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利
(甘肅省臨夏州和政縣城關鎮(zhèn)畜牧獸醫(yī)工作站,甘肅和政731200)
惡性卡他熱又稱惡性頭卡他或壞死性鼻卡他,是由惡性卡他熱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種致死性、淋巴增生性、急性、熱性傳染病。其特征為發(fā)熱、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的黏膜性、壞死性炎癥。該病毒在體外存活時間很短,不耐冰凍,常用消毒藥能迅速將其殺滅。
各種牛均易感染本病,但以2~4 歲左右的犢牛最易感。牛只發(fā)病均與接觸綿羊有密切關系。同時病牛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含有病毒,但是健康牛與病牛接觸不被傳染。此病的傳播途徑多為呼吸道、消化道。該病全年都可發(fā)生,但以深冬早春發(fā)生較多,小牛死亡率約為10%。
此病潛伏期約2~8 周,臨床上病牛突然高熱(41~42℃)稽留,身體迅速虛弱,病初眼、口、鼻黏膜發(fā)炎較為嚴重。雙目羞明、流淚,眼瞼呈現(xiàn)腫脹、閉合,角膜混濁,嚴重者發(fā)生潰瘍,最終失明。同時,鼻鏡干裂、糜爛、有污灰色偽膜,其味惡臭;額竇、鼻竇和角竇發(fā)炎致使局部發(fā)熱,角根松動甚至角脫落。頭部和全身淋巴結均腫大。糞便先干后發(fā)生腹瀉,混有血液、極臭。
根據(jù)本病流行特點、臨床特征性癥狀和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可進行病毒分離培養(yǎng)鑒定,用間接免疫吸附試驗等血清學方法予以確診。
類癥鑒別,要與以下三種病相區(qū)別。
3.1 牛瘟 惡性卡他熱的口腔黏膜和齒齦上皮壞死,嚴重腸炎與牛瘟相似。但牛瘟傳播迅速,呈流行性,主要表現(xiàn)為消化道病變,無眼部病變和神經癥狀,必要時可用血清學方法予以區(qū)別。
3.2 ??谔阋?其他動物(羊、豬等)也有感染。??谔阋叱诳谇粌?、鼻鏡及蹄趾間發(fā)生水皰、爛斑外,臨床上無眼部病變與角膜混濁現(xiàn)象,據(jù)此可做出鑒別。
3.3 牛傳染性角膜結膜炎 臨床癥狀集中在眼部病變,而無全身癥狀,病死率很低,可與惡性卡他熱相區(qū)別。
4.1 加強對牛群的飼養(yǎng)管理,保持牛舍干燥、清潔、衛(wèi)生,通風保暖。定期消毒牛舍、場地及用具。用3%火堿或3%福爾馬林溶液徹底消毒,查清傳染源,予以清除。
4.2 避免牛群與綿羊接觸,更不要牛、羊同舍飼養(yǎng)或同場放牧。
4.3 注意消滅各種昆蟲,發(fā)生本病時,對病牛進行隔離治療。
4.4 免疫接種,本病的弱毒疫苗已經研制成功,正在推廣應用,預防接種是防制本病的最好措施。
本病沒有特異療法,用土法良方治療效果較好。
5.1 為了清除滲出物和治療潰瘍,一般用2%硼酸溶液沖洗眼角膜、鼻腔以及口腔,沖掉膿性分泌物,切忌勿過于用力以免造成內傷。鼻腔、鼻鏡的潰瘍面可涂擦10%合靠素搽劑,每日2 次,直至滲出物和潰瘍完全消失為止。
5.2 大青葉200g、雙花120g、連翹120g、黃芩120g、生石膏500g、梔子120g、柴胡120g、生地150g、青箱子90g、元參90g、麥冬150g、知母100g、龍膽草90g、白芍100g、菊花90g、鮮蘆葦根500g(干的減半),木賊90g。水煎內服,有精神癥狀的加茯神、酸棗仁、遠志。
5.3 龍膽草60g、黃芩60g、僵蠶30g、薄荷30g、茵陳120g、柴胡60g、牛蒡子30g、玄參30g、車前草60g、板藍根30g、梔子45g、雙花30g、連翹30g、淡竹葉60g、地骨皮120g,共煎汁,每天1 劑。3~5 天有明顯療效。
5.4 板藍根18g、桔梗18g、僵蠶18g、連翹18g、車前草100g、甘草18g、大黃40g、升麻15g、柴胡15g、薄荷18g。薄荷后下,煎汁內服。主治頭眼型牛惡性卡他熱。
5.5 龍膽草250g、車前草250g、茵陳250g、黃芩300g、淡竹葉150g、板藍根60g、梔子80g、柴胡50g、地骨皮100g、牛蒡子50g、當歸30g、僵蠶30g、雙花60g、甘草20g。水煎內服,治牛惡性卡他熱。
5.6 石膏150g、生地60g、水牛角90g、川黃連20g、梔子30g、黃芩30g、桔梗20g、知母30g、赤芍30g、玄參30g、連翹30g、甘草15g、丹皮30g、鮮竹葉30g,水煎,石膏打碎先煎,再下其他藥同煎,水牛角銼細末沖人,一次內服。
5.7 魚腥草、板藍根、桑白皮、淡竹葉各100~150g,水煎內服。
5.8 梔子、雙花、連翹、板藍根各35g,地骨皮、車前草、淡竹葉、龍膽草、柴胡、黃芩各65g,水煎內服,每天1 次。
5.9 柴胡、生地、龍膽草各30g,木通、黃芩、澤瀉、梔子各25g,車前子、甘草各15g,當歸20g,水煎內服。每天1 劑,連用5 天。若體溫高則加石膏、黃柏、大黃、蘆根、小薊、地丁,角膜云翳酌加草決明、蟬蛻、石決明、菊花、魚腥草等。
5.10 板藍根、桑白皮、淡竹葉、魚腥草各100~150克,水煎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