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一些冠以“成本”名頭的概念,例如沉沒成本。但沉沒成本不是成本。
我們所謂的“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而如果沒什么可放棄的,也就不存在成本。沉沒成本,就是指那些已經(jīng)發(fā)生且不可收回的支出。當我們沒辦法再收回、沒辦法再放棄時,就不存在成本。凡是提到成本,我們一定是向前(未來)看,而不是向后(過去)看。所以,沉沒成本不是成本。
對我們來說,真正困難的,不僅在于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更在于生活中我們能否當機立斷,真的去實踐它。
例如我們看電影。坐在電影院里15分鐘、20分鐘后,就能知道這部電影好不好看。雖然電影票已經(jīng)買了,但如果這部電影不好看的話,最合適的做法就是馬上離開。因為買電影票的錢已經(jīng)沉沒了,不再是成本。但是有多少人會在電影播到20分鐘的時候,就當機立斷站起來離開呢?
在餐桌上,很多人覺得被動了筷子的食物,就應該吃完才不算浪費。但其實桌上飯菜的制作成本已經(jīng)沉沒了,真正值得掂量的,不是飯菜的制作成本,而是吃和不吃的后果。它們值得被你當場吃完嗎?
談戀愛同樣是這個道理。大多數(shù)人談戀愛,半年之后就過了戀愛的盲目期。這時已經(jīng)能夠理性地判斷,對方是否適合自己。但又有多少人能夠果斷地提出分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