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秦安縣興國中學 劉亞東
下面根據(jù)幾十年的教學經(jīng)驗粗淺地談論一下自己對中學歷史教學的看法與觀點;首先,就是如何很好地在45分鐘之內傳授給學生主要的知識點,那當然事先認真?zhèn)湔n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浩如煙海的歷史學科,更是對教師有著“嚴苛”的要求,旁征博引、口若懸河的歷史課堂肯定會受到學生的贊許,相反照本宣科式的歷史課堂也就不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試想一個連自己都不知道或者不熟悉講述內容的教師,又如何能夠調動學生認真聽講的興趣,更何談和學生的目光交流、師生間的互動等等。蘇聯(lián)學者斯卡特金說過:“未經(jīng)過人的積極情感強化和加溫的知識,將使人變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撥動人的心弦,很快就會被遺忘。”實施證明,認真?zhèn)湔n、神采飛揚、口若懸河、妙趣橫生的教師絕對是平常知識的積累和扎實備課的完美結合,絕對不是心血來潮“胡說八道”。課堂氛圍調動的主要動力還是教師精心備課的結果,久遠的歷史要被沒有任何閱歷、沒有任何感受的現(xiàn)代學生很好地接受,本身就是件難以處理的問題,假如沒有辛苦的備課,沒有融會貫通博采眾長的知識點,課堂就會變成“一灘死水”。
那如何備課才是可取之道?我的經(jīng)驗就是在教學之余,加強自身的再學習,在豐富自己大腦知識“存儲量”的同時,從多角度、多思維、多側面完善和充實課時知識點,將課時主要內容以小標題的形式標注在自己教案的顯要位置,這樣不管如何講述,線條是明晰和清楚的。那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歷史教師僅僅是認真?zhèn)湔n、鉆研教材還遠遠不夠,而是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靈活應用,也就是在課堂要上以學生為主體,調動他們開動腦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比如在講到漢高祖劉邦時一個學生就提出了自己對劉邦之死的疑問: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身受劍傷,醫(yī)生的診斷是,可以醫(yī)治,可他自己很奇怪地放棄治療,這是為何?在肯定學生課堂積極發(fā)言的同時,就歷史人物好壞評判的標準及其幾千年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許多無法解釋的歷史現(xiàn)象我也給予了詳細闡釋。
這樣的課堂氛圍,在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及其動腦意識的同時,無形中增強了他們歷史課程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接下來他就會去查閱大量的和漢朝開國皇帝、漢朝社會發(fā)展有關的人和事,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尋找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知識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等等,在形成學生自己完整知識體系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動腦、動手的良好習慣,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人一生都受用不盡的財富。學生素質提高的同時作為教師也倍感喜悅,因為課堂的教師只是狹隘意義上的教師,而培養(yǎng)一個高素質的社會人才是教師畢生追求的崇高境界,這就無形中為自己及其廣大同仁們提出了更高層次的標準,教師不僅僅要在課堂上以生動的語言、風趣的表述吸引學生遨游知識的海洋,還要在更高和更深遠意義上讓教師這個職業(yè)成為一把開啟學生心智之門的“金鑰匙”。
另外,活躍課堂內容也是我從事歷史教學工作多年來孜孜追求并且力求做到完美的重要一點。中學生,尤其是現(xiàn)代中學生他們或許很難理解歷史事件發(fā)生的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特性,作為歷史教師又必須讓他們學得懂,聽明白,對每一堂課進行精心設計,尤其是各種多媒體手段極大豐富的今天,可以利用的資料豐富多彩,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限制中將知識點明晰、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尤其是現(xiàn)代思維活躍的中學生,課堂設計的重要性就彰顯無疑。比如講到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時,我在選擇播放《春天的故事》這支樂曲的同時,也將一些視頻資料根據(jù)課堂需要剪輯成一個教學輔助視頻,以此還原那段在中國人民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歷史年代,課堂頓時顯得異常活躍,學生們也在潛移默化間接受了重要知識點。在講述新航路的開辟時連帶橫向講述鄭和下西洋的偉大裝舉;講到唐朝的繁榮富強,可聯(lián)系到清朝的閉關鎖國,同時可延伸到現(xiàn)代改革開放的必要性,這樣學生學到的歷史知識就會形成一個體系而非零散的碎片。并且這樣學生也就在自己復習的同時將所有歷史知識進行一個同時期、同事件的橫向比較,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當然要給予學生更多,自己就要懂得更豐富,課后的學習也是一個歷史教師終身應該學習的動力和方向。書、報、網(wǎng)絡、電視,極大豐富的信息傳播載體都是我平常學習和收集資料的平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成為新課改環(huán)境下被學生所認可的歷史教師,長期不懈的學習是提高教學質量,迎合教學改革的最基礎工作。唯有與時俱進地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創(chuàng)新和活躍課堂氛圍為目標,才能找到適合伴隨著網(wǎng)絡世界的發(fā)展成長起來的新時代學生所能接受的教學方法。
還有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自主學習能力也是我近年來進行歷史授課時尤為強調之處,原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歷史課堂就是“大水漫灌”式的講述方式,教師就像古代的說書人,而學生只是一個忠實的聽眾,即使教師講得再好,學生只是圖一時耳快,為數(shù)不多嚴重偏科者主動探究,這樣就很難形成課堂互動的活躍氛圍。在新課程改革模式“以人為本”的倡導下,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天堂”,而非傳統(tǒng)認識中課堂就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比如講到王安石變法,在改變以往教學方式的同時,我會選擇播放一些影像資料,在增強學生認知能力后還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假如自己就是生活在那個年代的王安石又該如何處理面臨的諸多問題,這樣,學生不僅記住了歷史長河中人物、事件,也增強和錘煉了學生認知社會的能力,使他們所學到的知識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并非儲存在歷史記載中的某個事件、某個人物。再比如講到辛亥革命革命時,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各自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己學習后的認識和看法,自己動手撰寫一些小劇本,將辛亥風云中那些沉睡在歷史記載中的人物進行藝術化的演繹,這樣的歷史課堂還會有苦澀乏味的聲音出現(xiàn)嗎?
總體來講,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是教學改革中利大于弊的可行性途徑,雖然在探索的過程中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但我相信通過長期的探究和改進,這個問題會得到一個被大家都認可的方式方法。
最后就是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日益發(fā)達,隨著多媒體教學設備等的實際應用,歷史課堂對新時代的歷史教師有了新的要求和標準,而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我們似乎也從一個“老夫子”的形象要重新塑造成一個精通現(xiàn)代先進設備和迎合時代發(fā)展的“新型教師”。如在教授古代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生活時,可以利用現(xiàn)代影像剪輯一些與當時社會發(fā)展有關的人文趣事,強化重要知識點,當然一切的高科技手段只是輔助教學設備,如果過分依賴,就背棄了教學的目的和教學的重點,“適度”地把握網(wǎng)絡資源和歷史教學主要內容,把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度,才能在信息時代的汪洋大海里掌握熟練引導學生的授課技巧。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生的素質越來越高,學生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方面,面臨教學改革的時代要求,作為中學歷史教師,需要具備的各方面知識可能更加嚴苛,因為歷史原本就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那就要求我們窮其一生而精心鉆研方能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
“能追無盡景,始是不凡人?!毙碌臅r代對歷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驗,在實施和完善新的教學模式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yǎng)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將歷史學習作為一門陶冶性情,從而孜孜以求地成為一名新時代的和合格中學生,這就是時代給我們提出的現(xiàn)實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