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慶
“芒種”,忙忙種。
—— 華容農(nóng)諺
引 言
夏秋之交,正值豐收時節(jié)。
若到湘北華容隨處走一走,一個由三枚普通漢字構造的人名——郭清彬,會不時躍入眼簾,抑或直擊耳鼓。
每每目睹彩霞石鐫刻的《馬鞍山公園記》,梓木雕刻的《勝峰茶賦》……便會見到“郭清彬于公元某年某月某日撰”的落款。
每每步入華容縣圖書館地方文獻庫,便會看到濟濟一“柜”的“郭清彬”字樣醒目的書脊。
每每提及郭清彬,“郭老師”“郭夫子”“郭老革命”“郭爹”與“華容黨史活檔案”“華容地方文化通”……一連串昵稱與雅稱,便會令不少華容人有些驕傲地奪口而出。
郭清彬,究竟是一位什么樣的人物呢?!
傳承文化:無處不逢“荷鋤翁”
簡單、枯燥、普普通通的阿拉伯數(shù)字,一旦與特定的人名、書名、概念邂逅,便會呈現(xiàn)一派全新的氣象,令人瞠目,令人感慨萬千,令人一探個中原委。
1986年至今,創(chuàng)作、主編、總撰、參與編纂出版或即將出版的華容黨史、革命斗爭史、歷史人文、方志等地方傳統(tǒng)文化專著20部,按在職、退線、退休時段相比,恰好為1:1:3。
這人,便是一生忙得不亦樂乎的郭清彬。
2007年,郭清彬于華容縣文化體育局退休。之后12年,以年均一部的神速,獨立和參與完成了12部不同題材、不同體裁洋洋500余萬言的專著。不妨將書名列出,恐怕一口氣難以讀盡:《華容縣志》《華容政協(xié)志》《革命老區(qū)華容》《華容革命斗爭史》《大明名臣劉大夏》《歐陽健傳》《張維楨風雨人生》《“劉海哥”傳奇——花鼓戲宗師何冬保》《古今華容名人軼事》《歷代詩人詠華容》《筷樂華容》《新嫁妝》。其中長篇文學傳記《大明名臣劉大夏》是國內外研究出版有關劉大夏的首部專著,2016年獲岳陽市社科作品二等獎。尤為可喜的是,因有郭著做堅實的基礎,有關部門正在積極籌拍電視連續(xù)劇《劉大夏》。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一筆一畫抄完這些排列組合浩繁密集的文字與標點,不知需耗費多少光陰,也不知是否能繪圓最后一粒句號。
郭清彬,看上去一副略顯瘦弱、與常人毫無二樣的身板,緣何積聚并迸發(fā)如此強大的生物與精神能量,且日夜不輟!
幼年郭清彬,受盡了舊社會的磨難與解放初期的艱辛。青年郭清彬,得到了新中國的哺育與共產(chǎn)黨的培養(yǎng)。年僅17歲,便被錄用為國家公職人員,站上了三尺講臺,于縣城東郊潘家公社潘家小學等學校傳道、授業(yè)、解惑,周邊百姓一提起他,就會紛紛豎起大拇指交口稱贊。華容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華容章華臺考》著者、清乾隆《華容縣志》校注者、《章華古文選》點校者江良發(fā),對自己早年的老師郭清彬敬重欽佩有加:“郭老師的確是我們華容的黨史活檔案、方志通……他對我個人的文史創(chuàng)作與研究影響很大,可謂我縣歷史文化研究愛好者的精神標桿!”
歐陽健,《歐陽健傳》,猶如一雙極為靈敏的回放鍵,只要輕輕觸碰一下,知情者的記憶就像當年鄉(xiāng)村龍骨水車的木抱子那樣連綿不斷地涌現(xiàn)在眼前。
歐陽?。?902-1932),湖南華容人,中國工農(nóng)紅軍高級將領,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和中央蘇區(qū)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原名歐陽煦,為免遭國民黨通緝,易名歐陽健,跟隨毛澤東參加秋收起義、三灣改編、井岡山會師及開辟中央蘇區(qū)的斗爭。1932年3月率部攻打贛州時犧牲,年僅30歲。地位與戰(zhàn)果如此顯赫的黨史人物,只緣犧牲年代太早,在世知情者甚少,縣里僅存3000字小傳。2008年元宵,縣委史志辦主任張憑欄與幾位同事思考再三,不得不又請來了郭清彬:“郭老革命,縣里與歐陽健后裔商議,決定為歐陽健寫一部長篇傳記。思來想去,還是只有您老人家提得起這支筆啊!”
要寫《歐陽健傳》,無異于在僅有幾塊磚瓦的荒地上新筑一幢大廈,盡管對寫黨史人物傳記并不陌生的郭清彬,心里十分清楚這一點。但想到這是一次彌補華容甚至全省全國黨史空白的寫作,他便未多推辭:“謝謝你們的信任!就提具體要求吧!”
于任何集體和個人而言,創(chuàng)作《歐陽健傳》,肯定是接了一個燙手山芋。個中艱辛,唯有郭清彬疲累的雙腿、熬紅的雙眼與酸痛的雙手,感受最為深刻。這個器官組合伴隨自己的主人,去井岡山和中央蘇區(qū)等地80多個縣(市、區(qū)),除了忙碌還是忙碌,硬是將娘肚子里帶來的功能發(fā)揮到了極致。
接受任務時,適逢靜坐也流汗、開步一身濕的酷暑季節(jié),郭清彬全然不顧家人的好心勸阻,決定先赴江西調查。妻子不禁又急又氣:“郭爹啊郭爹,哪個退了休,不是在家享清福?你哩,退了休卻比在職的都還忙。”
知父莫過女??烊丝煺Z的女兒郭迎只得勸母親:“老媽,就不多說了。說得再多,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要不,你就跟老爸一起去,路上也好有個照應?!?/p>
于是,老兩口一同出了遠門。他們手持江西省委黨史委一紙介紹信,與江西財經(jīng)大學黨史教授李立娥一道,沿著歐陽健當年的足跡,一個一個縣(市、區(qū))不停地跑,跑啊跑,去史志辦、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尋找線索、查閱資料、抄錄事跡、翻拍圖片,去深山老林、田邊地頭、街頭巷尾想象情景再現(xiàn)、走訪知情老少、感受昔日情懷。
26天后,郭清彬和妻子劉桃秀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跌跌撞撞,回到了華容縣城南門市場附近十分簡陋的住所。他倆的行李箱裝滿了珍貴的資料,可謂滿載而歸,只是兩位老人本來清癯的面龐,陡增了一層黝黑,單薄的身板又縮小了一圈。
翌年入夏,早已與外地預約好了的郭清彬,又要出遠門采訪。妻子再次執(zhí)意結伴同行,以便路上對丈夫有個照顧。為趕時間趕速度,他們每天坐著小車跑兩個縣(市、區(qū)),有時須跑崎嶇不平的山路。幾天后,妻子眩暈癥復發(fā)了,且較往日厲害。每到一處目的地,郭清彬只好先將妻子送到當?shù)蒯t(yī)院或簡易診所吊水治療,自己再去忙走訪座談和查閱抄錄資料。他靠地毯式搜索,查找到了一些有用的線索。接著如挖藕人那樣,循著藕梢,一追到底,硬是挖到了一支支有頭有尾的藕。
走遍湘贛粵閩80余個縣(市、區(qū)),跋山涉水近2萬里,筆耕600多個日夜。2010年國慶前夕,《歐陽健傳》終以25萬字篇幅收筆。
2011年,經(jīng)中央黨史研究室審稿,由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歐陽健傳》的面世,凝聚了本土黨史專家郭清彬大半輩子持之以恒的“初心”與“使命”。
這部人物傳記,飽含了著者的心血,閃爍著著者的智慧。除所記翔實豐富生動外,還新挖掘了主人公三灣改編時任連黨代表、率部活捉張輝瓚、參加紅一方面軍前委擴大會議等重要史料,得到了湘贛閩,尤其是井岡山地區(qū)和中央蘇區(qū)人民及有關權威部門的認同與點贊。此外,三灣改編紀念館、古田會議舊址紀念館、井岡山紀念園、中央蘇區(qū)紀念館、中央紅軍紀念園等,皆以此書為據(jù)新增了歐陽健應有的一席之地。
如今,你去井岡山博物館參觀,可一睹根據(jù)此書所述而新塑的歐陽健銅像風采。
至此,《歐陽健傳》問世的要義與核心價值,便再也明白不過了。
而郭清彬最終以第一作者署名的《歐陽健傳》,也于2012年拿到了湖南省黨史系統(tǒng)創(chuàng)作(人物傳記)優(yōu)秀獎。
手捧書香裊裊的新著與金光閃閃的獎證,略顯憔悴但豁達開朗的郭清彬微笑著說:“為烈士立傳,我感到莫大的光榮!”
靜心研讀也好,隨意瀏覽也罷。無論170余萬言的《華容縣志》,還是逾百萬字的《華容政協(xié)志》,盡管均為副主編,圈內人一律知曉“郭清彬”這一“姓氏”與“名字”組合的分量究竟有多重!即便再無想象力的人,亦會想象得到,多少個春夏秋冬,多少個日日夜夜,一個埋頭彎背的身影,幾乎緊緊焊接于簡易的桌椅間,唯聞電腦寫字板發(fā)出的陣陣時輕時重、時緩時急的響聲,仿佛一位“荷鋤翁”于“芒種”時節(jié),既揮鐮收獲,又翻耕播種……
志愿服務:臺上臺下好匆忙
又臨“芒種”。
湘北華容人一天到晚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驗樵绲局懈?,或為棉花松土施肥,或將鮮紅的辣椒、紫黑的茄子、脆嫩的黃瓜、長長的豆角,一一采摘,送往村里最近的蔬菜收購點,或用摩托直接馱到華容、岳陽、南縣、石首、君山等周邊縣(市、區(qū))農(nóng)貿(mào)市場賣個好價錢。
瞧,治河渡鎮(zhèn)紫南村人正忙里偷閑涌向村部。他們清早就聽村里廣播播送了一條消息:上午10:00,縣“長工(何長工)精神黨員教育志愿宣講團”的郭清彬同志開始為村民上課。
不少上了年紀的人都聽說過,或認得郭清彬,也知曉他當年書教得好,如今書寫得多,課也上得很棒。
隨著郭清彬略帶湖北話尾子的娓娓道來,一個頭枕長江、足抵洞庭、河流縱橫、湖泊棋布的山水華容;一個大禹治水留足跡、楚王修筑章華臺、關羽義釋曹操、岳飛插旗操軍的人文華容;一個沿江開發(fā)攻堅、產(chǎn)業(yè)發(fā)展升級、基礎設施提質、城鄉(xiāng)環(huán)境創(chuàng)優(yōu)、社會事業(yè)同興、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的現(xiàn)代華容之宏偉藍圖,之燦爛畫卷,徐徐展現(xiàn)在濟濟一堂的黨員、村組干部和村民代表面前。令大家眼前一亮,精神為之一振,不禁感慨萬端:
“郭老師記性真好,口才真好!”
“不聽不曉得,一聽打個唓(驚嘆之意)。我們華容真是個好地方啊!”
……
從鲇魚須鎮(zhèn)高山村、團洲鄉(xiāng)團東村、章華鎮(zhèn)陵園村、勝峰茶場等地反饋的情況來看,郭清彬這場“人杰地靈華容美”為題的志愿宣講,所到之處,總是座無虛席,連過道上都坐滿了聽眾。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本指在臺上表演往往只有極短的一分鐘,但為這短短的表演時間,需要付出十年之久的艱辛努力。我們拿來用到講授者郭清彬身上同樣恰如其分。
《人杰地靈華容美》,篇幅達1.5萬字,講授時長近90分鐘。除了占用作者腦海中固有大量的資源外,還需補充不少新材料,諸如當代華容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動人場景,全縣上下打好“四大會戰(zhàn)”、持續(xù)推進“六大工程”建設經(jīng)典故事。獲得第一手資料,需要研讀消化現(xiàn)有政策、會議報告、典型材料;需要沉入縣直部門、鄉(xiāng)鎮(zhèn)及村(社區(qū))甚至屋場;需要廣泛接觸普通黨員、干部、職工、農(nóng)民、市民、學生;需要反復打磨,數(shù)易其稿……力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這一美好預期,郭清彬達到了,盡管耗費了不少時間、精力和心血,甚或讓他常常透支已年逾古稀的身體。
郭清彬的大腦,似乎植入了信息海量的芯片。從其志愿宣講的《中共華容地方組織95年豐功史》《劉大夏的成才之路》《廉官劉大夏》《信仰的力量》等之標題,便可分辨講稿的主題、基本內容與結構。
人們常想,郭清彬白天要去縣直部門、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甚至某個屋場進行宣講,晚上又要加班加點修訂、補充完善講稿。
到底是什么精神和力量在支撐著他?!
“為宣傳弘揚紅色文化,整理傳承華容地方文化,我愿意!”
郭清彬簡簡單單的三個短句,將他一生臺上臺下匆匆忙忙從事志愿服務的“初心”與“使命”,詮釋得淋漓盡致、明明白白。
“我局老領導郭清彬同志志愿服務又何止幾十場理論宣講?”華容縣文旅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涂娟動情地向我們講述了關乎郭清彬鮮為人知的故事。
2018年,縣委成立長工精神黨員教育志愿宣講團,組織部曾有負責人跟涂娟打電話,要她于本系統(tǒng)推薦一名歷史文化知識較為豐富的同志參加。通完電話,涂娟旋即想到了號稱“華容歷史通”的郭清彬。但慮及他已年逾古稀,下鄉(xiāng)進村宣講每場需一兩個小時,很是辛苦,還是有些于心不忍,不便啟齒。轉而一想,他又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于是以特別委婉的口吻跟郭清彬打電話溝通,未料他不假思索,當即表態(tài),非常樂意接受,且再三表明身體還吃得消。幾天后,1.5萬字《人杰地靈華容美》的宣講稿便發(fā)進了涂娟的電子郵箱,并十分謙遜地留言:“請局長把關定稿!”
“我想郭老革命的原動力,一定是他的黨性意識與文化情趣的完美結合!”涂娟如此精辟精準地作了概括。
座談會上,縣文旅廣電局原副局長王綺平同樣抑制不住內心的敬佩與激動:“郭夫子素來性情溫和,處事認真細致,學術研究非常嚴謹,使用每個字詞總是精益求精。完全可以說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接著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楊欣與副局長徐劍雪等,你一言我一語,極像在共同完成一幅人物肖像畫,一個一個動人心魄的故事,猶如一筆一筆精細老到的描繪。
后來,友人稱我頗為活躍黏性較強的思維觸角又捕捉到了一段段佳話——
近兩年,華容縣為將三封寺鎮(zhèn)打造成芥菜特色小鎮(zhèn),調動了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2019年元月,《華容芥菜的傳說》撰稿任務清單,就順理成章遞上了縣文旅廣電局主要負責人的案頭。
局長涂娟再次想到了郭清彬。
郭清彬再次愉快地接受了原創(chuàng)任務。
未料那天晚飯后,剛開電腦,街上變壓器突發(fā)故障,郭清彬住宅區(qū)域隨即停電。他迅速跑下樓買來蠟燭點燃,將近視鏡片用“洗手液”洗了又洗擦了又擦,舉到眼前正面反面看了又看。未坐穩(wěn),便開始翻閱新老縣志、農(nóng)業(yè)志和百科知識詞典等,查找歷史、生物、科普等資料。
燭光搖曳、背影搖曳,思緒搖曳……
疲憊畏寒的星星早已進入夢鄉(xiāng),子夜醒來的妻子又痛心地厲聲“呵斥”了一陣。郭清彬口里應聲“快了”“快了”,卻用冷水反復洗了一陣臉,猛喝了一杯濃茶,在棉衣棉褲上添加了一件外套,接著用水芯筆“沙沙沙”地精挑細選每一個漢字、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
凌晨2時許,默默無語的臺燈終于為主人送來了光明與信心。
郭清彬嫻熟地打開電腦,用寫字板輸入一行行一段段心血與睿智包漿的文字:“華容芥菜,鄉(xiāng)村家家栽種,為一老少愛食的家常菜。芥菜腌制后色澤淡黃似黃梅,適逢梅子成熟時節(jié)開壇,故稱梅干菜。華容芥菜原是一種野菜,秋種春熟,經(jīng)霜傲雪,洞庭湖畔遍野生長。相傳大唐盛時……”
接下來,描述了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弘法途經(jīng)華容,發(fā)現(xiàn)并命名“華容芥菜”的經(jīng)過;記述了岳飛率部駐于華容水鄉(xiāng),傳令全軍以“華容芥菜”代糧充饑的故事;敘述了明朝兵部尚書劉大夏,以家鄉(xiāng)華容“梅干菜扣肉”敬奉弘治皇帝品嘗深受好評的傳說;還述說了清朝乾隆皇帝南巡至三封寺時,三次口封“華容芥菜”流傳甚廣的佳話……
天亮時分,涂娟習慣性看了看手機,一條發(fā)自凌晨4:15的電子郵件接受提示,讓她一驚。她忙打開一看,是郭清彬《華容芥菜的傳說》第一稿。讀完2000余字的“芥菜傳說”,涂娟不禁鼻子酸酸的,眼睛也漸漸濕潤起來……
一篇短稿,后來分發(fā)數(shù)十人審閱,接受領導、專家、學者五六次座談挑刺,大大小小修改12次。這,可不是胸襟一般者所能接受與做得到的啊!
況且,每次修改,郭清彬如撰初稿那般認真仔細,有時一天竟以三四次電話或微信或面談式,跟涂娟或其他專家、學者探討交流。
走進三封寺芥菜產(chǎn)業(yè)園,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華容芥菜的傳說》,有三個不同用途、不同篇幅、不同寫法的版本。每個版本,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生輝。
試想一想,郭清彬臺上臺下志愿服務所達到的精神境界,到底用什么語詞概括才更準確更到位?。?/p>
我,語言神經(jīng)一時短路不暢。
支委任上:一脈文化紅夕陽
2013年,完成《華容縣志》編纂任務后的郭清彬,被選為華容縣文體廣新局機關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委員。
一個局機關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到底可做出多大的成績?
一個僅由三人組成的黨支部委員會到底有多大的能耐?
讓我們先品味體會一下幾項榮譽的含金量吧——
2015年,被縣委組織部、老干局評為優(yōu)秀離退休干部黨支部。
2016年,被市委授予“岳陽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同年,被市委組織部、老干局評為“岳陽市示范離退休干部黨支部”,乃全市唯一縣直部門離退休干部黨支部獲此殊榮。
2017年,被省委組織部、老干局授予“湖南省示范離退休干部黨支部”稱號。
2019年2月,獲華容縣“文化志愿者優(yōu)秀團隊”獎牌。別輕看這塊層級不高的獎牌,它凝聚了華容縣文旅廣電局機關離退休干部黨支部,人均71歲31名黨員的信念和理想、心血和辛勞!
“不少人說,我們這個黨支部是最注重文化傳承、最有文化氛圍的基層黨組織?!比A容縣文旅廣電局機關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書記余鐵佑,漾起一臉的笑意一臉的自豪,“關鍵是有位領軍人物、文化專家型支委郭清彬!”
“我跟郭爹同坐一間辦公室長達14年,尤其是離退休干部黨支部這六個春秋,我對他真是太了解不過了。他的文化情結格外濃,盡管所負責的學習、宣傳等工作十分繁瑣、復雜,需要花許許多多時間、精力和智慧,但從未聽到過他半句怨言……”老同事、支委鄧永揚提起郭清彬,總有說不完的感受,道不盡的敬意。
如何將支部黨課內容與華容地方黨史、革命斗爭史等有機結合起來,郭清彬選定華容明代“二尚書”黎淳、劉大夏,選定華容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軍事教育家何長工,選定華容開國“四將軍”朱紹清、方之中、張樹芝、呂展等革命前輩,精心挖掘,細心整理,以“華容抗戰(zhàn)風云錄”“忠誠鑄成追夢路”等為題,上了一堂堂生動感人、深受老同志喜愛的黨課。
正如郭清彬忘年之交王綺平所言,郭清彬是華容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不可多得不可替代的研究者、創(chuàng)作者與傳承者。他在支委崗位上,也時刻不忘整理傳承地方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儼然不知疲倦的高音喇叭與播種機。
1947年11月出生,1964年參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郭清彬,倘若要印制名片,銜頭可多著哩——曾任中共華容縣委黨史辦主任、縣委宣傳部主管干事、縣文體局副局長、縣文聯(lián)主席、華容報社常務副總編等職,現(xiàn)為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湖南省曲藝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華容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而今這些職務并非虛職,而是有許許多多著作、論文、事跡、故事、榮譽稱號一一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