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學(xué) 劉鑫沂
在水天之際淡雅的云霞下,古樸清麗的江南古鎮(zhèn)里,黛瓦白墻的宅院中,流傳著一個故事:巷子深處,有一店鋪,名曰“書·簽”,緣來贈簽,緣去收簽。
那天晨光微亮,我倚斜欄,“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待我從涿光山的故事中回過神來,已至一間小屋。面前幾案上,有一杯清香四溢的茶水和一張古舊的書簽,書簽上面是一行小隸:飲之,取簽,此簽唯贈有緣人。我不明就里,輕抿茶水,耳邊竟傳來一陣清脆的聲音:“姑娘,你方才讀的《山海經(jīng)》乃殘本,在下愿以足本相贈,結(jié)交善友?!?/p>
此時,乃我與它初次相識。
此后,我與它成莫逆之交。
它的學(xué)識淵深,包羅萬象。先秦諸多絕世佳本它都能一一尋至面前;晦澀難懂、蘊意豐富的歷史它也能娓娓道來。漸漸地,于一方陋室之中,我與它談古論今,研習(xí)詩文,渾然不知歲月流逝。聽著它清脆悅耳的嗓音,我愿此生與它相伴。
只可惜,如前人嘆曰:“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蔽遗c這樣一張書簽的關(guān)系竟也逃不脫此般結(jié)局。
年歲漸長,我不再癡迷于典籍佳篇,而有了新的伙伴——手機。通過手機,我可以讀到妙趣橫生、驚險刺激的故事,也能看到風(fēng)花雪月中讓人怦然心動的相遇……縱使情節(jié)離奇怪異,筆法粗陋不堪,我也毫不在意,只是看故事,何必深究?久而久之,我不知多久未再聽它的金玉良言,與它傾心交談。其間,它也曾多次婉言相邀,而我卻每每不予回應(yīng),直到它銷聲匿跡,只留下古舊的木片。
我捧著那木片,心中滿是酸楚,那盞清茶的余香仿佛還在鼻尖縈繞,眼淚順著臉龐滾落下來,在心里添了幾分苦澀與愧怍。
現(xiàn)今,我不再用手機瀏覽那些無味的碎片、荒誕的浮沫。在它消失的時日里,我重新把頭埋進那浩如煙海的經(jīng)史子集之中,一遍又一遍地尋覓它的蹤影,捕捉它的聲音。在燈火通明的黃昏,在萬籟俱寂的夜半,我用手輕撫書卷上面的字跡,希望能在沒有它相伴的日子里給孤獨的心靈以溫暖的慰藉。
手邊依舊清茶一盞,靈魂可棲。
點評
作者富有想象力,將一片書簽想象成一位博學(xué)的古人。它化身為人,前來邀請作者閱覽古書,不過作者一度為手機所吸引,拋棄了這位知己,好在作者最后幡然悔悟、重歸古書。作者表面寫的是書簽,其實說的是自己的閱讀歷程,是自己在快餐文化和經(jīng)典文化之間的抉擇。通過奇特的想象、擬人的手法,作者將自己的這一經(jīng)歷寫得妙趣橫生。
(張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