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娜娜,常海軍,周文斌,朱建飛
(重慶工商大學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重慶 400067)
“食品化學”是食品相關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1],以“七大營養(yǎng)素”為主線,講解食品物料主要成分的結構、理化性質、加工性質及其在加工貯藏過程中的變化趨勢和影響因素等方面的內容,這些知識將有助于學生理解其他相關的食品專業(yè)知識[2]。“內容量大”“理論內容的實用性強”等是該課程的典型特點,正是由于內容量很大,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教師只能完成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也一直處于被動的“接收”之中,無法通過案例的探討,深入理解這些理論知識,更加難以運用這些理論知識解釋、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經過傳統(tǒng)課堂的學習,學生普遍反映,“抓不住重點內容,記不住,更不知道如何運用”。此外,“食品化學”是其他食品專業(yè)課開設的基礎[3],也是研究生招考專業(yè)科目之一。因此,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增加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記憶、理解和運用,有必要對傳統(tǒng)授課形式進行改革。在網絡學習平臺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將“互聯網”運用到課堂的教學中[4],開展“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雙軌道”教學方法改革,對提高“食品化學”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能力等將起到積極作用。研究者將“互聯網+課堂”的雙軌道教學方法引入到“食品化學”的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從“網絡學習平臺建設”“互聯網+課堂”的雙軌道教學方法運行模式,以及該方法的運行效果等3 個方面進行系統(tǒng)介紹。
“教學在線”是重慶工商大學設立的供全校師生使用的在線學習平臺,“食品化學”網絡學習平臺基于“教學在線”建立,在該平臺上可以完成“課程基本信息介紹”“學習資料共享”“作業(yè)布置和提交”“知識測試”“線上互動”和“教學效果評價”等6 個方面的任務,具體包括“基本信息”“課程資源”“課程作業(yè)”“試卷試題庫”“在線測試”“播客單元”“課程通知”“答疑討論”和“問卷調查”等9 大版塊,這也是該課程網絡學習平臺建設的內容。
在“基本信息”版塊,需要完善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師信息等內容,教師需要提前錄制介紹課程和授課教師情況的視頻,并上傳至“課程介紹”和“教師信息”欄目下。基于此,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相應課程的學習目標和方法等,以及授課教師的學習經歷和研究方向等信息。
“課程資源”和“播客單元”版塊主要容納學習資料,如教學PPT、思考題和微課等?;谶@兩大板塊,教師和學生可以很方便地共享學習資料,學生還可以進行課前和課后的自主學習。
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在“課程作業(yè)”版塊下完成,同時,學生也可以把作業(yè)以文本、圖片、視頻等形式提交至此版塊,教師在線上進行作業(yè)的批閱并及時將結果反饋給學生。
在日常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課程通知”版塊發(fā)布一些通知,如考試安排、學習、要求等。
學生可以通過“試卷試題庫”和“在線測試”對自身的學習效果進行測評,教師也可以通過這兩大版塊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進一步調整授課安排,對難點進行強化,對學習較弱的學生進行進一步輔導。
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和學生均可以通過“答疑討論”版塊彼此進行互動。此版塊的靈活度較高,不僅可以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可以作為學生內部交流學習的平臺。互動內容可以與課程相關,也可以是學習方法或其他知識的探討。
最后基于“問卷調查”版塊,獲得學生對課程學習效果的問題反饋,采用“不記名”問卷調查的方式可以獲得真實、有效的信息。
在“互聯網+課堂”雙軌道教學模式下,“線上”和“線下”相互輔助完成“食品化學”的教學任務?!熬€上”主要負責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課堂上的考核和課后復習;“線下”課堂上,教師根據“線上”反饋的結果,針對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和強化。此外,課堂上更重要的任務是引入大量的案例供學生分析,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盎ヂ摼W+課堂”雙軌道教學模式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課前,教師要在“課程通知”版塊,發(fā)布學習任務;隨后,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在學習平臺上觀看教學課件或微課等學習資料,完成“線上”學習任務,對于不清楚的內容,學生可以在“答疑討論”版塊發(fā)布話題,教師或學生參與線上討論,進行解答。
上課前5 min,在學習平臺發(fā)布試題(選擇題的形式),對學生預習效果進行簡單測驗,了解學生預習效果,進而調整授課內容的安排,除重點和難點外,對學生不熟悉的地方進行課堂講解。
課堂上,首先用5~10 min 對此次學習內容進行梳理,然后著重講解重點和難點內容,以及學生自學后反饋的問題;剩余課堂上的時間,列舉理論知識相關的大量生活生產實例,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采用這樣的方法可以將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在徹底理解內容的同時學會應用。最后利用5 min 的時間發(fā)布試題,測驗課程學習效果。
課后,在“答疑討論”版塊,教師可以發(fā)布一些內容相關的案例,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從而達到對授課內容進行強化和升華的目的。學生也可以發(fā)布一些話題,供大家討論和學習,增加班級內部互動的主動性。
在“課程作業(yè)”版塊發(fā)布作業(yè),對于一些需要團隊協作完成的作業(yè),在學習平臺上,教師和各團隊學生可以進行“文獻查閱方法”“課程作業(yè)相關內容”和“論文寫作”等方面的討論,進一步完成作業(yè)的提交和批閱,這樣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形成資源的班級內部共享。
在每章結束以后,根據本章學習內容,制作試卷,并上傳至“在線測試”,由學生自行測試,使其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同時教師也可以在線上了解每一位學生對本章內容的掌握程度,進而對學習效果差的學生進行指導。
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習情況發(fā)布一些“問卷調查”,從“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學習形式”“平臺建設和使用情況”,以及“教師儀表”和“教師授課方式”等方面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進一步完善“互聯網+課堂”的雙軌道教學方法。
此外,還要建立完善的獎勵機制。例如,將課前5 min 的考核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自測的次數和在“答疑討論”版塊回帖和發(fā)帖的數量也給予一定的平時成績獎勵,這樣可以督促學生必須進行課前學習,激勵學生進行互動。
構建的學習平臺首先在學校2016 級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學生中使用,雖然選課人數只有74 人,但是課程結束時的訪問數達1 836 次,“教學課件”和網絡試題庫均被頻繁使用,由此可見在線學習平臺使用頻率較高。
在網絡學習平臺的輔助下,簡單知識點的學習由學生自主完成,不再占用課堂時間,大大節(jié)約了課堂上的時間,可以用于詳細講解重點和難點知識,也有了更多的時間講解案例。將理論知識和生產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可以學以致用,甚至可以在課堂上完成一些小實驗,如“蘋果的褐變反應”“雞蛋蛋白和蛋黃的起泡能力比較”等,使學生可以真真切切地“看見”所學的理論知識,加深其對此部分知識的理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以提高,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基于“互聯網+課堂”的雙軌道教學方法,學生的成績在總體上有明顯提高,卷面不及格率僅為8% (2015 級本專業(yè)“食品化學”不及格率為15.48%),80 分以上的學生占48%(2015 級本專業(yè)“食品化學”為24.86%),學生平均分數在76.69 分(2015 級本專業(yè)“食品化學”平均成績?yōu)?1.46 分)。由此可見,該課程教學平臺的建設效果明顯,以后根據學生反饋的結果,進一步優(yōu)化此教學平臺,使其可以更出色地用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