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銳
(廣東省深圳市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廣東 深圳 518000)
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越發(fā)重視對中國古文化的傳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也相應添加了古文化方面的內容,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不但給古文化教學的有效性帶來了影響,同時也給中華文化的傳承帶來了阻礙,并從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小學生學習古文化內涵的思維。為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正確認識在語文教學中傳承中國古文化的重要性,積極轉變語文教學的課程觀與文學觀,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進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抓住古文化教學契機,不斷強化生本互動互通,充分施展當代媒介的作用,從而賦予我國古文化時代特色,縮小古文化與學生的認知與心理差距,不斷推動中國古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
小學是學生成長的初始階段,在這一階段小學生的三觀尚未成型,因此在這一時期教師可以有效借助經典故事、人物或案例等來引導學生,從而為學生三觀的樹立奠定基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引入中國古文化有助于學生人生第一步的人發(fā)展,進而為學生今后成長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如教師在教學《游子吟》這首古詩時,教師通過為學生講解詩句的意思來引導學生感受詩中所描繪的念子情懷。學生在閱讀古寺過程中,腦海中也會跟著出現(xiàn)這樣一個場景:一位白發(fā)蒼蒼的母親在油燈下為孩子縫補衣服,囑咐孩子在外要好好照顧自己的感人場景。通過對這首古詩的學習,也可以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什么是母愛以及母愛的偉大。有效運用這種方式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使小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升華。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也是強化小學生感性認知的過程,對于學生未來發(fā)揚、傳承中國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傳承中國古文化,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與價值,在傳統(tǒng)文化的渲染下,還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能力與道德素養(yǎng),從而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文化底蘊。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根,其不但可以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中國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能讓學生從中學習到民族文化的智慧。為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jié)h字聽寫比賽、書法比賽與詩詞比賽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對漢字文化進行深入研究,進一步推動中國古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
漢字的傳承與發(fā)展能夠充分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人民的智慧,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感受漢字散發(fā)的魅力,從而讓小學生喜歡漢字,喜歡研究漢字。例如,教師在教學“火”字時,可先寫出甲骨文中的火字,讓學生猜猜這個字像什么,進而讓學生了解這是火字最初的形態(tài)。之后在按照歷史發(fā)展順序將各個時期的火字書寫出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如今的火字是如何演變過來的。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漢字教學水平。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具表現(xiàn)力的文化形式。在古代,大部分文人雅士都是通過創(chuàng)作古詩詞的方式來呈現(xiàn)自身的某種情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也可借助古詩文教學來傳承中國古文化。
例如,教師在教學《七律·長征》一詩時,教師應當先引導學生對詩句進行閱讀,掌握詩句所描述具體意思,之后引導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該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創(chuàng)作思路。再讓學生結合相關信息來感受作者當時想要表達的情感,明確作者想要通過這首詩表達經歷過苦難之后取得成功的喜悅之情。以此來強化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從而學習如何運用古詩來呈現(xiàn)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
為了更好的傳承中國古文化,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有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古詩詞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古文化傳承氛圍。例如,在班級的墻壁上貼上古代詩人的字畫,制作一期關于名師名句的板報,使班級內充滿濃厚的文化氛圍,進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學習中國古文化。
中國古文化是我國歷經千年傳承下來的產物,對我國未來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必須要將這份文化傳承下去。而在現(xiàn)代教育中,語文教學時傳承中國古文化最有效的途徑,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傳承中國古文化,讓學生從小就能受到古文化熏陶,積累古文化知識,進而更好的將中國古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