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夢筆學校 林謀照
縱觀教育界這么多年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改變與革新,令人眼前一亮的方案還是寥寥無幾。深思熟慮之后,發(fā)現其中的問題可能出在情感體驗這一環(huán),由此可見,對于教學來說,和學生搭起交流的橋梁,讓他們真實地對課堂內容進行體驗是有必要的。因此,教師要著力改變這一狀況,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根據大多數人的固有印象,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方式大部分是以口述為主,板書為輔進行教學的。整體是比較嚴肅和正式,課本知識對學生來說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學起來興趣也不是特別的濃厚。在本身對這堂課的熱情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如果不培養(yǎng)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那么教師的教學就很難繼續(xù)進行下去。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好一切的前提是有濃厚的興趣,如果興趣不足的話,學生對所學內容就不會全身心地投入,那么以此來說,相應的效果就會差強人意。因此對于教師們來說,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前提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本堂課的興趣。將被動式、強迫式的學習變?yōu)閷W生主動、樂意做的學習。這樣不僅能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也減少教師的工作任務。
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初期階段,對于社會的認知比較淺薄,甚至可以說對社會的心態(tài)、認知還沒有形成。這個時候的教學應該主要以情感上的體驗與共鳴為主,不能一味地以課本為主,利用口述的方法將知識生硬地進行灌輸。
如部編版中的課文《我和我的家》,在進行這篇課文的相關教學中,應該著重讓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想想他們平時與家人相處的日常,想想快樂和不快樂的事情。教師應該把課文一點點地進行拆分,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進行分析。讓孩子們進行獨立思考,切身體會,讓孩子慢慢體會家的含義,從日常生活入手,理解家的感受與家人的行動。
每一堂課都有主要的教學目標,而所有的教學內容,情感體驗都應該以教學目標為主,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該為教學目標服務。所以情感體驗既不能超出教學目標內容也不能與教學目標的內容相差太遠。比如在部編版教材的《大自然,謝謝您》一文中,如果教師在教學開始的時候花大量的時間給孩子們講述大自然的美好與景色、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大自然的花草魚蟲、大自然各個氣候的形成與特點,并用大量的圖示來展示具體內容,這樣雖然內容豐富,更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加深她們對此的興趣,但是卻忽略了如何教導孩子們學會感恩自然、回饋大自然的給予。這樣就偏離了最初的教學目標,重心偏移,沒有將更深層次的東西表達出來。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對所需的體驗場景進行調整,以使它更好地與課文對接。
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心理階段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情感體驗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更喜歡活動性的,聲、樂、圖形相結合、比較歡樂、放松的教學方式。如果單純地以口述形式上課,那么,學生們的注意力可能會下降,對于課堂效果來說可能不會有很大的成效。對于教師來說,可能也不會特別的積極。延伸到初中教學來說也一樣,初中的學生思維已經高于小學階段,對于此階段的提問,應該提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與學生們進行溝通,這樣可能會得到不錯的課堂反饋。如果還沿用小學的圖文結合方式,那么可能感染不了初中的學生。因此這更加考驗教師對不同群體學生的心理了解程度。
所有的情感體驗方式不應該是相同的,情感體驗要配合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進行變換。當講到自然類的課文,應該配上音樂圖片,以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美景呈現給學生們,讓他們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真真實實地感受他們所要學習的景色內容,感受、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
但如果換成了歷史事件之類的課文的話,就應該以小組表演的方式呈現相應的故事,這樣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們對課文的好奇心與積極性,使他們更樂于融入這篇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更好地對文章思想加以理解,對教學內容更加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師們應該以不同的體驗方式配合不同的課文情景內容,以達到使課堂更活躍的目的。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只有真實的感情才能引起人與人之間的共鳴,而對教學來說也是這樣,只有以真實性的原則敘述所表達的事情,才能更好地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才能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
例如在講《可愛的動物》的時候,為了增進與學生的交流,教師可以講出自己對動物們的感情或者之前的一些經歷,把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分享給孩子們,比方說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分享自己養(yǎng)的寵物,比如貓,講自己因什么原因而養(yǎng)了這只貓,之后伴隨它成長過程中發(fā)生的一系列的事情。陪著它玩耍,看著它長大。我相信在講這些故事的時候,同學們會感同身受,當講到一起玩耍的時候,他們會很開心,講到寵物生病的時候,他們會難過。經歷許許多多的事情之后,教師與學生可能會對彼此的理解更加深入。
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情景體驗,是一個長期、不能放棄的深遠課題。它的討論方向和深度都有很大的延伸空間。教師們應該努力地探討其中的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拓寬學生的視野,充分利用情景體驗式教學建立道德與法治新型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