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弘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經誤者在諸子。”——(東漢)王充《論衡·書解篇》
【釋義】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過失的人在民間,知道經書有錯誤的人在諸子。
【作者簡介】王充(公元27年—約公元97年),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道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者與發(fā)展者。
【寫作背景】《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中國歷史上一部唯物主義哲學名著?!稌馄分貙θ寮医浖酝獾闹T子百家著述進行辯解,通篇采用對答形式,故名“書解”。
【現(xiàn)實意義】王充這句話是呼吁為政者不要總是居廟堂之高而不解江湖之痛,施政者應該深入到百姓生活中,了解百姓所思所想所急所困。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個性不同、需求各異,對于政府來講,不論出臺政策、實施管理,還是傳遞思想,都不能以居高臨下的單向視角、以自己的需求去揣度他人的需求,而應深入其中,換位思考,方可有的放矢。
《晉書》里記載一則故事:“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全國饑荒,朝臣報告說老百姓都沒飯吃,很多人餓死了。晉惠帝聽后不解地問:“他們沒飯吃,為什么不吃肉???”晉惠帝司馬衷被人們嘲笑為弱智,但晉惠帝非智力低下,而是長于深宮之中的帝王,不知普通民眾稼穡艱難。電視劇里上演古代皇帝微服私訪的劇情,一方面說明治國者需要深入社會生活,了解百姓的真實生活,了解政之得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廣大民眾渴望上層執(zhí)政者能夠懂得百姓需求、理解百姓疾苦、體諒百姓不易,多一些尊重人的情懷。
“知屋漏者在宇下”,王充的話是啟示為政者要走出廟堂,到草野和江湖中去觀察、聽取意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的“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都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yōu)勢。一直以來,我們在治國理政中,堅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就是基于“知政失者在草野”的認知。今天我們黨進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其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要向群眾收集意見和問題。領導干部要努力以務實之風構建親民機制、打造親民政府、樹立親民形象。互聯(lián)網時代,技術的發(fā)展已經為立體交互式的、官民互動式的扁平化管理提供了手段和途徑。領導干部要知政失,可以靠網絡的互聯(lián)互通隨時化身“知屋漏者在宇下”的角色,了解民情、理解民生,從而更好地為民服務。
作者單位:北京行政學院
責任編輯: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