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大學附屬中學東部分校 朱 燕
語文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積極地探索語文課堂教學中一些可以變革和創(chuàng)新的部分,幫助語文教學更好地順應新時期教育發(fā)展的全新方向,使語文教學能夠邁上一個全新的臺階,從而實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最終真正地實現(xiàn)讓學生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實現(xiàn)教育的“培養(yǎng)人”的目標。
在新時期階段,一部分教師對新時期教學改革存在錯誤的觀念,在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重視語文教學的人文特性,過于重視語文教學對中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和價值觀培養(yǎng)的作用。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嚴重忽略了初中語文的工具特征,不重視課文本身的講解,使中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中不能獲得基本的知識積累,不能進行基本的技能訓練,從而使語文課堂教學脫離了語文學科基本的特點。語文課程教學無法發(fā)揮基本的教學授課作用,從而降低了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一部分教師對教學觀念存在一定的偏差,過于重視教學過程的多樣性及創(chuàng)新性,沒有實事求是,嚴重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雖然教學組織形式變得多種多樣和具有創(chuàng)新性,但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實踐性,導致教育形式不適用于教育內容。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追求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和創(chuàng)新性,不結合初中語文教育內容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育,且沒有重視到小組討論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不是適用于當前的語文教學內容,忽視了小組討論課堂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例如,在小組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討論的問題是否合理,對中學生是否存在誤導;在小組組員成立的過程中,組員分分配是否具有科學性,能不能發(fā)揮小組討論的作用等。因此,小組討論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考慮到當前的教學內容是否合適,而且在實行小組討論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況,每個學生自身心理素質情況,以及教師要明確自己在小組討論教學中要扮演的角色及發(fā)揮的作用,要學會整體把控,讓整個討論環(huán)節(jié)設計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教學意義,從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有一些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沒有進行針對化的教學。比如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沒有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個體化的鼓勵,或者教師已經給了口頭鼓勵,但給人一種只是隨口一說的感覺,學生沒有真正地獲得激勵,從而達不到鼓勵的效果。學生也不能從這樣的鼓勵當中找到自信心。
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首要一點就是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本校學生的教材。這不僅是學校的管理人員應該關注的事情,同時,作為任課教師,也應該就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由于每個階段、每個地區(qū)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對知識的接受情況以及培養(yǎng)的目標不同,所以學校要求教師按需選擇教材,選擇適合學生的個體化教材。這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基礎。另外,還要求教師從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將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掌握水平進行結合,對教學精度有一個比較精準的把控。除此以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在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全面、精準地剖析的基礎上,就可以將每一課的重點、難點進行重點講解,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講出主次,進而能夠將學習和教學效果實現(xiàn)進一步加強。一般來講,初中的語文教學不提倡將整節(jié)課的內容都一股腦地進行全部講解,教師而是應該首先將重點難點進行剖析、講解,然后保留一部分內容,讓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能力,而不是讓學生全部跟隨教師的思想,摒棄自己的思想。
比如,在對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課文《秋天的懷念》進行學習時,教師就應該先讓學生把課文通讀一遍,表達自己對作者中心思想的看法。比如這篇課文中,在對“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這句話的理解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說一說為什么目作者的母親“忽然不說了”,為什么會“比我還敏感”,這里能夠體現(xiàn)當初作者母親的什么心境,以及作者在寫下這些文字時,內心是什么想法等等,引導學生對整篇文章的整體思想和基調進行把握。
除此之外,教師在對課文尤其是其中的對話進行解讀時,最好是帶著感情地朗讀一遍,如此才能更好地讓教師和學生共同融入感情,這就要求教師需要有一個流利、標準的普通話水平。雖然目前的教師資格需要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在一定的等級以上,但是實際上,教師還是會有一些自己的口音或者不良的閱讀習慣,比如口語化等。尤其對于語文教師來講,需要融入語言藝術,更深入地對課文進行解讀。所以,初中語文教師還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
在進行語文課的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該首先設計一個比較巧妙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這個導入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更好地進入整節(jié)課學習中。課堂導入,我們往往認為它是一個將整節(jié)課的課本內容進行導入的過程,然而,事實卻不僅僅是這樣。課堂導入更應該是將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導入,讓學生提前進入對整節(jié)課開始接受的學習狀態(tài),立足于導入的角度,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
比如,在對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課文《濟南的冬天》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先將北方的冬天或者就是濟南冬天的景色通過多媒體,或圖片的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尤其可以根據課文中的具體描寫,用具體的圖片展示最好。比如文章中對于濟南冬天城內的描寫:“古老的濟南,城內那么狹窄,城外又那么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笨梢韵茸寣W生對唐代水墨畫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展示一張?zhí)拼嫷恼掌寣W生結合照片再次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生動刻畫。此外,教師可以加入一些活躍課堂氣氛的小活動,比如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對于有生僻字或是多音字的片段,在學生朗讀后有出現(xiàn)錯誤的,教師要加以糾正。同時,在課堂結束后,也需要科學合理地進行作業(yè)布置,讓學生深入體會語言的藝術,而不僅僅是對文章淺薄地理解。
在新時期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想要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潮流,就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軟實力,同時在課堂上引入新的教學手段,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時刻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增加自己對知識的儲備,同時,還要端正思想,堅持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著想,打破以往的學生怕教師的傳統(tǒng)師生模式,積極地將師生模式帶入到和諧、民主的一個新方向,實現(xiàn)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個性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入手,教師要著力培養(yǎng)初中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綜合學習能力。堅決的貫徹教育部對全面素質教育的要求,幫助學生真正地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從而真正地推動初中語文教學在新時期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