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出版社在故宮東墻內(nèi),一溜幾排小房緊貼高大的灰磚墻,每排小房都形成一個小小的院落,房小院也小。磚墻底寬上窄,略顯傾斜,高聳如山,透著一股威嚴。
小房的西側(cè)紅墻如堵,不見錯落。中間只留下窄窄一個夾道,倆人若騎車相對而行,必須小心翼翼,否則有碰撞之虞。每次去出版社我都會先在屋外面站一會兒,欣賞這喧囂城市中難見的一景,享受不必花銷的快樂。
走時也是這樣,尤其是夾道遠處有人過來,不管走路還是騎車,我都會呆看。人間美景活動起來,煞是好看,無須導演,天天自然發(fā)生,一天一幕,是重復,又不是重復。在這重復中,六百年來上演多少人間悲喜劇。我只是一個過客,能看、能聽、能想,感官健全、心境放松,套用宋人趙希鵠的話:“所謂受用清福,孰有逾此者乎?”
降低要求,快樂則至,煩惱都來自要求過高。紫禁城中,未必太和殿寶座上的人最幸福,夾道旁邊的下人一生沒見過皇帝也未必就不幸福,起碼沒有“伴君如伴虎”的擔心。夾道窄,必定皇帝不走,大官也不走;小民走走,最多就是個磕碰,連皮肉都不會傷。境地決定追求,追求決定快樂。
故宮里隨便一處都是美景,夾道的盡頭可以瞥見半個角樓。走時冬日的余暉盡照角樓之上,視覺上留有一絲暖意;紅墻處在陰影之中,多了一份凝重;灰磚小房不言不語,恰如其分地表明自己的地位;夾道則是三者的溝通,無論身份高低,都是世事滄桑的見證。
(彼岸花開摘自人民文學出版社《馬未都說·廁上篇》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