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九·一八事變后,在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形勢下,天津愛國青年學生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沖破國民黨反動當局的壓制,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抗日救亡斗爭,為黨領導天津人民的抗日斗爭吶喊呼號。
華北事變和一二·九運動的爆發(fā)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實施侵華陰謀,妄圖吞并華北。先后制造了察東事件和河北事件,以此向國民黨政府提出旨在控制整個華北的種種無理要求,并集結(jié)重兵于山海關(guān)、古北口待命,迫使國民黨政府簽署《秦土協(xié)定》《何梅協(xié)定》,這實際上把包括北平、天津在內(nèi)的河北、察哈爾兩省的大部分主權(quán)奉送給了日本。
國民黨政府的喪權(quán)辱國政策,助長了日本帝國主義吞并整個華北進而滅亡中國的侵略氣焰。日本策動所謂的“華北五省自治運動”,指使?jié)h奸在河北香河暴動,于11月扶植漢奸殷汝耕在河北通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控制了冀東22個縣。并計劃于12月在北平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以滿足“華北自治”的要求。平津、華北已是岌岌可危。
在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形勢下,按照黨中央的精神和北方局、河北省委的指示,平津等地的黨組織和共產(chǎn)黨員,積極在愛國學生和其他各界群眾中開展抗日救國的宣傳和組織工作。12月6日,“冀察政務委員會”即將成立的消息傳來,廣大學生和各界進步人士極為震驚。7日,北平學聯(lián)召開各校代表會議,決定于9日舉行學生大請愿,反對“華北自治”。12月9日,在以谷景生、李常青、彭濤、周小舟等組成的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領導下,在姚依林、郭明秋、黃敬、宋黎等共產(chǎn)黨員的組織和指揮下,北平6000多名大中學生,沖破國民黨軍警的重重阻撓,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游行,提出“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運動”。一二·九運動,這場規(guī)模宏大的抗日救亡運動爆發(fā)了。游行學生遭到國民黨軍警殘酷鎮(zhèn)壓,有30多人被捕,數(shù)百人受傷。次日,北平各校學生宣布總罷課。12月16日,在“冀察政務委員會”計劃成立的日子,學生和市民共1萬余人再度舉行示威游行,終于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延期成立。
一二·九運動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也震撼了國內(nèi)外。它公開揭露了日本吞并華北進而侵略全中國的陰謀,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各地愛國群眾奮起響應,中國人民長期被壓抑的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猛烈地噴發(fā)出來,標志著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天津愛國學生一二·一八抗日大游行
一二·九運動爆發(fā)后,天津愛國學生立即起來響應。天津中等以上學校學生早在12月5日即發(fā)表宣言,反對“華北自治運動”。一二·九示威游行后,天津法商學院、南開大學等校學生宣布罷課,以示聲援。為了支援和配合北平學生的行動,天津黨組織迅速與北平學聯(lián)取得聯(lián)系。天津法商學院學生朱光、莊林和南開大學王綬昌等立即到北平,秘密會見北平學聯(lián)和黨組織負責人黃敬、黃華、黃侃、李宗瀛、郭明秋,商定在天津發(fā)動游行。北平學聯(lián)特派王仲華(董毓華)來津,同朱光、莊林、王綬昌詳細研究舉行游行示威的方法和步驟。考慮到國民黨政府與日本之間的矛盾和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需要,楊秀峰、溫健公指出在游行中不提過激口號,不喊“打倒宋哲元”,并就此向朱光、郝金貴等作了具體布置。12月17日,天津各校學生自治會在北洋工學院舉行聯(lián)席會議。會議決定,12月18日發(fā)動全市各大中學校學生舉行示威游行,聲援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行動中要爭取第二十九軍官兵,避免同天津當局和軍警發(fā)生沖突;組織糾察隊、設置交通聯(lián)絡員,以維持秩序和傳遞消息。會后,朱光、郝金貴、莊林等分頭到各校串聯(lián),并組織同學連夜趕制標語、印刷傳單。一切準備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著。
12月18日清晨,寒風凜冽。天津青年學生懷著強烈的愛國熱情,開始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示威游行。8時,法商學院校園里響起集合的鐘聲,學生們匯集在一起,高舉抗日救亡的巨幅標語,雄赳赳地跨出校門。學院教授、地下黨員楊秀峰、溫健公走在游行隊伍的前面。隊伍過了法政橋,奔向扶輪中學。同時派人前往北洋工學院等學校聯(lián)絡。在隊伍行進途中,北洋工學院、河北女師附中、扶輪中學、匯文中學、中西女中、中山中學、覺民中學、工業(yè)學院的愛國學生相繼匯入游行隊伍。游行隊伍先在體育場廣場召開群眾大會。會上,溫健公等發(fā)表演講,歷數(shù)日本侵華罪行,痛斥國民黨當局妥協(xié)退讓政策,要求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大會發(fā)表宣言,號召反對華北特殊化,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反對對日妥協(xié)投降。大會結(jié)束后,游行隊伍前往天津市政府請愿。當游行隊伍涌向天津市政府時,軍警如臨大敵,驚恐萬分。各校學生推出代表向市政府請愿。國民黨天津市政府秘書長被迫接待了學生代表。請愿后,游行隊伍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jié)h奸賣國賊”等口號,唱著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繼續(xù)游行。
游行隊伍向著金鋼橋前進。此時橋上布滿荷槍實彈的軍警,企圖阻止游行隊伍通過。學生們同軍警展開說理斗爭,高呼“歡迎愛國軍警抗日救國”“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在青年學生愛國熱情的感召下,一些軍警的敵對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游行隊伍抓住時機,由男同學打頭,女同學隨后,向橋上沖去。游行隊伍在官銀號與南開大學、南開中學等校的愛國學生隊伍會合在一起。官銀號前人聲鼎沸,愛國熱情像烈火一樣在燃燒。青年學生向周圍群眾發(fā)表慷慨激昂的演講。不少學生一面激動地演講,一面擦拭著奪眶而出的淚水。雷鳴般的口號聲、激昂悲壯的救亡歌曲聲,回蕩在海河兩岸。
下午3時,參加游行的10余所大中學校的5000多名學生在南開操場召開全市學生大會,決定成立“天津市學生聯(lián)合會”,推選莊林、王綬昌等為負責人,阮務德、郝金貴為主要聯(lián)系人。從19日起實行全市總罷課,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動員全市人民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大會還發(fā)出宣言、通電,要求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對外;要求集會、結(jié)社和言論自由。
一二·一八大游行,沖破了國民黨當局的壓制,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和漢奸賣國賊的囂張氣焰,表達了天津青年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極大地喚起各界群眾的抗日救亡熱情,成為一二·九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津地區(qū)黨的工作和抗日救亡運動的蓬勃開展揭開了嶄新的篇章。
南下宣傳和天津民先隊的成立
天津?qū)W生大游行后,根據(jù)中共中央北方局和河北省委指示,12月26日,天津市學生聯(lián)合會負責人朱紀章赴北平,與北平學聯(lián)商討并成立“平津?qū)W生聯(lián)合會”。平津?qū)W生聯(lián)合會成立后,為了把平津愛國學生更加緊密地團結(jié)在一起,將抗日救亡運動更好地開展下去,剛剛接任中共北平市委書記的林楓召集北平學聯(lián)負責人黃敬、姚依林、郭明秋、宋黎等研究決定,寒假期間組織“南下擴大宣傳團(以下簡稱“宣傳團”)”,深入河北農(nóng)村開展抗日宣傳。
1936年1月,宣傳團成立,下設四個分團,一、二、三分團由北平各大中學校學生組成,第四分團由北洋工學院、河北法商學院等天津各校愛國青年學生組成。按照宣傳團的決定,第四分團先到北倉,再沿平津鐵路上至楊村、安次,而后向南至永清,最后在固安與北平的三個分團會師。
宣傳團沿途向群眾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抗日宣傳。在永清縣,北洋工學院的部分學生演出街頭活報劇《打回老家去》和《放下你的鞭子》,劇情和表演者生動真摯的演出深深打動了觀看的群眾。人群中不時響起“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jié)h奸”等口號。群眾紛紛給宣傳隊員們端茶送水,演出結(jié)束后又競相邀請他們到家里休息。青年學生在深入社會、深入民眾的過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對黨提出的“同民眾相結(jié)合”的要求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切實的感受。
宣傳團的四個分團在固安會合后,舉行了全體大會。會議決定,以平津?qū)W生聯(lián)合會擴大宣傳團的名義發(fā)出快郵代電,申明這次擴大宣傳的意義,號召全國同學一致到民間去。會后,由天津?qū)W生組成的第四分團并入第一分團,并且重新確定了下一步的行動路線,約定三個分團10日后在保定會合。由于國民黨當局的阻撓和鎮(zhèn)壓,宣傳團員被迫于1月16日陸續(xù)返回平津。
南下宣傳活動的進一步開展,使學生們認識到,要把運動堅持下去,必須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組織,擔負起抗擊日本帝國主義、解放中華民族的使命。第三分團的學生返回北平的第二天,即成立了“中國青年救亡先鋒團”。得此消息后,1月21日,一、二分團也召開大會,會議決定成立“民族解放先鋒隊”,宣傳團的團員為第一批隊員,并選出由9名同學組成的籌備委員會。
從1月2日至21日,歷時20天的南下抗日宣傳,沿途播撒了抗日救亡的火種,同時也使愛國青年學生受到鍛煉和考驗,并為黨領導下的以抗日民主為目標的全國性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2月1日,宣傳團團員在北平師范大學召開代表大會,決定將中國青年救亡先鋒團與民族解放先鋒隊合并,正式成立民族解放先鋒隊(后改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或“民先隊”)。16日,民先隊發(fā)表成立宣言,提出動員全國武力驅(qū)逐日本帝國主義出境、建立各地民眾武裝自衛(wèi)組織、成立各界抗日救國會、鏟除漢奸賣國賊、打倒傀儡政權(quán)等八項主張。3月上旬,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天津地方隊部在南開大學正式成立。在黨的領導下,民先隊以公開和半公開的形式,為團結(jié)廣大青年,帶領青年學生投身日益高漲的抗日救亡運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成為黨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助手和領導抗日救亡運動的紐帶。
從九·一八事變后至一二·九運動,天津黨組織在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受黨內(nèi)“左”傾錯誤影響不斷遭受挫折的情況下,仍然頑強地堅持斗爭,并在汲取經(jīng)驗教訓的基礎上逐步探索符合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斗爭實際的策略和工作方式,尤其是在1935年華北事變后,領導愛國青年學生和各界群眾開展了偉大的一二·九運動,使黨的組織及其領導的革命力量得以增長,從而為實現(xiàn)黨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工作的轉(zhuǎn)變、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方針打下了基礎。
作者單位: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天津行政學院、中共天津市委黨史研究室)
責任編輯: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