厚風(fēng)俗,其功直與佐命等。[2]86

從這則序言可以看出,澹歸講的是“直言”,沒有“反言”。他像是向當(dāng)朝最高統(tǒng)治者提出一個治平之策:“故英主有大略,無務(wù)以勝國之節(jié)士為新朝之頑民,使君臣大義深切著明。夫君臣大義,二主之所共深切著明,無所益于勝國之亡,而能為新朝資觀感。”這些話完全出自其肺腑,希望統(tǒng)治者能采納。再如其《記舒公語》,規(guī)勸最高統(tǒng)治者,“惟皇其立極”,才能正人心,移風(fēng)俗:

忠臣不可為,良臣難自致。龍虎倘無能,風(fēng)云有何事。為上患不作,作或非其人。為下患不應(yīng),應(yīng)或私其身。一私生百欺,至于賣其君。一欺生百疑,至于殘其臣。勢利有旁操,法度安能申。大運還諸天,直道還諸民。彤廷剪勁草,四海隨風(fēng)塵。惟皇其立極,知人乃稱哲。一夫如善射,百夫爭決拾。棄置此一夫,百夫皆屏息。[2]310

(二)對“三藩之亂”的態(tài)度

澹歸對清廷沒有反心,從他對“三藩之亂”的“憤言”中也可體現(xiàn)出來。在這場浩劫中,他站在清廷一邊,譴責(zé)吳三桂等倒行逆施。他在給友人的信中有云:

滇池初沸,人稱故國之旗,弟即辯之,蓋取六詔,戕共主,皆此公也。世豈有項羽而可復(fù)為義帝發(fā)喪者乎?佛法世法,同條共貫,釋迦如來,亦不曾許人者邊那邊,到處悖逆。傅撫受康熙再生之恩,盡心無二,亦是本等;況與永歷之仇為難,此弟所以亟取其擇義之正也。偶因示諭,輒此剖析,初不欲使傍人聞之,想高明者于彼中一目洞如觀火耳。[2]271-272

他指出,有些人參與吳三桂叛亂,以為這是反清復(fù)明,其實乃是非不分,助紂為虐。進而揭露了吳三桂狼子野心,認為清將傅弘烈揭發(fā)吳三桂謀反行徑,效忠康熙,報恩清廷,這是他的職責(zé)本分,無可厚非。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病死。叛軍無首,軍心瓦解,清軍逐步收復(fù)了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地。澹歸激勵參加平叛的官友:“野老年來望太平,期公努力致休明。便研丹液全銘鼎,更挽銀河凈洗兵”[3]381。

(三)對在清廷為官友人的態(tài)度

澹歸對在清廷為官的友人,沒有嘲諷勸退之言,連半句微辭也沒有。相反,他希望他們當(dāng)好差,多為朝廷出力,多為百姓辦實事好事。如能吏彭襄任番禺知縣,“經(jīng)理無遺,百姓一蘇”[6],尋轉(zhuǎn)考功司員外郞,澹歸勉勵他要為朝廷選拔好人才:

妙譽新歸吏部郎,山公啟事有輝光。疏通民隱聞三善,洗剔官評見一匡。藻鑒雙懸驅(qū)日月,冰壺獨抱散風(fēng)霜。欲知萬里為霖事,聽職琴歌春雨堂。[4]61

彭襄在他的鼓勵下,頗有政績,授河南南汝道副使,澹歸有詩相送,囑咐他要繼續(xù)為朝廷效力,為百姓造福:

朝廷將右文,選曹且虛席。豈無民事憂,政本存舉核。吏道日多岐,賢愚同梗塞。上下兩手中,千變蒙一格。黃河嚙奔沙,百川被其責(zé)。君子比薑桂,細人托枳棘。公如白陽銅,朗拔見清識。此行酌寬嚴,于法宜損益。丈夫首皇路,為物常作則。念茲一邑難,憫彼四海厄。誰能用才賢,乃如嗜雞跖。和風(fēng)扇郊原,鳴吠亦休息。[3]341

友人羅紫劍任永安司訓(xùn),澹歸有詩贈別,鼓勵他為朝廷培育和選拔好人才:

領(lǐng)袖推英絕,宮墻借宿儒。濯溪成異錦,垂露落明珠。桃李隨高下,風(fēng)云自卷舒。朝廷重經(jīng)術(shù),咫尺到徵書。[3]411

康熙皇帝登基后,繼順治之升平氣象,奮發(fā)有為,鏟除鰲拜集團,平亂三藩。澹歸對康熙皇帝治國理政頗為認同,逐漸放棄嫌疑,對康熙表示欽服和敬佩,“今天子御極,六詔歸我版圖,率土大定,武功既章,文德用顯”[2]88。

如康熙十三年(1674年),廣東巡撫劉秉權(quán)平息潮州劉進忠叛亂,晉升為兵部右侍郎,澹歸有詩相賀:

圣主柔南服,中丞攬繡衣。烈風(fēng)惟返火,甘雨不渾溪。道在三臺近,情輕百慮微。偶然值鷗鳥,相率共忘機。[3]433

在這首詩中,澹歸稱康熙為“圣主”,并說“道在三臺近”,可見他對康熙并不反感。同年,澹歸任丹霞住持,在上堂儀式上,他“拈香云:‘此一瓣香,恭惟今上皇帝,惟愿一人有慶,萬壽無疆?!帜樵疲骸艘话晗悖钗┳o法檀越,惟愿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萬民樂業(yè),天下太平?!保?]雖說這是個儀式,然澹歸如抱有反清之心,絕不會在菩薩和僧眾面前立此愿,發(fā)此言。他贈別好友劉廷標(biāo)出任曲靖同知,詩中有句云:“薄宦移南詔,嗟公萬里勞。君恩無不在,臣誼復(fù)何逃”,表現(xiàn)出對康熙欽敬的態(tài)度。再看他送別好友楊汝鄰、林育長奉詔北上的兩首詩詞:

萬里西山月,秋空執(zhí)袂涼。君今蒞京邑,芝草冠群芳。北斗依天近,黃河到海長……大業(yè)開皇路,全身入帝鄉(xiāng)。[4]169

天子欲行推轂禮,將軍叱馭神京。一輪霜月迸寒星。平沙遙列陣,細柳近開營。野老臨岐珍重意,曾分寶地金城。梅花雪凈馬蹄輕。春風(fēng)紅杏子,笑向日邊生。[4]277

詩中對清廷之都北京有敬仰之心,祝愿友人能得到康熙的重用,得以充分展現(xiàn)才干。詩中“北斗依天近”,“大業(yè)開皇路,全身入帝鄉(xiāng)”,“天子欲行推轂禮,將軍叱馭神京”之語句,這不是一個蔑視朝廷、心懷叵測的遺民能說出來的。

如果上述材料可能因為澹歸是在公開場合說話,或是對官友說話,未免有言不由衷之嫌疑的話,那么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帝玄燁下旨,停止實行長期令僧侶感到憂懼的沙汰令,澹歸作長歌志頌,則是完全出自他內(nèi)心的感激與歡喜:

有詔來天闕,相傳自海幢。遂停沙汰令,不遣鼓鐘荒。覺道圓三世,慈門慶一匡。闡提心豈異,《梵綱》戒無忘。(《梵綱經(jīng)》有非法制限之戒)轉(zhuǎn)徒誠堪憫,流通信有章。為人崇福善,與國走禎祥。妙悟追先帝,沖齡繼盛唐。枝條趨印度,車騎拂扶桑。七寶三乘飾,千華一葉藏。何辜蒙害馬,此路得亡羊。勿謂驅(qū)除快,應(yīng)思述作傷。異端憂悄悄,正法用堂堂。乞取孤窮字,言旋道德鄉(xiāng)。幾生懸白月,半榻飽清霜。僅足填溝壑,深慚動廟廊。從容裁吏議,決定出乾綱。始讀騰師象,重宣舞鳳凰。不過尊志事,已見擴津梁。甘露軍持外,卿云帝座旁。吾徒資覆載,佛祖許超驤。老病終安養(yǎng),英才足闡揚。莊嚴還塔廟,接待盡梯航。般若流輝滿,菩提密蔭涼。護明垂果熟,帝釋雨花香。王度寬相畜,僧規(guī)好自防。野干休僭越,醉象莫猖狂。實地修行海,空游寂滅場。袈裟如變白,綸綍復(fù)批黃。我喜誰知懼,君明輔欲良。住持多國土,付囑峻宮墻。八極金輪繞,三時玉歷長。六龍?zhí)焐舷?,一座地中央。強敵輸千子,同風(fēng)協(xié)萬邦。兵銷遲舜禹,刑措少成康。大梵傳聲遠,波旬革面降。隱消山木恨,顯發(fā)水云光。記莂留人主,依歸藉法王。身心塵剎奉,誓愿劫灰償。寶鏡融諸相,檀林秀各方。并將八萬歲,比德遜無疆。[4]164

詩歌贊揚康熙雖年幼繼位,卻“為人崇福善,與國走禎祥。妙悟追先帝,沖齡繼盛唐”,“從容裁吏議,決定出乾綱。始讀騰師象,重宣舞鳳凰”。他告誡僧侶們要感恩康熙,謹遵朝廷法度,潛心修持,“王度寬相畜,僧規(guī)好自防。野干休僭越,醉象莫猖狂。實地修行海,空游寂滅場。袈裟如變白,綸綍復(fù)批黃”。他相信,盡管因三藩之亂,國家遭受創(chuàng)傷,但定會出現(xiàn)國泰民安、威震遠邦的康熙盛世,“兵銷遲舜禹,刑措少成康。大梵傳聲遠,波旬革面降”。

明末清初相當(dāng)部分遺民與清王朝不合作,消極抵抗,這與他們心頭兩個死結(jié)未能解開密切相關(guān)。一個是因滿清取代朱明而引起的家臣忠君思想,進而上升為貳臣變節(jié)的內(nèi)心拷問;另一個是滿清入主中原的合法性,進而上升為夷夏之防。澹歸通過對晚明王朝的反思,對清代政權(quán)的體認,以及對康熙皇帝的審視,解開了這兩個結(jié)。

對于第一個死結(jié),澹歸在序錢謙益《列朝詩傳》中有明確的解答:

《列朝詩集傳》,虞山未竟之書,然而不欲竟。其不欲竟,蓋有所待也。……虞山未忍視一線滇云為崖門殘局,以此書留未竟之案,待諸后起者,其志固足悲也。《覆瓿》、《犁眉》分為二集,即以青田分為二人,其于佐命之勛,名與而實不與,以為其跡非其心耳?!銮嗵餅槎?,一以為元之遺民,一以為明之功臣。則凡為功臣者,皆不害為遺民。……嗚呼!虞山一身之心跡,可以聽諸天下而無言也。[8]

“青田”即是元末明初輔佐朱元璋立國的劉基,他有著非常濃厚的遺民心態(tài)。澹歸指出劉基“一以為元之遺民,一以為明之功臣。則凡為功臣者,皆不害為遺民”。那么錢謙益雖對朱明舊朝有遺民之心,但不妨其為滿清新朝之臣;自已雖也是朱明舊朝之臣,也不妨礙為滿清新朝之民。

明末清初遺民思想深處的第二個死結(jié),就連當(dāng)時著名的啟蒙思想家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都沒能解開。他們無法超越夷夏之防的固守,沒法消除內(nèi)心固障,觀念還束縛在包容性不大的民族氣節(jié)之中。澹歸則完全跳出了夷夏之辨的藩籬。他在致友人的信中指出:

世界無不變通之理,為貧而仕,古之人不以為非,況兄負經(jīng)世之志,有人民社稷之寄,茍能濟人利物,則一身出處可不計也。華夷二字,乃人間自家分經(jīng)立界,若同一天覆,則上帝必?zé)o此說,亦但論其所行之善惡耳?!缑④娪腥柿x于南詔,南詔之人至今頌美不去??诓豢烧f“渠不是中國人”,便抹殺了他也。其二,詩所感慨,皆漢兒事,凡弟之所是非,從民生起見,不為一身出處起見,并不為一國土內(nèi)外起見,此為天道,此為圣教,高明以為如何。[2]272

在這段話中,可以看到澹歸完全抹去了心中的夷夏之辨,在他看來,心中還固守“夷狄”“索虜”“犬羊”等觀念的人是不會變通,也不通情理,并一針見血地指出:“華夷二字,乃人間自家分經(jīng)立界,若同一天覆,則上帝必?zé)o此說,亦但論其所行之善惡耳?!彼詽M族將軍莽依圖為例(莽依圖駐軍云南不殺降,不掠民,時人稱“仁義將軍”),凡有利于人民社稷,即是“中國人”。進而鮮明地提出“家天下”的觀念,“弟之所是非,從民生起見,不為一身出處起見,并不為一國土內(nèi)外起見,此為天道,此為圣教”,勸解友人不要再耿耿于夷、夏之分,正、閏之辨。

澹歸初著僧衣的時候,無法徹底了斷與故明的關(guān)系。他尋訪遺老,憑吊故跡,與故人相聚唱和,砥礪志節(jié),寫下了一些緬懷故國的詩文。這原是一種正常心態(tài)。他懷念故國,并不能說明他就一定反對新朝;他稱贊遺民氣節(jié),并不是要蓄謀造反;他頌揚了抗清赴死的瞿式耜、何騰蛟、張同敞等勝朝英烈,也贊揚莽依圖、傅弘烈等忠君愛民的清朝將領(lǐng);他譴責(zé)清廷貪官悍吏,為民生疾苦呼吁,并不是要詆毀整個清王朝。他希望當(dāng)權(quán)者能體察弊政民瘼,為天下百姓建立一個安穩(wěn)清平的社會。

乾隆皇帝借口澹歸有“悖謬”之語,炮制《徧行堂集》文字獄,完全出自“慘酷、陰柔、顢頇、詭譎的統(tǒng)治行為和手段”[9]。澹歸生前就擔(dān)心因文字而惹禍,對自己著作中過激篇章字句作過削刪。他在《與陳季長太史》中云:“野臣傅諭,《悲歌行》涉憤激,不宜廣示于人,極感道義深愛……因簡舊時著述,有不和平者皆刪之,不欲負良友也?!保?]179《與鄭牧仲隱君》一札也云:“文字之禍,比來頗酷。幸無使不知己者見之,徒以不貲之軀蹈不測之阱,無益也?!保?]308-309有沒有反心,關(guān)鍵看是否參與過對抗當(dāng)朝的政治軍事組織,并以詩文為號召,形成一股與當(dāng)朝主流政治意識相對抗的思想文化潮流,澹歸沒有這樣的心志,也沒有這樣的行徑。

總之,無論從澹歸的遺民情結(jié)來看,還是從他華夷之辨的思想境界來看,他在遁入佛門以后,有氣節(jié),卻沒有叛逆之心;他想做個“諍民”,卻沒有想做“逆民”。他不是一個反清復(fù)明的遺民中堅,而是一個順應(yīng)世變、見解豁達的遺民僧人。

猜你喜歡
遺民
清初遺民文學(xué)研究的一部力作
——評楊劍兵《清初遺民小說研究》
試析幾處西周墓地中的殷周雜處
西夏遺民研究的全新力作——《西夏遺民文獻整理與研究》評介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40
西夏遺民余闕對魏晉六朝詩歌的接受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22
西夏遺民文獻研究的全新力作——《西夏遺民文獻整理與研究》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08
西夏遺民也兒吉尼與元末廣西行省的設(shè)置與維持
西夏學(xué)(2018年1期)2018-04-29 09:07:30
莫高窟第61窟甬道為元代西夏遺民營建說
西夏學(xué)(2017年2期)2017-10-24 05:34:22
高句麗滅亡后遺民的叛亂及唐與新羅關(guān)系
蒙元時期金遺民研究——以金遺民的地域特性為中心
入唐百濟遺民流向與連云港封土石室墓
東南文化(2016年4期)2016-08-22 09:35:42
秭归县| 镇原县| 汉川市| 福泉市| 珠海市| 旅游| 建始县| 黑山县| 老河口市| 阿坝| 红安县| 赫章县| 屏边| 龙胜| 南涧| 沧源| 甘孜| 丰宁| 东莞市| 德州市| 泰州市| 庆元县| 塔河县| 陈巴尔虎旗| 乐清市| 澎湖县| 白玉县| 越西县| 丰镇市| 孟州市| 循化| 诏安县| 鄂托克前旗| 银川市| 锡林郭勒盟| 光山县| 黎平县| 拉萨市| 密云县| 灵璧县| 清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