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
宋朝真宗那會兒,有一宰相叫張齊賢。張齊賢辦事兒麻利果斷,而且無處不生巧。有一次皇族的姻親一家子為了家產(chǎn)的分割彼此反目,鬧出了一個方圓幾十里無人不看熱鬧的官司糾紛,最后,就是讓張齊賢斷了個心服口服,不留纏繞。
那官司的原告說,被告已分得的財產(chǎn)比他多,不公平。被告也頂著說,原告已分得的財產(chǎn)比他多,欠合理。用現(xiàn)在的官司術(shù)語說,被告提出了反訴。瞧上去,兩方真是針尖兒對麥芒兒。一句話,雙方都嫌自己的少對方的多,想在對方那里切一刀。緣由,兩人都貪。
這案子啰唆。兩方好像有說不完的理由和證據(jù)。在開封府,那理由和證據(jù)就已弄得主審官頭昏腦漲,怎么理也理不清。最后,鬧到了皇上那里,10多天過去了,真宗皇上也沒個主意。張齊賢見狀,便對皇上說:“我來吧。”
在相府,張齊賢叫來雙方,也不看他們有啥證據(jù)理由之類的,只說:是不是覺得對方多自己少?如果是,就在筆錄中留下大名。原被告同聲回答“正是”,便畫押留字。張宰相暗暗一笑,隨即大聲宣判:原告已分得的財產(chǎn)歸被告,被告已分得的財產(chǎn)歸原告,此為終審判決!雙方一聽,登時沒了詞兒,前想后想,覺得判決切中關(guān)鍵,只能心服口服。既然都嫌對方多自己少,不就等于想要對方的,而不想要自己的?
(蘇建民薦自《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