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小學 石伶俐
學習力的概念緣起于管理領域,是20世紀六十年代隨著學習型組織的發(fā)展而形成的,并逐漸被遷移到教育領域。學習力是把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的能力,是一個人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的綜合體現。在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中,學習力的培養(yǎng)逐漸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從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出發(fā),對于如何構建學習者的學習力開展教學探索。但是,不可否認,在教育領域學習力的相關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在小學數學課程構建中,一些教師依然習慣于知識的講解,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潛能的挖掘。對此,筆者就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力的培養(yǎng)提出幾點想法。
學習動力主要包括學生對知識的內在需求,對知識的積極情感以及對探索新知的興趣。內在的驅動力是促使學生融入學習過程的根本因素,從目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看,許多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更多的是在教師的要求下被動學習,缺乏學習數學知識的內在需求,在學習過程中難以調動積極情感,對新知識的探索興趣索然等等。對此,教師在學習力的培養(yǎng)中,首先要從學習動力出發(fā),利用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驅動。
例如在“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不進位)”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呈現了趣味化的“螞蟻方陣”,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構建新知。(1)喚醒舊知,直觀明理。為了方便研究,教師指導學生將螞蟻方陣轉化為點子圖,并設計活動任務,激起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在活動中教師要求學生圈一圈、算一算、說一說,并逐漸提煉出12×4的算式。(2)引導學生利用列表格的方式,計算12×4,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相同的答案。(3)呈現過程,引導豎式探究,教師利用課件為學生直觀呈現12×4,并提出問題:豎式中8是怎么來的?為什么寫在個位上?同樣問,4是怎么來的?為什么寫在十位上?在學生的共同探究中,逐漸完成對不進位乘法的探索。(4)鼓勵溝通交流。根據表格法、點子圖等不同方法,引導學生闡述并理解乘法計算的基本原理。
上述教學案例著重強調學生在知識探索中的實踐參與,教師要鼓勵學生動手設計、計算,利用手腦配合,調動起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情感引導、興趣激發(fā)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情境教學,問題導學等等,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根據學生的主體需求,調動其自主參與,讓學生真正經歷學習的過程,進而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學習毅力是促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熱情的關鍵因素。小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會出現“三分鐘熱度”的情況,尤其是在遇到學習難點的時候,缺乏不斷探究思考的勇氣,很容易輕易放棄,導致知識體系的構建漏洞百出,影響了知識的進一步學習與應用。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指導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的知識講解與訓練,更要從意志層面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促使學生能夠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并支配行為以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的學習目標。
在小學數學教學指導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對學生學習毅力的培養(yǎng)。(1)加強學生意志品質的塑造。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的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持性。例如在“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應通過語言強調、考核評價等方式引導學生自覺檢驗計算結果,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再如在面對錯題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反思,總結錯題,并結成錯題集,持之以恒地對錯題進行梳理,在錯題中磨煉學習品質。(2)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節(jié)、自我控制的方法。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生學習毅力培養(yǎng)中,教師與其利用外部力量敦促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不如利用內在的引導與啟發(fā),幫助學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從而促使學生堅定信心,強化愿望,并產生自覺克服外界誘惑,沿著學習目標不斷前進的動力。(3)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引導,提升學生的學習毅力。在數學學習指導中,教師應注意啟發(fā)學生對學習過程條理性和計劃性的控制,引導學生在拿到一項學習任務后,學會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以及每一步驟應達到的學習結果,并通過自我檢驗與評估實現自我反思,這樣才能強化學習目標的導向作用,并在循序漸進的學習探索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毅力。
在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學習動力,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毅力后,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進而驅動其形成接受新知識、新信息并靈活運用所接受的知識和信息分析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統計”相關知識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出示了2018年9月某市天氣情況圖表,并提出問題:仔細觀察這張表,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能用簡潔明了的方式描述該市9月份有多少晴天,有多少雨天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并設計統計表。有的小組設計了統計表,有的小組設計了象形圖,還有的小組設計了條形圖。教師要求各小組闡述設計過程與設計方法,并解釋統計圖中包含的信息內容。在完成圖形設計后,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解釋天氣情況對于農業(yè)生產的影響,說明做好天氣預報的意義。
這樣的教學設計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將學生的探究過程納入到生活問題的解決中來,使學生對于統計數據的搜集、整理、計算、分析、解釋、表述等有了進一步的深入理解,并以此構建運用統計方法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強化了學生對數學與生活關系的思考,提升了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自覺性,發(fā)展了學生的學習力。
總之,現代教育不僅要著眼于學生當前的發(fā)展,更應該注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中,學習力發(fā)展不僅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學習,更為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奠定了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設計中,應立足于學生的主體性,結合學生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構建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學習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