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花蘭
人體衰老是生命過程中的自然規(guī)律,但人人都討厭衰老,渴望永遠年輕。“長生不老”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夢幻,歷史上無數的人都做過這方面的嘗試,但最后都無一例外地宣告了這種探索的失敗,而衰老這個惡魔最終獰笑著向人們走來了。在這個殘酷的現實面前,于是人們嘆息:老是不可避免的,人終究會有一死,誰也無法逃脫這個規(guī)律。
人的外表體型、軀體功能隨著老年期年齡增長,可以變得衰退蒼老,這是自然規(guī)律,人類難以逆轉。但是心理不能老化,要始終感到青春常在,充滿活力和自信?!白尷夏耆擞肋h煥發(fā)青春”是一句切中時弊的至理名言。人的軀體衰老無法自控和改變,但人的心理老化是可以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的,這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結果。
心理老化感使人加速生理衰退,意志消沉,百病叢生,生活缺乏樂趣,變得渺小自卑,無所作為,嚴重影響老年人健康長壽。這是老年人自我心理保健的大忌。
老年人的心理年齡與健康狀況有關。自我感覺年輕的人健康狀況較好,而健康狀況較差的老年人,心理年齡與實際年齡則更為相近。
所謂“心理老化”,就是有些人身體健康尚可,亦無重大疾病和體衰蒼老征象,但是他們自感老態(tài)龍鐘,體弱氣微,精力不支,思維遲鈍,老眼昏花,暮氣沉沉,自認為成為社會上的“廢物”和家庭的累贅。遇到困難和生活上不遂心的事,就感到無法克服,無能為力,思想負擔沉重,沉緬于失敗和挫折的情境。生活缺乏興趣,對人對事淡漠,近乎麻木,空虛無聊。人際關系疏遠,離群索居,自感自己已經風燭殘年。這類人常常是與世無爭,消極對待人生和世界,處事優(yōu)柔寡斷,自甘沉淪,無所事事,喪失社會責任感。
防止“心理老化”不妨從以下幾點入手:
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tài):積極的精神狀態(tài),主要為進取心、希望、理想等,對老年人防止心理衰老、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重大意義。一個人有了進取心、理想,并充滿希望和奮發(fā)向上,就能老而不衰,充滿活力。老年人最好正視現實,向往未來,少回顧過去,并可以多看一些喜劇性的節(jié)目,多參加一些愉快的聚會,“笑口常開,笑臉常駐”保持沉靜樂觀,愉快知足,莫說人非,避免老氣橫秋。
多用腦,勤思考:大腦是主宰人體各器官的“司令部”,大腦的衰老,必然導致各個臟器的衰老,并且大腦對人類的知識、智慧和思維具有重大影響。因此,老年人更要多用腦,勤思考,使腦細胞和組織器官不萎縮。
學會自己“找樂”:孤獨、失落、無所事事、疑病是困擾老年人的主要心理問題,培養(yǎng)某種興趣愛好,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途徑?,F在樓房中各自封閉的空間,使老年人失去了昔日大雜院式的交流途徑。不少閑居在家的老年人,終日以電視為伴,容易患上神經官能癥等疾病。因此,老年人要學會自己“找樂”。老年人自我為中心傾向較強,需要他人更多的關注。但目前60歲以上的老人,大多只有一兩個子女,老人受關注程度大不如前,使得老人的失落感加劇。老年人多有疑病心理,潛意識里也是想得到他人的關心。面對孤獨、失落、無所適從,斤斤計較或是悲觀沮喪都是不可取的。老年人應當提高自我調節(jié)能力,培養(yǎng)興趣愛好,增強對生活的信心。不自我封閉,積極與外界交往是老年人健康心態(tài)的重要指征。與此同時,與家人的溝通也不可忽視。很多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往往是與子女溝通不夠造成的,老人出于替孩子著想,往往不好意思直接說出自己的需要。其實,理性的做法應當是有事就說出來,不要讓別人猜。否則,一旦子女沒有領會到父母的真實想法,便可能導致誤會、生氣,結果引發(fā)矛盾。
參加體育鍛煉: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改善和加強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增強體質,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還可豐富晚年生活,增添生活樂趣,使精神振奮,心情愉快,提高信心,增強主動、積極安排好晚年生活的勇氣和興趣,從而增強老年人的心理功能。但是,體育鍛煉選擇的項目一定要適合自己的體質狀況,否則害多益少。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老夫且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夕陽未必遜晨曦,昂首揚鞭奮老蹄”……這些古今名人的詩句,都是不老心態(tài)的表露,心態(tài)不老,青春永駐,無憂無慮到百年。老年人應熱愛生活,向往未來,樂觀地面對現實,坦然、冷靜地處理各種問題,善于控制不良情緒,忘掉不愉快的往事,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這樣可以給生活帶來無限歡樂,而安樂度日才能頤享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