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
安徽舒城方言完成體標(biāo)記“得”“著”“得著”
王 敏
(安徽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安徽 合肥 230039)
安徽舒城方言中有三個完成體標(biāo)記“得”“著”和“得著”。其中“得”使用范圍較窄,“著”和“得著”更為常用。舒城方言中的完成體標(biāo)記有泛與專之分,“著”是廣泛性完成體標(biāo)記,“得”“得著”是消極性完成體標(biāo)記。
舒城方言;完成體;得;著;得著
舒城縣地處安徽省中部,江淮之間。東接廬江縣,南連桐城市和潛山市,西接岳西縣、霍山縣,北鄰六安市、肥西縣。舒城方言屬江淮官話洪巢片,縣內(nèi)的方言分為“舒龍腔”和“廬平腔”兩種方言腔調(diào)?!笆纨埱弧笔鞘娉强h方言的主體,本文的語料以城關(guān)鎮(zhèn)、龍河鎮(zhèn)、杭埠鎮(zhèn)等地的“舒龍腔”口音為準(zhǔn)。
舒城方言里的三個完成體標(biāo)記“得”[t??]“著”[t??]和“得著”[t??t??],它們都可以表示在某個參照時間,動作、變化已經(jīng)完成或產(chǎn)生了某種結(jié)果,但用法不同。舒城方言中的“著”可以附著在動詞和形容詞后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的持續(xù),比如“打著撲克”“穿著新褂子”“熱著一頭汗”,這些都不在本文討論的范圍內(nèi)。為方便起見,文中用“V”表示動詞,“A”表示形容詞,“O”表示賓語,“C”表示補語,例句前加“*”表示舒城方言中無此例句用法,例句前加“?”表示該例句在舒城方言中較少使用。
舒城方言中的“得”用于動詞后,構(gòu)成“V得”表示動作的完成?!暗谩蓖ǔ2挥糜谛稳菰~后。
“V得”單獨使用的情況不多見,可以用于表祈使語氣的“把”字句和緊縮句中。“V得”中的“V”一般是單音節(jié)動詞。
(1) 快去把飯吃得快點兒把飯吃完。
(2) 睡覺前把燈滴得睡覺前把燈關(guān)上。
(3) 洗得再晾洗完再拿出去曬。
(4) 吃得再走吃完飯再走。
“V得”加賓語的情況比較復(fù)雜。
(5) 介個餃子下滴不夠,他一個人吃得三十個,別滴人就沒的吃了今天的餃子煮少了,他吃了三十個,其他人就沒有餃子吃了。
(6) 籠子里原有三只老母雞,跑得一只,只剩兩只籠子里原來有三只老母雞,有一只雞跑了,剩下兩只。
(7) 那個店東西有毫貴,一袋鹽干得我十塊錢那個商店的東西比較貴,我花十塊錢買了一包鹽。
(8) 一頓飯吃得他好多錢他吃這頓飯花了很多錢。
例(5) —(8) 中,不能單獨說“吃得”“跑得”和“干得”,也不能“V得+光桿賓語”,比如“吃得餃子”“跑得雞”“干得錢”,“V得”后的賓語一般是數(shù)量短語、數(shù)量名短語或者雙賓語。如果加的是數(shù)量賓語,還需要有后續(xù)句,才能自足;如果是數(shù)量名短語或雙賓語,則不需要后續(xù)句。
舒城方言中“V得”后不加補語,比如一般不說“他講得個把小時”“他在北京住得大半年”“這個書看得三遍”,這種情況常用下文的“著”來表達。
舒城方言中“著”用在動詞和形容詞后,表示動作的完成、性狀的實現(xiàn)或變化?!癡著”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加賓語和補語。
“V著”在陳述句中單獨使用的情況不多,“來著”和“去著”在方言中較為常見。這里的“著”既是動態(tài)助詞又是語氣詞,大致相當(dāng)于普通話的“了1+2”。
(9) 他二姨娘上午來著他的二姨上午來了。
(10) 老兄恰個就到那去著弟弟前天就去那兒了。
“V著”不單獨用于疑問句,但常與舒城方言中的疑問副詞“克[k′??]”一起使用,比如:
(11) *那本書買著?
那本書克買著?那本書買了沒有?
(12) *臟衣裳洗著?
臟衣裳克洗著?衣服洗了沒有?
“V著”在對話中可以作為應(yīng)答單獨使用。
(13) A:電影克看著電影看了嗎?
B:看著看了。
(14) A:老師布置滴作業(yè)克做著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做了嗎?
B:做著做了。
“V著”后可以加賓語,構(gòu)成“V著O”,賓語可以是光桿名詞、數(shù)量短語或數(shù)量名短語。
(15) 我們五點鐘就吃著飯我們五點鐘就吃完飯了。
(16) 候麻個放著假,我們就出去玩玩等明天放了假,我們就出去玩。
(17) 菜場魚滴樣少,只買著一條菜場的魚很少,只買了一條魚。
(18) 他家來著好幾個俠們他家來了好幾個孩子。
“V著O”還可以構(gòu)成“V1著OV2”,表示一個動作完成后,另外一個動作接著發(fā)生,這里的“V著”表示動作將來完成。例如:
(19) 介個吃著飯走今天吃了飯再走。
(20) 寫著作業(yè)去玩作業(yè)寫完了再出去玩。
有時可以在“V2”前加上“再”:
(21) 麻個辦著滴件事再講明天辦完這件事后再討論(另外一件事) 。
(22) 候領(lǐng)著工資再買電腦拿到工資以后再買電腦。
舒城方言中有“V著O”,沒有“VO著”,比如一般說“吃著飯”“放著假”“買著一條魚”,而不說“吃飯著”“放假著”“買一條魚著”。
“V”后可以加結(jié)果補語和趨向補語,形成動補結(jié)構(gòu),與“著”再一起使用,構(gòu)成“VC著”。
(23) 雞湯已經(jīng)喝光著雞湯已經(jīng)喝完了。
(24) 衣裳早就晾干著衣服早就曬干了。
(25) 給爹爹奶奶買滴吃滴送去著給爺爺奶奶買的吃的東西已經(jīng)送給他們了。
(26) 你要滴東西搞回來著你要的東西拿回來了。
“V著”后也能加時量補語和動量補語,構(gòu)成“V著C”,例如:
(27) 滴頓飯吃著個把小時這頓飯吃了大概一個小時。
(28) 他們兩談著好長時間就是不結(jié)婚他們兩個人談了很長時間戀愛,但是一直不打算結(jié)婚。
(29) 那個場子我一共去著三次那個地方我去了三次。
(30) 跑著好幾趟才買到去了好幾次才買到。
“VC著”中的“C”如果是復(fù)合趨向補語,比如例(26) “搞回來著”,舒城方言中沒有“搞著回來”這一說法。但有些情況比較特殊:
(31) 自行車在路上壞得著,推回來著自行車在路上壞了,(不能騎,) 推回來了。
(32) 爬著兩個小時,總算爬上去著爬了兩個小時,終于爬上去了。
“推回來著”和“爬上去著”中的“著”都是完成體標(biāo)記,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推回來了”“爬上去了”,舒城方言中還有“推著回來”和“爬著上去”,這里的“V著”表示一種伴隨狀態(tài),不表示動作的完成。類似的有“拿著”“拎著”“跑著”等。
“V著”和“VC著”中的“著”都相當(dāng)于普通話的“了1+2”,既是動態(tài)助詞也是語氣助詞?!癡著C”“V著O”中的“著”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了1”。
舒城方言中還有“A著”,這里“著”的作用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了2”。例如:
(33) 葡萄熟著葡萄熟了。
(34) 米飯僵著米飯(煮) 硬了。
(35) 衣裳都潮著衣服都濕了。
(36) 饒夜眼都紅著熬夜熬得眼睛都紅了。
“A著”還可以表示性狀的將來實現(xiàn),例如“候等葡萄熟著再摘”“衣裳衣服干著再收到屋里”等。
“A著”后可以加賓語,構(gòu)成“A著O”。賓語為數(shù)量短語,用來補充說明狀態(tài)變化的程度和幅度。例如:
(37) 個把月沒見,他胖著十幾斤幾個月沒見,他胖了十幾斤。
(38) 滴個月的工資講多著三百塊這個月的工資怎么多了三百塊錢?
(39) 學(xué)習(xí)有毫累,他的頭發(fā)都白著頭十根學(xué)習(xí)比較辛苦,他的頭發(fā)都白了十根左右。
(40) 她比大姊矮著三公分她比姐姐矮了三厘米。
在舒城方言中,體標(biāo)記“得著”使用頻率較高,可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完成。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了1+2”。
(41) 一個沒注意,俠們就都跑得著一不留神,孩子們都跑了。
(42) 將買的自行車,沒騎兩天就賣得著剛買的自行車,才騎兩天就賣了。
(43) 菜都給蟲拱得著蟲子把青菜吃完了。
(44) 滴個事情胡得著這件事情辦不成了。
“V得著”后可加賓語,構(gòu)成“V得著O”。這里的“得著”意義跟普通話中的“了1”差不多。
(45) 他掉得著一只表他丟了一塊表。
(46) 雞場跑得著兩只雞雞場的兩只雞跑了。
(47) 蠶豆有毫硬,杠得著一個牙蠶豆有點硬,(吃蠶豆時) 有一顆牙被硌掉了。
(48) 戲演滴不排場,開場一小刻子就走得著一大半人戲演得不好,剛開場大部分人就離場不看了。
比較而言,舒城方言中例(45) 常說成“他滴一只表掉得著”,例(46) 也多說成“雞場有兩只雞跑得著”。“V得著”后面也不能接光桿賓語,“他掉得著表”“雞場跑得著雞”是不成立的。
“V”后面常加上結(jié)果補語,構(gòu)成動補結(jié)構(gòu),再與“得著”構(gòu)成“VC得著”。例如:
(49) 票子到手,一個星期就花光得著拿到錢,一個星期就花完了。
(50) 豬肉沒擱冰箱里頭,擱外頭都放臭得著豬肉沒有放冰箱里,放在外面,已經(jīng)臭了。
(51) 片子上的字太小,我眼都看花得著電影的字幕太小,我的眼睛都模糊了。
(52) 不好好跟他講,硬把他搞毛得著不好好跟他說,把他惹急了。
舒城方言中沒有“V得著C”,如“吃得著完”“打得著碎”“寫得著錯”等。
“得著”還可以用在一些形容詞后,表示事情有了某種結(jié)果或變化。作用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了1+2”或“了2”。例如:
(53) 還沒忙完事天就黑得著事情還沒做完,天就黑了。
(54) 果子掉地上爛得著水果掉在地上爛了。
(55) 滴兩年記性差得著這兩年記憶力差了。
(56) 平常不得手去擇,菜園子里的菜都老得著平時沒有時間及時摘菜,菜園里的菜都不嫩了。
此外,“V得著”可用于祈使句中,與“V得”不同的是,“V得著”一般表示提醒、警告和禁止,句首要加上“敗”(不要、別) 。
(57) 敗把書丟得著不要把書弄丟了。
(58) 敗把碗打碎得著別把碗摔碎了。
作為完成體標(biāo)記,“得”“著”“得著”在舒城方言中的用法不同,“著”的使用范圍最廣,“得”的使用范圍較小。“著”和“得著”都可以用在動詞和形容詞后,“得”只能用在動詞后;“V著”后可以加光桿賓語,“V得”“V得著”后不能加光桿賓語;舒城方言中有“VC著”和“VC得著”,沒有“VC得”?!癡得”和“V得著”可用于祈使句,“V著”不能。
得*A得V得*V得O(光桿賓語) V得O(非光桿賓語) *VC得/*V得C 著A著V著V著O(光桿賓語) V著O(非光桿賓語) VC著/ V著C 得著A得著V得著*V得著O(光桿賓語) V得著O(非光桿賓語) VC得著*V得著C
通過選取幾組常用的典型的動詞和形容詞,考察它們與“得”“著”“得著”在舒城方言中的搭配情況。
“得”“著”“得著” 看*書看得*看得書看得一本書*看完得一本書?書看著看著書看著一本書看完著一本書書看得著*看得著書看得著一本書看完得著一本書 吃 *飯吃得*吃得飯吃得一碗飯*吃光得一碗飯?飯吃著吃著飯吃著一碗飯吃光著一碗飯飯吃得著*吃得著飯吃得著一碗飯吃光得著一碗飯 買*肉買得*買得肉*買得一塊肉*買來得一塊肉?肉買著買著肉買著一塊肉買來著一塊肉*肉買得著*買得著肉*買得著一塊肉*買來得著一塊肉 賣*肉賣得*賣得肉賣得一塊肉*賣走得一塊肉?肉賣著賣著肉賣著一塊肉賣走著一塊肉肉賣得著*賣得著肉賣得著一塊肉賣走得著一塊肉 增加*工資增加得*增加得工資*增加得一百塊錢工資?工資增加著增加著工資增加著一百塊錢工資*工資增加得著*增加得著工資*增加得著一百塊錢工資 減少*人數(shù)減少得*減少得人數(shù)*減少得一些人?人數(shù)減少著減少著人數(shù)減少著一些人人數(shù)減少得著*減少得著人數(shù)減少得著一些人 多*蘋果多得*多得蘋果*多得一斤蘋果蘋果多著*多著蘋果多著一斤蘋果*蘋果多得著*多得著蘋果*多得著一斤蘋果 少*蘋果少得*少得蘋果*少得一斤蘋果蘋果少著*少著蘋果少著一斤蘋果蘋果少得著*少得著蘋果少得著一斤蘋果
舒城方言“著”對動詞的選擇面較廣,一般的動作動詞、趨向動詞和性質(zhì)形容詞都能進入“V/A+著”結(jié)構(gòu)?!暗弥睂υ~語的選擇具有限制性,傾向與具有[+消極]義的動詞和形容詞搭配,這些詞語常帶有消失、離開、減少、降低、偏離等不如意色彩。動詞比如“散、消失、過滅、死、走離開、跑跑開、甩扔、灑、退、賣、減、扣、賠、下降”等,形容詞如“小、少、短、壞、丑、臭”等。
(59) 爐子里的火過得著爐子里的火滅了。
*爐子里的火生得著爐子里的火燃起來了。
(60) 那個俠頭丑得著那個女孩變丑了。
*那個俠頭排場得著那個女孩變漂亮了。
“得”對動詞的選擇與“得著”大致相同,但進入“V+得”的動詞只能是單音節(jié)動詞。在舒城方言里沒有“A+得”。
同一動詞,與“著”“得著”搭配,表達的意思不同。
(61) a.那個電視劇我看著,不好玩我看了那個電視劇,不好看。
b.那個電視劇我看得著,不好玩我看完了那個電視劇,不好看。
a句強調(diào)看了電視劇,但電視劇看沒看完不知道,b句則強調(diào)電視劇已經(jīng)看完了?!爸敝魂愂鰟幼餍袨橥瓿蛇@一事實,而“得著”除陳述事實外,還強調(diào)過程的結(jié)束。
在南京、揚州、鹽城、南通,以及安徽等江淮方言區(qū)的一些地方,“得”是作為消極性體標(biāo)記來使用的[1]473。在舒城方言中,“著”是廣泛性的完成體標(biāo)記,可以表示“積極性”完成,如“買著一條魚”“進著一批貨”“賺著兩百塊錢”;也可以表示“消極性”完成,如“賣著三斤蘋果”“少著英語書”“錯著好幾道題”?!暗弥币话闶亲鳛橄麡O性體標(biāo)記使用,可以說“丟得著兩只雞”“這個月工資扣得著”,但不能說“買得著兩只雞”“這個月工資發(fā)得著”。“得”作為完成體標(biāo)記,在舒城方言中較少使用,與“得著”一樣表示消極意義的完成。
[1]張其昀.揚州方言“消極”性完成體標(biāo)記“得”[J].中國語文,2005(5) :468-473.
Perfect Aspect Markers [t??]得, [t??]著 and [t??t??]得著 in Shucheng Dialect, Anhui Province
WANG Mi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Anhui)
[t??]得,[t??]著and [t??t??]得著are the three perfect aspect markers in Shucheng dialect, Anhui province. Compared with [t??]著and[t??t??]得著,[t??]得finds limited use. Besides, [t??]著is a general perfect aspect marker, while[t??]得and [t??t??]得著are specific perfect aspect makers with negative denotation.
Shucheng dialect; perfect aspect; [t??]得; [t??]著; [t??t??]得著
2018-09-11
安徽省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項目“舒城方言與地域文化研究”(AHSKQ2016D113) 。
王敏(1977- ) ,女,安徽舒城人,講師,在讀博士生,研究方向:漢語方言、語法研究。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8.06.11
H17
A
1004-4310(2018) 06-005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