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時代湖湘民俗文化“走出去”的優(yōu)選策略研究

2019-01-15 04:17彭鳳英

彭鳳英

摘 要:民俗文化是中華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根基,民俗文化的對外傳播是“文化走出去”的戰(zhàn)略內容。湖湘民俗文化是湖南文化的載體,探討湖湘民俗文化走出去的優(yōu)先優(yōu)創(chuàng)策略、跨學科策略和民俗文化翻譯自信策略,有利用豐富湖湘民俗文化的內涵,推進湖湘民俗文化走出去的進程。

關鍵詞:湖湘民俗文化;優(yōu)先優(yōu)創(chuàng);跨學科策略;文化翻譯自信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12-0045-04

國家“一帶一路”的建設旨在構建沿線國家政治互信、經(jīng)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將國家之間互利合作推向新高度?!耙粠б宦贰背h的深入開展對我國文化產業(y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合作明顯增多,旅游往來規(guī)模不斷提升,社會經(jīng)濟效益不斷凸顯。互聯(lián)互通、民心相通,中國文化要走向世界,要在世界文化語境中展示和推廣,不僅需要那些能引起國際受眾共鳴與回想的高水平文化成果,更需要將平民化的反應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內容向世界傳播[1]。湖南是一個多民族省份,除漢族以外還有土家、苗、侗、瑤、白、回、壯、維吾爾、畬族等多個少數(shù)民族,屬于長江流域民俗文化圈。湖南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為湖南旅游、文化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提供了文化載體,因而湖湘民俗文化的對外傳播,是湖湘文化走出去和世界了解湖南的一個重要途徑。

一、新時代我國民俗文化的對外傳播狀況

黨的十八大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的十九大確立了新時代中國全方位發(fā)展的偉大工程。自十八大以來,有關文化“走出去”的相關文件不斷推出,例如《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強“一帶一路”軟力量建設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xiàn)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2]國家頒布的一系列政策,極大地推進了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更全方位地了解中國,讓中國更好地實現(xiàn)“四個偉大”工程。

在國家“文化走出去”的頂層設計和統(tǒng)籌協(xié)調下,中華文化的國際推廣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中央和地方政府新聞辦公室成立了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專題報道,建設了文化交流、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網(wǎng)絡推廣、漢語推廣等專欄節(jié)目。有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已在海外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學院和1000多所孔子課堂,國新辦與海外大學和圖書館建立了14個中國館,介紹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了解中國的民俗民風。繼《美麗中國》《舌尖上的中國》系列影視傳播后,《鳥瞰中國》《樂享中國》《運行中國》等系列介紹中國特色傳統(tǒng)文化的紀錄片在海外傳播,影片集自然景觀、民俗風情、歷史文化、人文情懷于一體,使得傳播更加具有親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時,“感知中國”“四海同春”“歡樂春節(jié)”“世界中國學論壇”等文化品牌活動在海外開花,他們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民俗活動融入大眾生活中來,讓海外人士更直觀地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精髓,體驗中國的民俗風情。海外華文媒體也陸續(xù)來華實地采風,用她們的鏡頭向海外華僑和國際友人講述中國故事。各種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活動和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亮相國際城市,并邀請在華的國外人士參加當?shù)氐膫鹘y(tǒng)文化活動,體驗中國的民俗風情。

自從“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提出以來,中國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對外傳播也成為學術界的研究熱點。國內有關民俗文化走出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民俗文化走出去的戰(zhàn)略研究、策略及路徑、內容和具體例子。研究者從傳播學視角、跨文化交際論、生態(tài)翻譯論、功能翻譯論等視角來研究民俗文化的對外傳播。從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上,研究者運用了歸化、異化策略,變通策略,外宣翻譯等策略和意譯、音譯、注釋、改寫等方法來解決民俗對外翻譯的具體實例問題。在民俗文化傳播研究的內容上,涵蓋中華民俗文化和區(qū)域性民俗文化,主要集中在社會宗教、民歌民諺、民間故事、民俗活動、民俗旅游中的民俗翻譯等研究。

二、新時代湖湘民俗文化對外傳播的現(xiàn)狀

湖南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擁有瑰麗多彩的湖湘文化、底蘊深厚的紅色文化和蓬勃發(fā)展的當代文化,在中華文化歷史和現(xiàn)實版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湖南民俗文化綿延于湖南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中,承載著濃郁的湖南人精神,是湖湘文化的深厚載體。湖南是一個擁有50多個民族的省份,構建了一個多彩的民俗社會,在社會、文化、生活習性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魅力。湖南民俗文化在湖南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旅游等產業(yè)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國家文化走出去的大環(huán)境為湖湘民俗文化的對外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發(fā)展平臺。

(一)湖湘民俗文化“走出去”的成效

湖南民俗文化走出去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規(guī)模,推出了精品路線工程,打造了既彰顯湖湘地域特色又能傳播全球的創(chuàng)意文化產品。湖南國際頻道、湖南衛(wèi)視、中南傳媒等成為推介湖南發(fā)展及湖湘文化的重要窗口,培育了具有湖湘特色、中國風格、國際氣派的電視湘軍、出版湘軍、娛樂湘軍、動漫湘軍等一系列“文化湘軍”品牌。湖南文旅結合,推出了生態(tài)避暑旅游線、都市休閑旅游線、民俗文化旅游線、地道美食旅游線等精品旅游線路。近年來,湖南先后舉辦了“張家界國際鄉(xiāng)村音樂周”“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節(jié)”“國際道教論壇”“吉首國際鼓文化節(jié)”等具有地域民俗風情的活動,將文化旅游和民族文化交流融于一體。同時,湖南借助國家部委對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和項目優(yōu)勢,參與并開拓了一系列的海外文化交流活動。繼2017年湖南海外歡樂春節(jié)盛況,2018年,湖南省藝術團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湖湘風華”湖南文化創(chuàng)意展,作為我國“歡樂春節(jié)”活動的啟動式,拉開了“歡樂春節(jié)”全球巡演的序幕。湖南省文化廳先后派出6批團隊赴西班牙、摩洛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美國洛杉磯、泰國等國家和地區(qū)進行演出或舉辦展覽,將湖南的民俗歌舞、民樂、雜技、書法、非遺等藝術產品呈現(xiàn)給海外人士,讓湖湘文化在海外綻放光彩。

湖湘文化的走出去,不僅推進了湖湘民俗文化的對外傳播,還帶動了文化產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展開,湖湘文化“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對外貿易規(guī)模也大幅度增長。據(jù)華聲在線報道,2017年,湖南文化貿易累計進出口總額22.92億美元、同比增長73%,其中出口額22.52億美元、同比增長71.5%,總量和增速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2018年湖南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802.6億元,增長36.5%,超過全省同期增幅10個百分點。

(二)湖湘民俗文化“走出去”的局限性

湖湘民俗文化的對外傳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海外起到了較好宣傳效果,但在宣傳深度和影響力持續(xù)度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具有湖湘特色的重點文化產業(yè)品牌,如湘繡、湘茶、瀏陽煙花等在海外的銷售和文化宣傳并未得到很大的突破,附加產值效益不高。第二,文化走出去的內容和形式主要集中在演藝、展覽和展示等一般活動層次,學術和思想的深層交流不夠多,湖湘文化的內涵還有待進一步挖掘。第三,各部門和各領域之間的合力不夠,應充分整合政府部門與科技、文化、旅游、高校和媒介等領域的優(yōu)勢,通過立體綜合的傳播形式將湖湘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客觀地詮釋給海外受眾者。第四,缺乏對外文化話語體系的構建,專業(yè)的外語翻譯人才不夠,民俗文化的對外翻譯缺失嚴重,有關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譯資料僅有圖片和寥寥數(shù)字的介紹,不利于民俗文化的內涵傳播。

三、湖南民俗文化“走出去”的優(yōu)選策略

新時代民俗文化走出去的核心是如何將優(yōu)秀的傳承文化有效地傳播出去,提高民俗文化在國外民眾中的關注度和接受度,讓國外民眾更全方位地了解中國,提高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因此行之有效的傳播策略是實現(xiàn)文化走出去的關鍵內容。

(一)優(yōu)選優(yōu)創(chuàng)策略

跨文化傳播學界在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研究中強調民間、百姓文化的顯著價值,強調不能僅靠單向傳播,更要調動國外民眾的心理親近和利益需求[3]。因此,湖湘民俗文化的對外傳播既不是單向傳播,也不是全盤推送,對傳播內容和形式進行優(yōu)選優(yōu)創(chuàng)是講好故事的起點。根據(jù)受眾心理的接受度分析,對外文化傳播的形式和內容應遵循由低層次到高層次、由外在形式向內在內容延伸,先展示生活藝術再轉向人文科學,先呈現(xiàn)物質文化再構建精神文化。在對外文化傳播的對象和目的地選擇上,應遵循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方針和指導路線,優(yōu)先選擇“一帶一路”經(jīng)濟建設帶國家或區(qū)域。

湖湘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民族文化異彩紛呈?;ヂ?lián)互通、旅游先通,旅游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民心相通的紐帶和橋梁。自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建設以來,湖南的友城工作重心逐漸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qū)轉移,至2018年,湖南已締結國際友好城市83對,遍布五大洲33個國家,然而民俗文化的對外傳播是促進友城工作開展和經(jīng)濟合作的重要渠道。201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湖南省建設全域旅游基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指出,湖南將建設以“錦繡瀟湘”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作為總目標,搭建以生態(tài)做基礎、以文化做內容、以旅游做市場、以科技和金融做支撐的“文化+科技+金融+N×旅游業(yè)”的主要模式,著力構建生態(tài)、文化、旅游、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的全域旅游融合創(chuàng)新格局,而支撐這個新格局的關鍵要素是文化創(chuàng)意[4]。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分析,文化創(chuàng)意有利于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其倡導、普及、宣傳的先進文化,有利于擴大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力,打造文化軟實力,使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出新的活力與光彩。地方民俗特色文化創(chuàng)意具有地域性、民俗性、傳統(tǒng)性和獨特性等特征,應以地方特色文化為核心資源,以承載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為基本內容。從“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三個環(huán)節(jié)的關聯(lián)性來看,民俗旅游兼具文化和創(chuàng)意的要素,能有效地實現(xiàn)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的統(tǒng)一。在詹姆斯.克勒福德《文化旅行》一書中,他分析了旅行的“歷史感染性”,并得出“文化實際上是一種旅行”的結論[5]。人類旅行既是一種跨語言交流,也是一種跨文化的交流,人們跨出各自的文化疆域,通過文化碰撞、理解而逐漸融會出新的文化視野,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

湖湘民俗旅游與民俗旅游產品的對外推介集旅游、金融、文化、科技和學術交流于一體,傳播內容和形式符合優(yōu)選優(yōu)創(chuàng)策略的對外傳播,也是親近民眾的最好途徑。將湖湘民俗特色湘繡文化、美食文化、湘茶文化、農耕文化、民族英雄文化、酒文化等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融入“錦繡瀟湘”全域旅游建設中,以旅游做載體、文化來解讀、文化創(chuàng)意來豐富“走出去”的內涵,通過國際語言或當?shù)卣Z言,進而滲透漢語來講好湖湘民俗故事,是湖湘民俗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

(二)跨學科傳播策略

民俗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它具有文化的共性,也兼具自身通俗的民間文化和說話文化的特性,單一的學科領域和翻譯策略很難全方位地表達民俗翻譯的深層結構含義。跨學科多領域的傳播策略,能整合多學科視野、理論和方法,促進民俗文化對外傳播的再生產,達到多管齊下的傳播效果。在大數(shù)據(jù)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背景下,將信息化學科與語言學科交叉研究,充分發(fā)揮人工智能在語言場景中的服務,滿足對外交流的需求,實現(xiàn)人文學科與自然學科的互補。話語是文化的載體、民心溝通的橋梁,要用海外人士愿意聽、聽得懂的聲音傳播民俗文化,還需要重視湖湘學術團體的國際交流合作和本地高校外語人才對外傳播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海外留學生和在華國際友人民俗文化的熏陶,以培養(yǎng)海外精英文化群體對中華文化宣傳的影響力。在文化創(chuàng)意中,將創(chuàng)意寫作與藝術作品進行創(chuàng)意互動,如湖南某高校為學生提供了跨學科合作平臺,由學生創(chuàng)意作家、學生翻譯家和學生藝術家進行民俗文化創(chuàng)意互動,以“美好中國·錦繡瀟湘”為主題,用學生原創(chuàng)的詩歌、繪畫、攝影作品講述中國故事,展示湖湘特色。同時,學術思想交流是一種知識生產,其產生的文化效應更加穩(wěn)定、長遠,也更能挖掘文化的內涵,促進海內外高校、企業(yè)和社會團體不同領域的學術思想交流能更好地傳遞文化的深層含義。

與傳統(tǒng)的傳播媒介相比,新時代的傳播媒介速度更便捷、受眾群體更廣泛、傳播內容和形式更豐富,能更好地結合文字碼、圖像碼和聲音碼三類信息符號傳播文化信息。湖湘民俗文化的對外傳播要立足于“傳媒場”和“文學場”,融合軟載體和硬載體,借助現(xiàn)代傳播媒介的多元化,依托湖南的“文化湘軍”品牌,通過外宣新聞專欄、國際電視臺、報紙、網(wǎng)絡、出版物、公眾平臺、合作交流團體等對湖湘民俗文化進行立體的、動態(tài)的和靜態(tài)的傳播。

(三)民俗文化翻譯自信策略

費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覺”,其目的是取得“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huán)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這一概念是指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中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殊和它發(fā)展的趨向,不帶任何“文化回歸”和“復舊”,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堅守傳統(tǒng)”[6]。文化自覺和自知之明的核心就是要求我們不要脫離歷史和傳統(tǒng),以實現(xiàn)費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2016年,習近平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說:“創(chuàng)作更多體現(xiàn)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又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yōu)秀作品,讓我國文藝以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屹立于世?!盵7]習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不僅是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作的自信,更是中華文化外宣翻譯的自信?!耙粠б宦贰背h實施的社會根基,是政治互信、經(jīng)濟包容的催化劑,能夠更好地傳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而要實現(xiàn)民心相通,前提是語言相通。那么,新時代外宣翻譯的使命實質上是對外文化宣傳,利用中國悠久文化的影響力,向世界講述中國文化的歷史特征,增進互信和進一步交流。隨著中國政治、經(jīng)濟地位的提升,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國人對自己的文化和文化創(chuàng)作開始擺脫“文化自卑”和“拿來主義”,逐漸有了“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敢于將中華文化傳播世界。

民俗文化的對外宣傳要遵循文化“傳真”原則和“三貼近”原則,既要從文化語義的角度準確地再現(xiàn)地方民俗文化原語所要傳達的內容、形式及風格,又要貼近中國發(fā)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8]。因此,民俗文化的對外傳播應在借鑒吸收國外翻譯理論中體現(xiàn)自我主體性,闡釋民俗文化中的原創(chuàng)性,用事實、數(shù)據(jù)呈現(xiàn)民俗文化的傳承性和發(fā)展性,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對話話語體系?,F(xiàn)以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jié)(汨羅江畔端午習俗)”的部分翻譯為例,其中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生平及其瑰麗詩篇的貼切翻譯是傳遞民俗文化的核心內容。如“端午節(jié)”的譯名除了Dragon Boat Racing或 Dragon Boat Festival,音譯DuanWu Festival越來越被采納。屈原的詩歌《離騷》,根據(jù)東漢王逸解釋為:“離,別也;騷,愁也”,另有說法為“離同罹,遭遇;騷,憂愁”。對《離騷》這一詩篇名的譯法也有不同,主要有Encountering Sorrow(David Hawkes),Elegies of the South—Sorrow after Departure(許淵沖),Lee Sao: Suffering throes(孫大雨)和li Sao(楊憲益)。楊譯本和孫譯本采用了音譯法,在當時采用音譯法可能對詩歌內容的傳遞有一定的困難,而許譯本和霍譯本采用了意譯法,在詩歌內容傳遞上可能要稍勝一籌。但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zhàn)略實施,選用直譯“Li Sao”的表達最多,這不僅是因為該譯法表達簡明,更是一種文化傳播的自信體現(xiàn)。同時,在人名、地名、菜名等中國文化特色詞的翻譯上,譯者也大都采用直譯或音譯+注釋法的翻譯方法,以此來弘揚民族文化。

四、結語

民俗文化是一個民族或地區(qū)民眾物質和精神生活的紐帶,在時間上有傳承性,內容形式上相對穩(wěn)定性,通過人作為載體進行世代相習和傳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現(xiàn)象。湖湘民俗文化是湖湘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是體現(xiàn)湖湘歷史淵源、人文精神和現(xiàn)代進程的根基。湖湘民俗文化走出去的優(yōu)選策略有利于湖湘民俗文化的對外傳播,也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保護和民俗產業(yè)的開發(fā),它既促進了湖湘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又提升了湖南的國際影響力,是民俗文化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張俊.“一帶一路”倡議下陜南民俗文化對外傳播的思考[J].陜西理工大學學報,2017,(03):40-45.

〔2〕中國新聞網(wǎng).加強中外人文交流意在推動全面開放[EB/OL].2018-03-21.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8-03/21/content_50733105.htm.

〔3〕陸建非,戴曉東.跨文化交際研究新動態(tài)[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6.

〔4〕湖南省旅游發(fā)展委員會網(wǎng)站.解讀:湖南省建設全域旅游三年行動計劃傳遞了什么信號[EB/OL].(2018-07-17).http://lfw.hunan.gov.cn/xxgk_ 71423/gzdt/lyyw/201807/t20180717_5054531.html.

〔5〕辛紅娟.《道德經(jīng)》在英語世界:文本行旅與世界想象[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6〕方李莉.“文化自覺”視野中的“非遺”保護[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

〔7〕習近平.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1.

〔8〕徐志偉.民俗文化的外宣及其翻譯策略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5,(03):84-87.

〔9〕雷鳴強.“一帶一路”背景下湖湘文化“走出去”的路徑探討[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03):58-60.

〔10〕許又聲.讓湖湘文化飄香萬里[J].湖湘評論,2015,(10):4-7.

(責任編輯 賽罕其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