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彪
〔摘要〕開設心理課是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途徑之一。心理課堂上,在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xiàn)一些“非期待答案”。如何應對這些“非期待答案”?本文分析了三則“非期待答案”的積極應對案例,在此基礎上,歸納并提煉了積極應對心理課堂中出現(xiàn)“非期待答案”的三個關鍵點。
〔關鍵詞〕高中心理課堂;非期待答案;積極應對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36-0036-03
開設心理課是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各中小學校一般只有1~3名心理教師,因此一名心理教師要承擔多個班級心理課的教學。在心理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基本上都會有這樣的共同感受,就是同樣的主題、同樣的老師、同樣的流程,不同班級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班級參與度很高,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得非常順利;有的班級則死氣沉沉,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阻礙重重。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從內(nèi)因看,心理課堂面對的對象是有主體意識的學生,他們有獨特的個性和體驗,因此出現(xiàn)上述冰火兩重天的狀況就不難理解了。從外因看,與班級的風氣和氛圍不無關系。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曾經(jīng)說過:“一節(jié)好課不完全是預先設計好的,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盵1]一節(jié)好的心理課也不完全是預先設計好的,它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結(jié)果,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在心理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xiàn)一些非期待答案。范銘對課堂教學中的非期待答案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2]。他認為,所謂非期待答案,是指“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師生交往對話過程中……學生的答案超出了教師期待的或者潛在的答案或者答案域”。這些非期待答案,既包括教師提問學生來回答,學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師期待的答案,也包括學生提問教師來回答,教師的回答超出學生預期的答案。本文中的非期待答案主要是指前一種情況,即教師是非期待答案的主體。教師對于課堂上出現(xiàn)的非期待答案,如果處理得好的話,往往可以增加課堂的精彩和自身的教育智慧。反之,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則會造成心理課堂缺乏活力,甚至給學生造成傷害。范銘在研究中,用圖示的方式形象地指出(見圖1),教師在處理學生的非期待答案時,常采用三種不同的應對方式:第一,消極的應對方式,即完全不理會學生的非期待答案。第二,比較積極的應對方式,即部分吸收學生的非期待答案,將非期待答案部分轉(zhuǎn)化為期待答案。第三,非常積極的應對方式,即全部吸收學生的非期待答案,將非期待答案完全轉(zhuǎn)化為期待答案。
下文將分析心理課堂上三則非期待答案的積極處理案例。在此基礎上,提煉了積極應對心理課堂中非期待答案的三個關鍵點,以供同行參考。
一、三節(jié)心理課上非期待答案的積極處理案例
(一)“我的自畫像”中的非期待答案
每年高一新生的第一堂心理課,為了促進學生之間彼此認識,我都會用投射的方法,首先讓學生用一種最能代表自己的動物畫一幅自畫像。然后小組分享各自的自畫像,最后選部分學生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的自畫像。在教育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都非常投入地參加這個活動,也樂意分享自己的自畫像。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也總是有少部分學生不愿意分享自己的自畫像。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的處理方法如下:首先,我會鼓勵學生勇敢一點,開放自我,有些學生在鼓勵之下會開始分享。但是,也有學生仍然不愿意分享,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尊重他的意見,同時讓他求助班上的一名學生,讓這名被求助的學生分享。我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嘗試自己解決,當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學會主動求助。
我按照上述“套路”,自以為可以解決各種類型學生的問題,但是有一次,出現(xiàn)了例外事件。我讓一名男生分享自己的自畫像,他非常不愿意分享,也不愿意求助其他同學,還用挑釁的語氣回應我的提問:“老師,我想求助您,您能分享一下自己畫的自畫像嗎?”我先是一愣,其他學生聽了這話,也來了興趣,擺出一副旁觀者的心態(tài),想看看老師如何處理。我停頓了一會兒,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然后說:“非常感謝你對我的信任,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求助我,不過非常抱歉的是,老師剛才沒有參與自畫像活動,現(xiàn)在老師用語言來表達,如果我把自己比作一種動物的話,我會選擇狗,因為我很喜歡狗的忠誠和善良?!碑斘易鹬亓诉@名男生,同時開放了自我,我發(fā)現(xiàn)課堂氣氛變得安全而溫暖,接下來這名男生也主動分享了自己的自畫像。
從此以后,在自畫像活動中,我都會準備一張自己的自畫像。
(二)“我的朋友圈”中的非期待答案
在“我的朋友圈”主題活動課上,我比較喜歡運用“我的朋友圈”這個活動了解學生的人際狀況。具體操作就是讓學生拿出一張空白的紙,在紙的中央畫一個圓點代表自己,然后以這個點為圓心,畫一組同心圓,這樣就把這張紙分成了不同的區(qū)域,按照與圓心距離的遠近,它們分別代表自己的知心朋友、較好朋友、一般朋友和潛在朋友。學生要根據(jù)自己目前所擁有的朋友資源,將他們放在合適的區(qū)域(見圖2)。課堂上,一般學生都會按照我的指引一步步完成,然后從幾個方面評估自己的朋友圈。
有一次,在一個班進行朋友圈活動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一個意外情況,一名女生遲遲不愿意畫自己的朋友圈,還頻頻舉手示意自己有話要講。在我的允許下,她很嚴肅地說:“老師,您這個畫朋友圈的活動真幼稚和無聊!”聽到這里,我并沒有生氣,而是笑著對她說:“老師非常佩服你勇敢地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現(xiàn)在老師特別想知道,你覺得這個活動的哪些地方讓你覺得幼稚和無聊?”這名女生見我沒有批評和指責她,就繼續(xù)大膽地說:“老師,您憑什么這么死板地把朋友劃分為知心朋友、較好朋友、一般朋友和潛在朋友四類?這不符合事實,我的朋友圈只有一類。另外,朋友圈是不斷變化的,有些朋友在小學是知心朋友,但是到了高中就變成普通朋友了。但是您看看,您所畫的朋友圈是封閉的圓圈,根本沒有辦法自由流動?!甭犃诉@位女生對幼稚與無聊的具體化解釋,我特別高興,繼續(xù)笑著回應:“老師非常感謝你,你的表達給了老師非常重要的啟示。確實,每位同學對朋友的分類不一樣,所以老師以后再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一定事先強調(diào)朋友的劃分類型只是一種參考,你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劃分。至于你提到的第二個方面,也非常有道理,確實,朋友圈是不斷變化的,所以現(xiàn)在請同學們在你朋友圈的空白處加上今天的日期,表明這個朋友圈代表的是你這個時間點的情況,老師以后也會將這個朋友圈由實線圈變成虛線圈,代表朋友圈的動態(tài)變化。”(見圖3)聽完我說的這段話,這名女生感覺到受到了尊重,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從此以后,她在心理課堂上越來越活躍。
(三)“邁好人生的一小步”中的非期待答案
在“邁好人生的一小步”的主題心理課堂中,我比較喜歡運用“人生的十字架”這一視頻故事。故事大意是,每個人都背負著一個沉重的十字架朝前走,這時在隊伍中有一個人不堪重負,想偷懶,于是他多次將背負在自己身上的十字架砍斷。一開始的時候,他很輕松而得意地走在隊伍的前列。走了一段時間,道路的前方出現(xiàn)一個巨大的溝壑,他無法通過,只好無助地在原地等待。后面的人群慢慢趕上他,面對溝壑,他們從容淡定,拿下自己背負的十字架作為通過溝壑的工具。故事旨在引導學生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壓力,不要有逃避的思想,不然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壓力。
有一次,在某個班上課,當我像往常一樣分享這個故事的時候,有一名學生突然站起來表達了自己不一樣的感受,他說:“聽完這個故事,我隱隱有一種沒希望的感覺。”我聽了,先是一愣,然后問:“這個故事的哪個部分讓你有這種沒希望的感覺呢?”這名學生想了一會兒,回答道:“就是這個沒有通過溝壑的人,我在想,他的人生是不是從此就毀了呢?”我沒有直接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將這個問題拋給全班,引發(fā)學生們的思考與討論。在討論中,少數(shù)學生認為他的人生將毀掉,這是他偷懶理應有的結(jié)果;絕大多數(shù)學生則認為,這個人還有很多補救的措施,比如,他可以找些材料重新將自己的十字架修補一下,或者他可以借助其他人的十字架通過,或者也可以嘗試著尋找新的通道,繞道行走。這名學生的提問,讓我對這個故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面對壓力,我們不應該逃避;即使暫時逃避,我們的人生也不會完全黑暗,還有很多補救措施。
從此以后,再在課上分享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都會主動提出一個問題:“這個沒有通過溝壑的人,他的人生是不是從此就毀了呢?”
二、積極應對心理課堂中非期待答案的幾點反思
通過分析心理課堂中積極應對學生非期待答案的例子,我發(fā)現(xiàn),它表面上是一個技術活,實質(zhì)上則反映了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仡檪€人的課堂實踐,我并不是每次都做得很好,也曾經(jīng)犯過錯誤。但是,我在錯誤中學習,不斷反思和成長。下面結(jié)合自己的實踐體會和反思,談談積極應對心理課堂中非期待答案的三個關鍵點。
(一)以平和的心態(tài)傾聽學生的非期待答案
如前所述,對心理課堂中出現(xiàn)的非期待答案,教師如果處理得好的話,往往可以使課堂更精彩,同時提升教師的教育智慧。反之,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則會使心理課堂缺乏活力,甚至給學生造成傷害。因此,積極處理非期待答案,是教師教育學生的一個重要契機。如果我們以一種開放而包容的態(tài)度用心傾聽學生的非期待答案,同時靈活運用自我暴露、共情、具體化的技術,讓學生感覺到被尊重和重視,那么就有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而良好師生關系是有效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二)虛心向高手學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積極應對課堂上的非期待答案,一個捷徑就是向高手學習,這里的高手,既包括大學的心理學專家、教授,也包括身邊的同行。當然,很多時候我們無法與高手直接面對面交流,這時可以以間接的方式向這些高手學習。例如,我會定期閱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它是個全國中小學心理教師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前不久,我在雜志上看到趙雷[3]撰寫的《抓住心理課堂中的生長點》一文,他在文中分享了南通如皋高級中學蘇明亮老師在“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主題課上的做法,以及2016年江蘇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學研討會上王天文老師執(zhí)教的示范課“尊重每一個生命”的做法,我很受啟發(fā),在實踐中遇到類似問題,我也學著像他們那樣處理。
(三)不斷自我反思
波斯納曾提出過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jīng)驗+反思=成長。這一公式強調(diào)了經(jīng)驗和反思在教師成長中的重要性。反思從時間的角度,既可以指向過去,也可以指向未來。積極處理學生在心理課堂上的非期待答案,也需要不斷地自我反思。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自我反思呢?首先,在課前反思,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預期和反思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非期待答案。其次,在課后反思,反思自己這樣做好在哪里?問題出現(xiàn)在哪里?還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最好我們能將這種反思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樣,未來我們遇到類似的意外狀況,就會更加胸有成竹,處理時就會更有智慧。當然要科學地處理課上的各種意外情況,是需要時間積累的——積累經(jīng)驗和智慧,此外,還需要我們持續(xù)地總結(jié)和反思,這一過程也是心理教師個人成長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許思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初級培訓教程[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
[2]范銘.中小學課堂教學中“非期待答案”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
[3]趙蕾. 抓住心理課堂中的生長點[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14):24-25.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培英高級中學,江門,529000)
編輯/于 洪 終校/張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