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敏 袁勇 王文俊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醫(yī)院 湖北武漢 430012)
闌尾炎是外科臨床常見疾病,闌尾炎術后慢性感染及竇道形成是臨床較少見的并發(fā)癥,我院2018年出現(xiàn)一例闌尾炎術后慢性感染伴竇道形成,結合患者臨床資料分析如下。
患者杜某,男性,38歲,肥胖體型,因“右下腹疼痛5天入院,診斷為急性闌尾炎”。于5月8日在連硬外麻下行“闌尾切除術”,術中探查:闌尾充血水腫明顯,大量膿苔形成,周圍包裹粘連嚴重,腸管水腫。術后放置腹腔引流后給予“頭孢他啶注射液、替硝唑注射液”抗感染等對癥治療,術后病檢報告:急性蜂窩織性闌尾炎,7天后患者傷口出現(xiàn)脂肪液化,大量洗肉水樣液體滲出,經(jīng)敞開傷口換藥后于5月18日在局麻下行“二期縫合術”,術后恢復良好,于5月21日康復出院。患者同年8月底闌尾切口破潰滲液,自破潰處探查深約3~4cm竇道,局部彩超報告:右下腹部闌尾區(qū)皮下低回聲管道樣結構,經(jīng)換藥無明顯好轉,于10月12日在連硬外麻下行竇道切除+清創(chuàng)縫合術,術中發(fā)現(xiàn)竇道深達腹膜層,皮下及肌層周圍散在大量微小膿腔,每一個小膿腔底部都有線頭殘留,給予徹底清除感染組織及殘留線頭后敞開換藥,術后給予抗感染、換藥對癥治療,組織新鮮后全層縫合,留置傷口負壓引流7天后拔管拆線出院,患者10月底傷口再次出現(xiàn)破潰感染,局部造影提示:皮下竇道形成,經(jīng)長期換藥后于2019年6月底痊愈。
2.1 闌尾術后腹壁竇道形成的原因 結合本患者臨床資料,筆者認為以下因素是導致闌尾術后腹壁竇道形成的主要原因:1)病史過長。2)術中無菌操作不嚴格。3)術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4)患者肥胖體型增加了脂肪液化的發(fā)生率。5)術后休息不充分。6)切口內異物殘留,主要是部分患者對線結的敏感性是造成切口感染和長期不愈合的重要原因。
2.2 診斷 根據(jù)病史和臨床資料,包括查體、局部彩超、竇道造影等診斷較明確,但要注意腹壁瘺管和腹壁竇道的鑒別,如果經(jīng)腹壁瘺口注入造影劑行X線檢查,造影劑進入腹腔或腸腔,可診斷為腹壁瘺管,未進入腹腔,造影劑局限于腹壁者可診斷為腹壁竇道。
2.3 腹壁竇道形成的防治:1)預防腹壁竇道形成首先是明確診斷后盡早手術,術中嚴格無菌原則,加強腸管和切口保護,預防切口感染;2)對于闌尾膿腫,嚴重的回盲部粘連,不能強行分離,應做引流,引流是防治腹腔感染的關鍵;3)腹腔和腹壁的清理要徹底,不能遺留紗布、縫線等;4)術后引流要及時拔除;5)一旦竇道形成要積極處理,首先查清方向和原因,擴大切口,徹底清除線結及其他異物,包括壞死組織等,分泌物可做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實驗,為臨床抗感染治療提供依據(jù),壞死組織必要時也可行病理學檢查,排除結核等異常菌感染的可能,經(jīng)積極治療均可盡早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