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陽
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不夠重視,敷衍了事。教學前必須要有明確的課堂教學宗旨和其教學的目標,而且要將他們的思想貫穿于全部的課堂教學過程。事實上,我們并不可能缺少其教學的宗旨和其教學的目標,所缺少的是端正的態(tài)度。
造成小學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課堂枯燥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任課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當?shù)赖屡c法治這個學科知識的傳授還只能停留在“填鴨式”的知識灌輸教學的階段,課堂就會變得無法讓學生有新的活力。
有的雖然完全使用了傳統(tǒng)的電子黑板教案,也并非真正把課堂教學與理論實踐、教學與其他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這種單一枯燥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和形式明顯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信息化時代的要求,同時也不能很好地充分激發(fā)廣大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
何為啟發(fā)式教學方式?相信很多人都經(jīng)歷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老師滿堂灌,一節(jié)課下來背書,寫字,感覺提不起興趣。而啟發(fā)式教學這種學習方式并非簡單的理論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能在不同情境下,針對個性化的學生,引導他們通過實踐的方式來掌握具體的知識和基本技能。所以我們說啟發(fā)式的教學法對于道德與法治這樣的以綜合素養(yǎng)為核心的課程更重要。教師需要在實踐中引導學生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的興趣,還能逐步提高教師的認識。一節(jié)由教師主宰的課程,學生會失去學習的源動力,并失去創(chuàng)造性。而一節(jié)“似懂非懂、似會非會”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由學生在摸索中找到真理,這樣的學生才能真正意義上地掌握它。
在課堂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當前道德與法治課本素材去結合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再結合社會和時政的熱點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去加以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一個可以誘發(fā)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熱點問題和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熱點”情境,可使教師和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問題情境的熏陶和感染,促使教師和學生愉快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在豐富知識的思想海洋里暢快地自由遨游。但是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本身不是一個目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激發(fā)和引導學生積極的思維。對情境和熱點問題的主題情境設計應充分關注理論結合政治課自身的理論基礎和聯(lián)系教學實際的重要性和特點,融知識性和教學思想性結合行為于一體,突出教學和德育的功能。只有理論聯(lián)系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才能充分吸引教師和學生,喚起教師和學生的思想學習興趣和激情。
例如:在課堂教學《不一樣的你我他》的情境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仔細觀察周圍的每個人都應該有怎樣的性格和特征,并為自己或他人的特征畫一幅畫像。學生在畫他人的畫像的時候,通過細致地觀察他人的特征,在畫完之后,教師可以收集孩子們的畫作并展示出來,讓孩子根據(jù)不同的特征來猜一猜畫像。這種方法學生是參與的主題,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增強觀察力,教師還可以借此提高教學質量。
這也是當前非常熱議的一個方法,但是很多老師卻誤讀了。說到師生之間的角色互換,他們甚至覺得挑戰(zhàn)了教師的地位,其實不然。什么才是師生角色的互換呢?是的,師生之間角色的互換不是地位的互換,而是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模式。在傳統(tǒng)的教學當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是傾聽者。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傳承下來的方法,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tǒng)方式卻顯得枯燥,缺乏活躍性。
師生之間的角色互換讓學生在角色的互換中充分感受到了主人翁的重要性和地位。這時的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穿針者、引導者。這種角色互換教學方法的特點是要求教師對有些重要章節(jié)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合理安排學生的時間來進行講解,在學生講解前將其教學目的和要求都布置了下去,提出學生需要及時解決的教學問題,由聽課的學生負責備課,上臺講課,將其主動權直接交給了學生,然后由講課的教師進行點評、補充。這種師生角色的互換課堂教學法的功能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及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和能力。
一名道德與法治老師更要加強繼續(xù)教育學習,提高自身的教育涵養(yǎng),是提高教師正面影響力和政治智慧的人,并要學會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才施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愛好。
綜上所述,做學生喜歡的教師,應引導學生獲得學習的樂趣,擁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和掌握人生命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