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濤
(湖南科技學(xué)院 人文與社會科學(xué)學(xué)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李漁在生活藝術(shù)方面有獨到一面,他用藝術(shù)的視角審視生活,由此而形成的生活美學(xué)文章令人嘆為觀止。一部《李漁全集》洋洋數(shù)萬言,淋漓盡致地將李漁審美化的日常生活表現(xiàn)出來,妙語連篇,給人不少啟發(fā)。他身邊的一桌一椅、一山一石、一草一花,經(jīng)其安置,便呈現(xiàn)出另外一種特色來。日常生活中的飲茶、喝酒在李漁道來趣味盎然,充滿審美氣息。
茶與文人的胸襟、品行之間具有某種關(guān)聯(lián),李漁在《吳興郡司馬于勝斯公祖二聯(lián)》中道:“待客常烹顧渚茶,自昔至今,揮塵只談千古事;聞公但飲苕溪水,由清得暇,垂簾竟讀十年書?!盵1]290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飲茶是作為品行的某種襯托而出現(xiàn)的。這也是中國古代文人生活的一個傳統(tǒng)。因此,飲茶的講究就不能懈怠,須親力親為,謹小慎微,“酒可沿途賣,茶須手自烹”。[2]296
就烹茶之水而言,也非可將就的,有許多考究。在《伊園十便》中,李漁曰:“飛瀑山廚止隔墻,竹梢一片引流長。旋烹佳茗供佳客,猶帶源頭石髓香?!盵2]311這里烹茶的水來自山中,帶著大自然的氣息。要想保持水的自然氣息,須即刻烹茶。而且這樣的茶不是人人可享受的,只有“佳客”才能享受。
品茶是一個色香味俱涉及的過程,不能畸輕畸重于某一方面而妄下結(jié)論,在《與梁石渠》一文中,李漁曰:“茶味極佳,而臺翰黜之以為最劣,或止觀色相,而未嘗其味邪?豈不‘以貌取人,失之子羽’?”[1]177梁石渠以茶的外貌為依據(jù),簡單否定茶的品質(zhì),引起李漁的不滿,他勸梁要試過味道才能做結(jié)論,不然就失之于淺陋。
茶的香氣能悅情悅性,“茶在鐺中香在鼎,盡可陶情”。(《美人倚床圖》)[2]446茶香能增加生活的情趣。除與友人圍繞茶談天論地,臧否人物外,飲茶使生活充滿生氣。李漁舉出一個例子:“未共鴛幃還是客,何事竊杯嘗口澤?殘茶往往被伊偷,吸干不使留馀滴。誰知郎計譎,空杯又取斟來吃。問其中有何氣息,直恁貪如蜜?但解鉆營都是賊,但效殷勤都是術(shù)。只愁蜂蝶為花忙,近花便覺花無色。念他可憐極,再傾杯,剩些馀汁,只當施殘粒?!?《竊茶》)[2]486-487這首詞中除卻勸誡人心、矯世勵俗的意義外,我們還可從中解讀出生活的情趣。由于茶香誘人,小妾禁不住茶香的誘惑偷喝了主人的喝剩下的茶,李漁對此生出世道人心的感喟,但又欲擒故縱,暗地允許她去偷喝殘茶。這一擒一縱的“較量”,客觀上使生活變得饒有生氣。
有好茶葉,還需茶具桴鼓相應(yīng)。茶葉的儲藏之器,應(yīng)以錫瓶為宜,“但以錫作瓶者,取其氣味不泄”,錫瓶不能有孔,“漏即無所用之矣”。李漁認為茶壺以砂壺為佳,“茗注莫妙于砂壺,砂壺之精者,又莫過于陽羨”。壺嘴宜直不宜曲,“一曲便可憂,……茶則有體之物也,星星之葉,入水即成大片,斟瀉之時,纖毫入嘴,則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覺悶人”。[3]221
李漁飲茶之道表明,生活可以是一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藝術(shù),任何部分都不可忽視,它顯現(xiàn)著江南文人的審美品味,這是一種基于文化、經(jīng)驗、感覺與身份的感知與認知能力。通過對生活細節(jié)的藝術(shù)強調(diào)與改造,李漁等江南文人將自己的才藝展現(xiàn)出來,文人的價值在政治之外得到了一次重塑,如賀志樸所言:“李漁的生活美學(xué)是晚明以來強調(diào)日常生活的人情物理、高揚感性的思潮的美學(xué)呈現(xiàn)……這朵絢爛之花從生活出發(fā),從人性立論,對鮮活的生活樣態(tài)進行提煉,讓宋代以來的文化轉(zhuǎn)型中的新領(lǐng)域得到了一個體系性的總結(jié)。”[4]
飲酒有助于肢體活絡(luò),祛御寒氣,李漁在《贈杜翁》中云:“飲此一杯酒,沖和被四肢?!盵2]11也有“敵寒不惜酒頻賒”之句。(《拉張十九過寓看梅》)[2]362但更多關(guān)于飲酒的文字,李漁并不是從生理層面來闡述的,而偏向于審美心理、文化等方面。
飲酒并非簡單的口腹之欲的滿足,它對環(huán)境、飲者都有要求。李漁道:“宴集之事,其可貴者有五:飲量無論寬窄,貴在能好;飲伴無論多寡,貴在善談;飲具無論豐嗇,貴在可繼;飲政無論寬猛,貴在可行;飲候無論短長,貴在能止。備此五貴,始可與言飲酒之樂?!?《飲》)[3]326-327李漁對一次酒會印象很不好,原因在于:“曲不成曲,席不成席,而使佳客一夜無眠,欠伸萬狀,是不得杯酒之娛,反受聲音之厄矣?!?《復(fù)尤展成先后五禮之二》)[1]190環(huán)境太喧囂,大概飲者不乏粗鄙之人,所以令李漁等人頗為掃興。米歇爾·德·塞托指出:“禮儀的概念運用在消費記錄中特別恰當,就如在吃飯和消費各種服務(wù)時構(gòu)成的日常關(guān)系在消費中顯得恰當一樣。在這種關(guān)系中,象征資本的堆積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使用者將會從象征資本中得到預(yù)期的利益?!盵5]這種象征資本對于文人而言就是素養(yǎng)與文化。
李漁所向往的飲酒之事是這樣的:“昨與二三同調(diào),聯(lián)袂朱門,飛觴綺席,聆清歌、觀妙舞,固閑中一適也?!?《答同席諸子》)[1]198又云:“一樹梨花半輪月,今日是花明日雪。與君執(zhí)盞傲東風(fēng),風(fēng)能造愁我造悅?!?《飲梨花下》)[2]485在梨花下飲酒,就算有風(fēng)雨,也阻礙不了喜悅之情,緣在勝景迷人。與詩書滿腹者同聚一堂,不拘行跡,融融泄泄,“開筵集群彥……衣冠去桎梏,豪飲容疏狂。談笑及歌詠,無一非文章?!芄泊藰?,所至安可量。一會足千古,勝事誰能忘?!?《金臺高會,詩作公宴體,李湘北太史席上作》)[2]24因為與會者志同道合,雖來自不同地方,故能相見甚歡,讓李漁念念不忘。文人在飲酒中有意無意的身份意識,保羅·福賽爾的一個論點可以作為某種參照,他說:“從顯示社會地位的角度講,幾乎沒有哪一個場合比‘雞尾酒時間’表現(xiàn)得更充分,因為無論喝什么酒,喝多少,都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绻闶且粋€中年人,要了一杯白葡萄酒(順便說一句,酒會上提供的白葡萄酒越甜,說明主人的社會地位越低),那么同時你已經(jīng)發(fā)出了一個特別的信號:你是一個上層或中上層社會的人士?!盵6]
李漁將交友與飲酒相提并論,一人獨飲無趣,呼朋引類共飲才不負酒杯,云:“獨酌易生嘆,……君來破我幽,且慢出詩篇。同去豆棚閑坐,再向花間小飲,口耳莫教閑。我聽君談鬼,君聽我談天。……酒得友而更美,友得酒而愈樂,無事即神仙?!?《喜友至》)[2]473“飲酒須飲醇,結(jié)交須結(jié)具?!?《交友箴》)[2]5又云:“酒杯容易干知己”。(《舟次彭城……相留度歲》)[2]171“人來恰好,廚下黃魚正炒,只添杯,狂飲愁無伴,孤吟正想陪?!?《客至》)[2]401在《山中留客》中,李漁略帶詼諧地寫自己的待客之道:“山中何物可留君,醉甲糟鱗幾夜醺?!盵2]303酒桌是中國人生活的一個重要地方,它可以移樽就教彰顯禮儀,還可以折沖樽俎劍拔弩張,當然我們更多把它視為擇朋交友的地方,柏楊在《丑陋的中國人》中說過這樣一件事,他有個朋友從美國來臺灣,一些不相干的人請他吃飯,之后就請他帶東西去美國,柏楊不無揶揄地說:“因為吃過一頓飯之后,就變成朋友了?!盵7]這話我們可以從正面來理解而不是柏楊設(shè)定的諷刺語境。
對李漁而言,酒與吟詩作對,談古論今等活動密不可分,在酒桌上李漁“常援古喻今”。李漁云:“一席擁多賢,詩賦翩翩。歌停舞罷始分箋,不為衡才妨樂事,酒在詩先??衽d發(fā)當筵,漏盡無眠。不神仙也是神仙?!?《佟梅岑席上分題》)[2]434在《蒲州賈水部園亭》中說“詩腸因酒腸頓活”,在酒的作用下,作者思路盤活,“覓句杯從曲水來”。[1]240飲酒賦詩度日在李漁看來是一種名士風(fēng)度,“飲酒賦詩多睱日,依然名士風(fēng)流?!?《嘉禾司馬季辟山公祖》)[1]296在《蕭文子二尹》中云:“長才不受簿書忙,羨飲酒讀《騷》,依舊是當年名士?!盵1]276在《酒徒篇為燕中褚山人作》中,李漁描繪了一個狂放不羈的酒徒:
有客從來燕之都,自言我是高陽徒。杖頭行李無多物,幾串青錢一酒壺。謀生恥用陶朱術(shù),不種桑麻惟種秫。一年止醉十二場,一醉卻須三十日。垂簾賣卜長安陌,得錢但向壚邊擲。醒時青眼醉時白,醉時金剛醒時佛。七貴五侯遭面叱,雙闕九重排闥入。奮臂叫呼中貴嚇,醉人天子不加責(zé)。有時蓬跣游狹邪,寒夜偏呼酒當茶。美人不敵粗豪勢,急脫纏頭向酒家。酒酣耳熱神情變,奪將脂粉自勻面。翠鳳云翹插滿頭,自舞自歌還自羨。飲中三昧君得之,君腹居然一酒池。中山一醉僅千日,君醒直須長夜時。嗟余力不勝杯醑,莫識醉鄉(xiāng)在何許。但能領(lǐng)略醉翁情,喜與八仙為伴侶。[2]40
詩中描寫的高陽酒徒,酒量驚人,身無長物,也不從商謀利,顯得灑脫豪邁,他漠視權(quán)貴,我行我素,游戲人生。在李漁眼里,這是一個值得標榜的人物,并以能與他交往而樂在其中。飲酒寄寓著李漁對理想人格與生活方式的認同。又如在《擔(dān)燈行贈程子穆倩》中寫了嗜酒多才的“程子”:“賦詩飲酒無虛日……才繽紛。出言吐詞近淳樸,揮毫落筆無纖塵,未技猶能工篆刻,三寸精鋼為不律。信手能追倉頡文……如其果死埋道旁,道旁誰與奠壺觴?酒是何物可與別”。[2]63這首詩里如果沒有酒,程穆倩的人格魅力似乎大打折扣。尋常人飲酒不過口腹之足,顯得單調(diào)乏味,比如李漁在湖上見到飲酒之后酣睡的漁夫,竊笑其“鼾眠負酒瓢”。(《夜泊漢口,次日示鄰舫諸客》)[2]124飲食與人品息息相關(guān),李漁在《無聲戲》第八回“鬼輸錢活人還賭債”中寫一群賭徒,不看其它,單從吃相就能判斷出其品格如何,書中這樣寫道:“二人也只得坐下,用了一兩杯酒,就討飯吃。把各樣菜蔬都嘗一嘗,竟不知是怎樣烹調(diào),這般有味。竺生平常吃的,不過是白水煮的肉,豆油煎的魚,飯鍋上蒸的鴨蛋,莫說口中不曾嘗過這樣的味,就是鼻子也不曾聞過這樣的香。正吃到好處,不想被那些客人狼餐虎食,卻似風(fēng)卷殘云,一霎時剩下一桌空碗。吃完了,也不等茶漱口,把筷子亂丟,一齊都跑去了?!盵8]154-155
李漁并不善于飲酒——“予系茗客而非酒人”(《不載果食茶酒說》)[3]258,“不飲偏思釀酒”。(《釀酒》)[2]300由于飲酒帶有某種理想人格的色彩,所以不善飲酒的李漁在生活中也常常顯出好酒的姿態(tài),在《中秋看月歌》中云:“中秋月色不平鋪,鄰家有月儂家無,攜酒鄰家借月看……明宵明月照誰家,酩酊莫辭今夜酒?!盵2]41又云:“搔首狂歌憑酒力”(《鎮(zhèn)江舟中看雪歌》)[2]42,“不傾百斗莫言歸”。(《端午后七日……即席和之》其五)[2]349由于世事變遷,人生苦短:“只為為歡無幾歲”(《重過婺城,別金孟英老友》),“名媛色衰名士老”(《贈施匪莪司城》)。[2]60“百年迅速移如晷”,故應(yīng)“滿酌大斗我不辭”(《柯岸初給諫以長歌送行……依韻和之》)[2]60,“驪歌又唱酒旗邊”(《重過婺城,別金孟英老友》)[2]184。酒使人忘卻世事,神與物游:“醉鄉(xiāng)即是真桃源,欲從老子分余地?!?《擔(dān)燈行贈程子穆倩》)“欲把酡顏相映取,時時攜酒坐斜陽?!?《紅樹》)[2]159“醉聽池蛙以洗?!?《次韻和張壺陽觀察題層園十首其三》),[2]247“還童妙藥無過酒,醉后人人似少年?!?《題酒家壁》)[2]329“無窮樂境出壺天,不是群仙也類仙。”(《端陽后七日……即席和之》)[2]348“飲即是參禪”(《春游》)。[2]381一杯在手,暫且忘卻了生計困頓之憂,“且酹一尊花下酒,莫啟一聲杯外口”(《友人子向予貸錢,兼索詩,口占以答》)。[2]486當代作家蘇叔陽談酒,與李漁的想法不謀而合,他說:“倘或烈酒會使人的情感燃燒,以至于超越禮貌的國界,那么柔和的啤酒,既可以溫暖人們的心,活躍人們的舌頭,又可以讓情誼在使人愉快的氛圍中自然地交流。”[9]
醇酒還需好酒具:
酒具用金銀,猶妝奩之用珠翠,皆不得已而為之,非宴集時所應(yīng)有也。富貴之家,犀則不妨常設(shè),以其在珍寶之列,而無炫耀之形,猶仕宦之不飾觀瞻者。象與犀同類,則有光芒太露之嫌矣。且美酒入犀杯,另是一種香氣。唐句云:“玉碗盛來琥珀光?!庇衲茱@色,犀能助香,二物之于酒,皆功臣也。至尚雅素之風(fēng),則磁杯當首重已。舊磁可愛,人盡知之,無如價值之昂,日甚一日,盡為大力者所有,吾儕貧士,欲見為難。然即有此物,但可作古董收藏,難充飲器。何也?酒后擎杯,不能保無墜落,十損其一,則如雁行中斷,不復(fù)成群。備而不用,與不備同。(《酒具》)[2]223
這段話涉及酒具的美感與功能,李漁指出,盛酒之具應(yīng)樸實無華,不可顯山露水炫耀,故金銀不合適,玉能增加酒的色彩之美,又不浮奢,適合盛酒。犀也無炫麗外觀,且有助于酒氣散發(fā),故犀與玉二者李漁頗為推重。貴重之物如舊磁杯,不適合盛酒,因難保酒宴上飲者萬無一失,一旦損毀纖毫,影響其價值。于此可見,酒具如果用得適當,既可以彰顯主人的品行,又能使飲者色香味俱能享受,表面看區(qū)區(qū)器具無甚可觀,細究下去頗有文章。這種敏銳的審美感知使飲食升華為一種藝術(shù),讓飲者在口腹之欲滿足的同時得到審美的熏陶。這是中國文人生活藝術(shù)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不將世俗與藝術(shù)涇渭分別,而是使兩者互相滲透,進而提升世俗層面生活內(nèi)容的價值,使原本有些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shù)具有現(xiàn)實的內(nèi)容。
成中英在談美感時指出:“美感是深入對生命與變化考察引發(fā)的睿智、慧見與灼見……有如晨鐘與暮鼓,也有如臨濟禪中的獅子吼,動人心弦,成為超越生死的悟覺?!盵10]飲酒體現(xiàn)出文人對生命意義的領(lǐng)悟與生活價值的發(fā)現(xiàn)。在《澆古墓》中,李漁云:“古墓無人掃,來澆酒一杯。焉知千載上,不與共金罍?!?《澆古墓》)[2]286以酒為媒介,作者與未知的死者展開心靈上的對話,期望在未來的時空中相遇,把酒言歡。生與死之間的界限消失了,二者在酒中融為一體,此時此刻更多的是作者對生的意義的思考,而非對死的畏懼。尼采在論及酒神精神時指出,酒神打破了日神建構(gòu)的外觀與適度的藝術(shù)原則,日神構(gòu)成對人的限制,酒神則是突破這種“適度”,“個人帶著他的全部界限和適度,進入酒神的陶然忘我之境,忘掉了日神的清規(guī)戒律”。[11]
能夠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關(guān)鍵在于有閑情逸致,假如沒有這樣一種情致,縱然生活中有千姿百態(tài)之美也熟視無睹,置若罔聞。李漁寫的書大都是提倡閑適生活之道的,他認為要想生活變得有趣,需心有閑情,放棄蝸角虛名,云:“竹下常安臥榻,花前喜置鳴琴。不彈不睡也清心。俗緣隨境化,道味入林深。往事莖莖白發(fā),來時寸寸黃金。瓶中無酒貰來斟。當時名利客,幾個到如今?”(《偶興二首》)[2]442云淡風(fēng)輕之間道出為人處世之道。在《某參軍》一詩中,李漁這樣勸解參軍:“年少即耽懷,不待此時方阮籍;官閑惟種菊,何須他日始陶潛?!盵1]275意思是,尋找生活閑趣無須特定的時間,隨時都可以。年少時正是學(xué)習(xí)阮籍之時,工作閑暇之時就可以養(yǎng)花種草,何必等到辭官退隱之日?關(guān)鍵在于是否放得下功名。
“閑”并非遠離世俗的生活狀態(tài),它其實是對日常生活的一種美學(xué)意義上的發(fā)現(xiàn),李漁通過寫山人來表達這一思想,道:“家住萬山曲,常來市廛間。不閱世情冗,焉知道味閑。”(《贈山中人》)[2]262因此,什么職業(yè),何種身份并不影響對閑適生活的追求。李漁寫的幾位仕途中人,是這樣安排生活的:“長才不受簿書忙,羨飲酒讀《離騷》,依舊當年名士”(《蕭文子二尹》)[1]276;“才奇而肝膽俱奇,慣以熱腸加冷士;官左而襟懷未左,偏于忙處理閑情?!?《李石庵參軍二聯(lián)》)[1]274。人未顯功名時候可以有閑情,功成名就后仍然可以有逸趣,在“其二”中,李漁道:“交勝友,讀奇書,乘此際功名未顯;躡仙蹤,登道岸,待他年事業(yè)垂成?!盵1]274李漁寫《何明府》:“政有余閑,不住棋聲敲夜月;案無留牘,時聽鶴語唳春風(fēng)?!盵1]294
李漁認為懂得閑適生活趣味的人其精神境界不一般。在《贈李申玉廣文》里,李漁道:“門多桃李,案少簿書,別宦恐無此樂?!崩顫O所寫的是一位朋友,此人雖然為官,但沒有因為仕途經(jīng)濟放棄閑逸的生活追求,他張弛有度,這點頗令李漁欣賞,云:“前列生徒,后承絲竹,今時復(fù)有其人。”[1]236他寫佟方伯:“煉閑身以磊石栽花,也當陶公之運甓;銷暇日于楸枰紙局,且同謝傅之圍棋。”(《佟壽民方伯》)[1]281。李漁將懂得追求閑趣的佟方伯與謝傅、陶淵明相提并論。他寫另一位做官者:“著書讀律少停時,雖作閑官,亦自有儒臣事業(yè);飲酒賦詩多逸興,便居冗地,也不失名士風(fēng)流。”這位官員雖然是閑職,但并非無所作為,他揮毫著書,吟誦文章,不斷完善充實自己的生活,即便在煩雜之地,也不改吟詩作對的雅興,儼然名士韻致。在《衙署雜聯(lián)》的“內(nèi)署三聯(lián)”中,李漁指出:“能與山水為緣,俗吏便成仙吏;不受簿書束縛,忙人便是閑人。”[1]246
閑適的心態(tài)使李漁在家居生活中無處不發(fā)現(xiàn)趣味,在《立秋夜》中,李漁說“閑人到曉忙”,忙什么?在詩里,他忙著去賞月、戲水、看流螢亂舞、聞桂花與荷花交織一起的香氣、在梧桐的落葉下感受季節(jié)變化,忙得不亦樂乎。這是一種審美的忙,不為衣食住行奔波勞累的忙,它使李漁心情愉快,超然物外。又云:“雨觀瀑布晴觀月,朝聽鳴琴夜聽歌。”(《書室》)[1]242又云:“有月即登臺,無論春夏秋冬;是風(fēng)皆入座,不分南北西東?!?《月榭》)[1]243“枕上聞啼鳥,花間鳴素琴”。(《安貧述二首》其二)[2]8閑暇之時為友人題畫,李漁自得其趣,云:“千曲流泉萬仞山,白云散去鳥飛還。天將無數(shù)秋容好,繪出幽人一字閑?!?《題陳松野所畫山水二絕》其二)[2]337
悠閑自在對李漁而言是人生的快樂。他釣魚歸來,靠在樹邊吟誦詩歌,其樂無窮,云:“釣罷歸來倚樹吟,一雙和客是雙禽。扁舟也喜無人借,分得余閑泊柳陰?!?《舟中題王安節(jié)畫冊八首》其三)[2]352云:“日來無可樂,樂在少人逢。李杜遇詩外,羲皇來臥中。病除閑有力,愁破酒無功。才悟希夷宅,蓬萊第一宮?!?《閑》)[2]131詩中,李漁表達的意思是,無人打攪的日子可以領(lǐng)略李白、杜甫詩歌中才有的意境,睡個懶覺,閑暇的生活使人精神爽朗,“閑”到愁除。這時候才體會到希夷宮,那真是人間仙境。甚至從螻蟻跳蚤等蟲子那里,李漁也能感受到一種自嘲之樂:“人身一蟲穴……生前蟣虱蚤。更有蚊與蠅,晝夜將身攪。居以我為宅,食以我為糧。暫離為游覽,隨入恣徉狂。倦或思假寐,仍以我為床。諸蟲盡勢利,畏樂喜憔悴。貧賤肆欺凌,富貴輒回避。不若死后蟲,嚙不論窮通。千金置一棺,奉為死者宮。焉知含殮后,不與賤者同。此厄均不免,公道惟此公。蚊蚤蟣虱輩,允宜拜下風(fēng)?!?《捕蚤二首》其二)[2]30閑暇之時,李漁可以與跳蚤蚊子展開一場追捕的“斗爭”,全詩插科打諢,別有趣味,云:“摩挲不成寐,焚膏坐更闌。裈中捫虱易,床頭捕蚤難。虱居有定所,蚤躍無停時。凝眸將此獲,舉手即他之。狡兔僅三窟,黠蚤路千岐。蚊虻雖有翼,較走覺飛遲。誅蚊利火攻,殛蚤宜水戰(zhàn)。盆盎注清流,跳躍從其便。入水能不濡,才服汝強健。蚤謝吾不能,淪胥付長嘆。死矣快人心,才獲終斯案。安得湘江波,織作湘紋簟。終夕眠其上,不驅(qū)而自遠?!?《捕蚤二首》其一)[2]29-30
這種家居生活之“閑”帶有一種淡淡的禪意,也就是說這種閑適的心態(tài)能使人從普通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超脫塵囂的意境,如“愛坐清涼石,嘗教綠蔭遮。夜深明月底,一嘯落松花?!?《夏日雜詠》其三)“月愛中庭好,留人伴草蟲。夜深千籟寂,一塔自鳴風(fēng)?!?《夜起獨坐聞塔上鈴聲》)[2]276
“閑”是參透人生之后的一種淡泊與不為物所拘的自由,李漁在《中秋看月歌》中寫道:“中秋月色不平鋪,鄰家有月儂家無。攜酒鄰家借月看,月光又照儂家院。月來月去非離群,只因天際多浮云。一年能得幾今夕,東蒙西翳何紛紛。浮云不獨天邊有,人事違心常八九。明宵明月照誰家,酩酊莫辭今夜酒?!盵2]41-42從月色想到人間的諸多不平與人生的坎坷,進而有了一種看淡一切的心態(tài),今朝有酒今朝醉。“月”在李漁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賞月使他發(fā)思古之幽情,看人生百態(tài),意味無窮,如他以擬人的手法寫月:“月,汝來,聽說。愛伊盈,愁爾缺。盈倩誰添,缺遭誰割。昭昭世所憎,混混人爭悅。夜何時兮尚明,不汝奪兮誰奪。一歲難容十二番,好憑風(fēng)雨深藏拙?!?《月》)[2]435
杜馬澤德認為:“所謂閑暇,就是當個人從工作崗位、家庭、社會所賦予的義務(wù)中解放出來的時候,為了休息,為了散心,或者為了培養(yǎng)并無利害關(guān)系的知識和能力,自發(fā)地投身社會,發(fā)揮自由的創(chuàng)造能力而完全隨意進行的活動的總體。”[12]但作為原子存在的個體,在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體系中有太多規(guī)則束縛,要想置身事外從心而行并非簡單之事。物質(zhì)誘惑切斷了我們對于自然關(guān)注的目光,回頭看看李漁,我們不禁為他對自然的親近而感觸良多,那是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狀態(tài)。
“閑”是藝術(shù)生活的建構(gòu),李漁的閑適生活之道,并非無聊中打發(fā)時間的所作所為,它其實是一種藝術(shù)化的生活方式??梢詮乃摹对乱孤爟墒虄翰⒋禉M笛歌》中一斑窺豹,詩云:
三日狂風(fēng)四日雨,欲坐庭中天不許。忽然今夕天開光,又復(fù)多情送月來。喜不自持忙布席,何妨衣裳沾莓苔。侍兒本愛庭中月,借口隨人伴孤孑。各持一笛坐兩旁,請奏雙聲助怡悅。我欲使之易洞簫,簫聲和平笛聲高。侍兒強項不肯易,謂鼓輕唇易得調(diào)。兩聲初起猶未翕,唱者稍揚和者抑。雙鶴并唳分雌雄,先在離中示可即??v之乃不愧純?nèi)纾殚e氣靜神安舒。雨聲至此才合一,低昂不復(fù)仍其初。細聽知是商音曲,既類絲兮復(fù)類肉。一奏何難近自然,自然妙在出雙竹。調(diào)變越吹聲越高,聽者耳欲凌青霄。初時怕聽恒伊笛,此際愁過廿四橋。同聲合律在儕侶,技止此乎吾與汝。小聲的歷珍珠圓,大聲翱翔鳳凰舉。更有聲在纖洪間,婉若天孫運機杼。聲音實在可移情,此身不知在何許。我愿汝技同汝心,聲同即可同心膂,式相好兮無相尤,常使歡聲諧律呂。[2]48-49
這不同于現(xiàn)代社會人們那種簡單的狂歡式的休閑方式,美國學(xué)者菲克斯在論及大眾休閑的生活方式時指出:“許多大眾的快感,特別是年青人的快感(他們可能是動機最強烈的逃避社會規(guī)訓(xùn)的人),會轉(zhuǎn)變成過度的身體意識,以便生產(chǎn)這種狂喜式的躲避。搖滾樂震耳欲聾地播放著,以至于只能靠身體去感受,而不能用耳朵去傾聽;有些舞蹈形式如‘撞頭舞’(head banging)、迪斯科舞廳的閃爍的燈光、藥品的使用(合法或非法的)——這一切都可用來提供物質(zhì)感官的、逃避式的、冒犯性的快感?!盵13]這種所謂的休閑方式與美無關(guān),甚至與健康都沒有關(guān)系,它只是一種簡單而粗暴的精力釋放方式。李漁的閑適生活與此截然不同,他不是簡單地借助于物質(zhì)獲得快樂,而是依靠對生活的熱愛——“山情惟我得,月興少人乘”。(《夜半上小樓獨坐》)[2]133。又如:“寧為虎阜爭秋客,莫作西湖避月人。”(《拉友看月》)[2]350因為熱愛,所以無處無時不能找到閑趣,這是值得現(xiàn)代人借鑒并反思自身的地方。
在朋友眼中,李漁有關(guān)生活閑暇趣味的著作并非雕蟲小技,無甚可觀,而是有其重要的價值,甚至可以與建國之大業(yè)相提并論,余懷作文曰:
《周禮》一書,本言王道,乃上自井田軍國之大,下至酒漿屝屨之細,無不纖悉具備,位置得宜,故曰:王道本乎人情。然王莽一用之于漢而敗,王安石再用之于宋而又敗者,其故何哉?蓋以莽與安石,皆不近人情之人,用《周禮》固敗,不用《周禮》亦敗?!吨芏Y》不幸為兩人所用,用《周禮》之過,非《周禮》之過也?!窭钭右匝诺?,巧妙之思,經(jīng)營慘淡,締造周詳,即經(jīng)國之大業(yè),何遽不在是?而豈破道之小言也哉!……獨是冥心高寄,千載相關(guān),深惡王莽、王安石之不近人情,而獨愛陶元亮之閑情作賦,讀李子之書,又未免見獵心喜也。[3]序
文章的意思是但凡建功立業(yè)者都注重人情世故。歷史上像王莽、王安石之所以失敗,原因在于他們背離了人情,也就是衣食住行這些生活之道。李漁將才華運用于生活中別人所不屑的閑事上,本身就是一種大貢獻。他絲毫不遜色于歷史上那些彪炳千古的英雄。尤侗也認為李漁寫的這些閑書價值非同小可,它充滿奇思妙想,令人入迷,曰:“讀笠翁先生之書,吾驚焉。所著《閑情偶寄》若干卷,用狡獪伎倆,作游戲神通。入公子行以當場,現(xiàn)美人身而說法。洎乎平章土木,勾當煙花,哺啜之事亦復(fù)可觀,屐履之間皆得其任。雖才人三昧,筆補天工,而鏤空繪影,索隱釣奇,竊恐犯造物之忌矣。乃笠翁不徒托諸空言,遂已演為本事。家居長干,山樓水閣,藥欄花砌,輒引人著勝地?!盵3]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