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志林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紫砂壺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神,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軟文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大大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還有一批文人學者專門研究紫砂文化,為之著書立說,為藝人們樹碑立傳。這些著作介紹和宣傳了紫砂壺的發(fā)展歷程,確立了紫砂壺在中國藝術之林的重要地位,為后人研究紫砂提供了依據?!顿F妃如意壺》創(chuàng)作之中靈思閃動,將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入作品,簡約的氣質、神秘的傳聞,使作品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征及藝術味道。
《貴妃如意壺》是典型的光貨,造型以簡潔的組合使作品產生節(jié)律感與韻律美,提升作品的審美價值。光貨以造型取勝,這是評判作品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而造型又必須為主題服務,使之切題、切意、切境,兩者不可偏頗?!顿F妃如意壺》在造型結構的提煉上注重把握抽象與具象的關系,達到形美韻濃的效果。
《貴妃如意壺》壺嘴、壺把、壺鈕、壺體之間的比例布局都極為講究。壺嘴氣勢內斂,向上微翹,出水順暢。壺把厚實有度,使得在拇指提拿之處舒適穩(wěn)當。壺鈕至壺身又兼容造型之美感。作品的壺嘴與壺把氣韻平和,壺體的氣勢高昂。壺鈕、壺蓋、壺體氣勢統(tǒng)一,由大漸小,流轉之處一氣呵成,獨具妙法。神韻自然穩(wěn)重、氣勢宏偉舒展。靜觀此壺,心清氣爽。
在創(chuàng)作紫砂壺時,不僅需要看到藝術品的精神內涵,研究它們所蘊涵的藝術感情,還要分析藝術形式之間的聯(lián)系脈絡。只有在深入分析紫砂壺豐碩的藝術內涵與外延的基礎上,才能著手打造富于紫泥抒懷美和深層文化底蘊的茗壺。樂于壺藝、淡泊人生,是投入紫砂壺創(chuàng)作的一種人生表白。
對于紫砂壺藝創(chuàng)作的探求和創(chuàng)新是沒有止境的。這種不斷的探索與追求對于紫砂作品和創(chuàng)作者本身而言,都有著極大的推動和鼓舞作用。《貴妃如意壺》從構思設計到制作定型,是一個對歷史文化傳統(tǒng)從認知到感悟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拓展創(chuàng)新思維、追求藝術審美的過程。紫砂壺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必須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藝術品市場的需求,在雅俗共賞中給人以新的審美意趣和美的享受。這樣,紫砂藝術的發(fā)展才能永葆青春活力,不斷走向完美的境界。
《貴妃如意壺》壺身呈圓珠狀,圓蓋與壺身成一整體。形圓、體穩(wěn)、質勻、氣正,曲線轉折圓潤、貫穿一體,各細節(jié)比例配置協(xié)調和諧,營造出一種骨肉亭勻的溫馨美感。其造型簡約、裝飾生動、內涵豐富,是體現(xiàn)藝術和文化個性的典范之作,可謂紫韻端雅出茗味,福運萬千入壺中。
《貴妃如意壺》造型簡練、用線流暢,材質古樸素淡,使人賞心悅目。壺身成扁鼓式,把圓蓄勁,暗接二彎流,壺身自然舒暢、整體感強。圓形壺鈕,嵌蓋圓穹與口唇合體,微細中見神韻。久而觀之,方覺壺中內涵至深。
紫砂壺的神意通過象形的實體抒發(fā),表達著一種內在生命氣息。砂壺的神意是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通過各種不同的形體將作者的情感表達出來的。此壺造型源于傳統(tǒng),壺體有所改進。通過一件砂壺將作者的內心情感綿綿訴于人前,賦予砂壺的精神意境,不能僅限在壺的表面上尋索,更應在壺體的造型構思上探求。
紫砂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tài),是科學和藝術的融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實用與功能的統(tǒng)一。形象美、形態(tài)美、古樸美、典雅美、舒適美,都通過造型形式加以表達,通過材質肌里加以反映,通過創(chuàng)作者、使用者、收藏者的心靈結合加以融會貫通。這就是紫砂藝術的高雅精妙之處。
紫砂陶作為世界陶瓷藝術之林獨樹一幟的瑰寶,在海內外受到推崇,世界上享有盛譽。特別是紫砂壺類的造型創(chuàng)作領域的刻意標新、思維手法、思想內涵、文化底蘊都有了一定的超越?,F(xiàn)今,在紫砂壺發(fā)展的繁榮時期,紫砂陶,呈現(xiàn)了一派五彩繽紛的氣象。
《貴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