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虹
在現(xiàn)代社會,學會傾聽、表達和善于與人交流的應對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公民的必備能力。能言善辯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增強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個人終身發(fā)展的關(guān)鍵能力。對小學生來說,好的口頭表達能力能激發(fā)思維,培養(yǎng)良好自信心,提高語文綜合能力,提升核心素養(yǎng)。
好口才并非天生的,是練出來的。那么,如何在合理的情境創(chuàng)設中,激發(fā)說的興趣,讓學生愿說?如何消除顧慮,讓學生敢說?如何傳授技巧,讓學生善說?本文圍繞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思考和探索。
一、明確口語交際的目標
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口語交際的目標不再是學段目標,而是在每一次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中,以小貼士的方式,提示交際要點,使目標更具體、更可操作。
第一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我說你做”,要求以游戲的形式開展交際活動。為達到彼此尊重的目標,訓練重點有兩點:認真傾聽,明白他人講話的意思;大聲說、大膽說,把意思表達清楚讓人聽得見。第二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我們做朋友”,則打破自我介紹認識新同學的常規(guī)做法,關(guān)注到學生學習生活時經(jīng)常的交際需要,要求說話時,眼睛看著對方,態(tài)度自然大方,勇于交往。第三次口語交際的話題“用多大的聲音”,其實是對第一、二次交際的進一步補充,強調(diào)在場合不同、對象不同的情況下,有時候要大聲說話,有時候要小聲說話,合理控制說話音量,也是文明禮貌的表現(xiàn)。第四次口語交際的話題“小兔運南瓜”,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作為切入點,通過補白想象,觀察分析,以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自信心。這四個口語交際的話題,都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會遇到的、比較熟悉的、感興趣的交際語境,讓學生有話可說。學習目標的要求也是層層遞進,逐漸提高的。組織好學生圍繞目標進行訓練,既能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善于與人交際的能力。
二、創(chuàng)設真實的交際情境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注重交際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能遵循兒童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jīng)驗,以游戲、表演、視頻等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置身真實的交際情境中體驗、完成交際任務,置身真實的交際中訓練表達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學會尊重他人,學會遵守交際規(guī)則。
1. 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趣味性情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游戲是最感興趣的,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就主要采用游戲的形式,來營造自然輕松的交際氛圍,讓學生愿意開口說話。如在教學“我說你做”這個話題時,筆者對學生說:“我們來做個擊鼓傳花的游戲吧!”一聽到擊鼓傳花,學生馬上興奮起來。為了不做錯動作,學生就會認真聽發(fā)令官的指令。同時,也會對發(fā)令官提出要求:說話必須大聲清楚,讓所有的同學聽得見。這樣,學生可以在游戲中快樂地交流,減輕互動交流的心理壓力,同時,又在游戲中體驗大膽說和注意聽,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說習慣。
2. 直觀示范,再現(xiàn)生活性情境。創(chuàng)設合理且吸引學生的教學情境,能夠使口語交際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以小組合作、直觀示范的形式進行口語交際,化解交際的難度,更容易吸引學生自覺參與。如在教學“我們做朋友”這個話題時,筆者先采用直觀示范的形式,讓學生觀看視頻。視頻中分別出現(xiàn)了幾對角色,他們在談論著不同的話題。有的在介紹自己的名字、年齡,有的在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的在邀請對方參加游戲活動。然后筆者讓學生分組模仿:找到還不熟悉的同學,互相自我介紹;找到熟悉的同學,邀請他們一起參加活動;找到喜歡的同學,一起開心聊天。有的學生在和別人說話時,眼睛不正視對方,這是不夠自信的表現(xiàn),也是缺乏基本的交際禮儀的表現(xiàn)。所以,筆者向?qū)W生提出要求:說話的時候,眼睛必須看著對方;說話音量可以放低,讓對方聽清楚就可以了。通過此次的交際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重視交際的意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
3. 指導方法,讓口語交際的語文味更濃??谡Z交際雖是獨立的一個訓練部分,但它也不能脫離語文教學的范疇,它應該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無限延伸,一種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隨著口語交際訓練內(nèi)容的增加,其交際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對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如第四次口語交際話題“小兔運南瓜”,教材采用看圖補白編故事的形式,配有三幅插圖。第一幅圖,小兔站在南瓜地里,望著大南瓜心想:怎樣把大南瓜運回家呢?第二幅圖,內(nèi)容卻只有一個大大的問號,給學生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第三幅圖,南瓜已經(jīng)運到家,小兔對媽媽講自己運南瓜的過程。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是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借助空白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展開想象,大膽說出小兔運南瓜的方法;另一方面展開評議,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并說出喜歡的理由。教學時,如果不加以指導,往往會出現(xiàn)以下的問題:一是學生的想象天馬行空,小兔運南瓜的方法無奇不有,脫離實際;二是學生的口語表達語病多、口頭禪多,沒有連貫性。因此,教學時,筆者讓學生先仔細地觀察三幅圖,整體感知圖中要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逐圖指導說話。第一幅圖,指導說清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第二幅圖,通過觀察南瓜的形狀,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象比較合理可行的運南瓜的方法。第三幅圖,想象小兔和媽媽會說些什么話。最后把三幅圖連起來,講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樣的口語交際訓練,主題明確,內(nèi)容具體,想象豐富,言之有序,為以后學生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三、豐富拓寬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和渠道
口語交際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雖然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口語交際編排了適宜的話題,但教師還是要留心觀察生活細節(jié),抓住交際的機會,為學生搭建口語交際的平臺,讓學生經(jīng)常地、自如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在教學中,筆者經(jīng)常運用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訓練辦法來開啟學生之口。如開展“一分鐘講話”活動,讓學生講報刊上讀到的消息、廣播里聽到的新聞、電視中看到的鏡頭、街頭巷尾碰到的新鮮事等。在進行一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的同時,筆者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情來設計、拓寬話題,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亮出我自己”“我的新朋友”“我愛我家”等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很容易就把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另外,筆者還組織開展了一分鐘演講、美文朗誦、小主持人挑戰(zhàn)賽、競崗演說、辯論賽等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維得到了發(fā)展,自信心得到了增強,核心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