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英語作格結構中的動詞研究*

2018-12-31 00:35:18
關鍵詞:題元分派及物動詞

 

(湖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2)

作格現(xiàn)象(ergativity)首先用來描述諸如巴斯克語(Basque)等語言中的一種特殊語言現(xiàn)象:及物動詞的原生賓語(亦稱“受事或邏輯賓語”)和相對不及物動詞的語法主語分派相同的題元角色。生成語法內,這類動詞的語法主語被認為原生于vP,但因動詞不能給原生賓語分派賓格,后者只好提升到語法主語位置,被分派主格[1]274。針對這類現(xiàn)象的研究發(fā)展至今,主要涉及到被動句、作格句和中間句等特殊句法結構,盡管學者們采用的術語可能不盡相同,但是就作格現(xiàn)象以及相關動詞的界定上能夠達成共識。其中,Johns的觀點最為典型,他把作格現(xiàn)象定義為不及物動詞的主語和及物動詞的賓語分派相同題元角色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2]?;谙挛淖鞲駝釉~的特性和方便論述,本文接受上述有關作格現(xiàn)象的看法,把作格動詞看成及物動詞的原生賓語成為不及物動詞的語法主語的一類特殊動詞。如:

(1) a. They withdrew the troops from the occupied territories.

b.The troops withdrew from the occupied territories.

(1)b中,withdrew是個作格動詞,用來描述特定事件,其主語和(1)a中動詞及物時的賓語分派同樣的題元角色。

基于作格動詞的語義、句法等特性考慮,本文將探討與作格動詞相關的兩個問題:第一,作格動詞究竟是原生及物動詞還是原生不及物動詞?第二,如果作格動詞是原生及物動詞,其施事角色何在?受篇幅所限,上述問題的探討將首先基于如下考慮:其一,語義上,只有表示狀態(tài)變化的使役動詞(causative verbs)才能派生為作格動詞(這也就是作格動詞也被稱為反向使役動詞的直接原因);其二,句法上,作格動詞通過非使役化(decausativization),由使役動詞派生而來。這兩點的相關研究將在他文論述。

一、原生和派生非賓動詞

動詞傳統(tǒng)上一般分為兩類:攜帶主語和賓語的及物動詞,包括只帶一個賓語的單及物動詞和帶兩個賓語的雙及物動詞;只帶主語而不帶賓語的不及物動詞。生成語法內,特別是管約論階段,滿足描寫充分性和解釋充分性原則,不及物動詞因其特性各異,往往還會進一步細分。譬如,基于意大利語的研究,Perlmutter起初把不及物動詞劃分有原生主語而無原生賓語的非作格動詞(unergative verbs)和有原生賓語而無原生主語的非賓動詞(unaccusative verbs)[3](也見Baltin & Collins[4]237)。隨后,經過句法操作,原生賓語提升成為語法主語。制定格理論就是為了解釋這類提升現(xiàn)象,旨在制約名詞短語在句子層面的分布位置[5]。本著相同目的,Burzio規(guī)定,格分派和題元結構的關系同時受到如下規(guī)則制約[6]:沒有外部題元的動詞不能分派賓格;不能分派賓格的動詞不能分派外部題元論旨角色。根據(jù)該法則,動詞應該分為三類,它們至少在能否攜帶外部題元和分派賓格這兩方面不同:非作格動詞在所有語言層面上只攜帶外部題元,屬于原生不及物動詞;及物動詞則攜帶外部題元和至少一個內部題元;非賓動詞則只攜帶內部題元。就格理論而講,非作格動詞攜帶外部題元但不能分派賓格,非賓動詞不能攜帶外部題元且不能分派賓格,及物動詞攜帶外部題元且能夠分派賓格。

基于以上理論及相關分析,(2)例表示的非賓現(xiàn)象 (unaccusativity)就是原生及物動詞不能給其原生賓語分派賓格的句法現(xiàn)象。

(2)a. The ball rolled down the hill.

b. The window cracked from the pressure.

(2)例表示的就是作格結構,展示原生及物動詞變異成為不及物動詞的句法現(xiàn)象。滿足格理論,原生賓語前移到句子主語位置,被分派主格。但是,執(zhí)行此項句法操作的前提是,在此之前動詞外部題元位置必須為空。同時,該位置為了提供原生賓語提升的著落點會涉及兩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動詞外部題元位置是原生空位(nonthematic),這類動詞稱之為原生非賓動詞[7]。根據(jù)Levin & Rappaport Hovav[8]56和Takahashi[7]等人的相關看法,原生非賓動詞通常包括以下五類:第一類,存在或發(fā)生類動詞,如exist、happen、transpire、occur等;第二類,起始類動詞(inchoative verbs),如arise、ensue、vanish、disappear等;第三類,感覺類動詞,如shine、glitter、smell、stink等;第四類,持續(xù)或靜態(tài)性動詞,如last、remain、stay、survive 等;第五類,趨向性動詞,如arrive、come等。針對非賓現(xiàn)象,Perlmutter認為,非作格動詞的主語始終是整個推導過程中的主語,而非賓動詞的主語實際上是其原生賓語。也就是說,原生非賓動詞一開始并不攜帶外部題元,只攜帶原生賓語。如下文所述,鑒于作格動詞外部題元存在的事實,本文不再把這些原生非賓動詞納入探討范圍。

第二種情形是,非使役化壓制或吸收了原生及物動詞分派施事角色和賓格的能力,使動詞的外部題元位置為空(dethematized),隨后該派生空位提供原生賓語為獲取格而提升的著落點,這類動詞被稱為派生非賓動詞。如果以這種方式去理解非賓現(xiàn)象,那么除原生非賓動詞以外,非賓動詞應該還包括被動動詞、作格動詞和中間動詞。這也就是Burzio和Belletti[9]把Perlmutter提到的非賓動詞看成是作格動詞的主要原因??紤]到作格結構的特性,相關研究的學者(Marantz[10]、Alexiadou et al[11]、Kallulli[12]等)更喜歡用反向使役動詞來稱謂作格動詞。同時,所有反向使役動詞都有相對的使役動詞[12]。因此,這類非賓動詞,如(2)中的rolled,是從使役動詞派生而來的非賓動詞。基于這些因素考慮,本文使用的作格動詞專指從使役動詞派生而來的非賓動詞或不及物動詞,排除(4)中列舉的多類原生非賓動詞。并且,鑒于下文作格動詞的普遍特征,本文研究范圍將排除包括被動動詞和中間動詞其他兩類派生非賓動詞,針對它們的研究將在他文進行。

二、作格動詞的普遍特征

如上所述,非賓動詞包括兩類:原生非賓動詞或派生非賓動詞。派生非賓動詞之中,本文研討對象僅僅限于作格動詞,屬于由使役動詞派生而來的不及物動詞。與被動動詞和中間動詞相比,作格動詞具有如下普遍特性:

第一,作格動詞一般用來表述具體事件。作格結構具有明顯的事件性(eventive)特征,用來描述具體事件,而不涉及主語描述對象的一般屬性,因此作格動詞通常與過去時連用。如:

(3)a. The vase broke.

b.The ice in the lake melted last year.

第二,英語作格動詞并不攜帶任何強制性的顯形形態(tài)標記,施事題元可由任選的介詞from引導,并且from和被動結構中的by呈現(xiàn)互補分布。如:

(4) a. The window was cracked by John.

b. *Thewindow was cracked from John.

c. The window cracked from the pressure.

d. *The window cracked by the pressure[13]771.

第三,與被動動詞相比,作格動詞不能與目的小句(purpose clauses)和施事趨向副詞(Agent-oriented adverbs)連用。

(5) a. The boat was sunk to collect the insurance.

b. * The boat sank to collect the insurance[14]268.

c. The ship was sunk deliberately.

d. * The ship sank deliberately[13]776.

同時,作格動詞可以在結果性結構(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中出現(xiàn)。如:

(6) a. The water froze solid.

b. The bottle broke open[15]14.

在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子之中,通常情況下只有被動動詞和作格動詞用在上述結果性結構之中。因此,可以把這種特性作為排除中間動詞的標準之一。

三、作格結構中的施事題元

作格動詞是由包含“致使([+cause])”義的原生及物動詞派生而來的不及物動詞,是潛在及物動詞。

首先,至少從以下三點來看,作格動詞由使役動詞派生而來:第一,只有使役動詞有對應的作格動詞,這是作格動詞也被稱為反向使役動詞的直接原因。盡管從使役動詞到作格動詞之間的轉換并不對稱,有些使役動詞可能沒有對應的作格動詞,這種不對稱現(xiàn)象是由使役動詞的語義屬性所決定。第二,作格動詞是由使役動詞派生而來的非賓動詞。既然只有原生的非賓動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不及物動詞[16]248,那么作格動詞應該是潛在的及物動詞,其施事角色顯形或隱形地客觀存在。第三,從使役動詞到作格動詞的轉換中,施事角色(或使動者causer)往往直覺上存在,更何況作格結構的語法主語和使役結構的直接賓語被分派相同題元角色。如(7)所示:

(7)a. We rolled the ball down the hill.

b.The ball rolled down the hill.

使役及物句(7)a中,施事“we”致使“球滾下山去”這一事件的發(fā)生;作格結構(7)b中,僅憑直覺,我們就知道的確存在導致該動作發(fā)生的某一使動者。

其次,作為降級題元,施事角色句子層面可以充當介詞from的補語。如:

(8)a. The window cracked from the pressure.

b. The bridge broke from the storm.

針對上述現(xiàn)象,Kallulli[12]認為,既然我們可以把被動句中by短語和被動詞一起使用的事實看成是動詞外部題元存在的有力證據(jù),那么也可以把作格動詞與from短語連用的事實看成事件的(外部)起因(cause)的客觀存在。這無疑肯定作格結構中施事角色顯性存在的事實。不妨認為,介詞from的補語實際上是個降級題元,引導施事角色。理由是,from的補語和作格動詞之間存在邏輯或論旨關系,該補語表述的對象是動詞描述事件的施事。

再次,如(6)所示,作格動詞能夠出現(xiàn)在結果性結構之中。結果性結構往往可以用來判定非賓現(xiàn)象。同時,Levin 和Rappaport Hovav以及Takahashi等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判別方法并不適用于如come、go、arrive等原生趨向動詞以及remain類的靜態(tài)動詞,因為它們屬于原生非賓動詞;作格動詞能夠用到結果性結構中,屬于派生非賓動詞。Levin 和 Rappaport Hovav[8]35還發(fā)現(xiàn),英語中的結果性結構與及物動詞的賓語和非賓動詞的主語相容,但是與非作格動詞的主語不相容;因此句法上能夠在結果性結構中出現(xiàn)與否,可以看成是判定派生非賓現(xiàn)象的標準之一。如:

(9) a. The river froze solid.

b. *Dora shouted hoarse[8]35.

類似地,O’Grady[15]14發(fā)現(xiàn),結果性短語既不能與非作格動詞的主語,也不能與及物動詞的主語連用。如:

(10)a. * The baby cried tired.

b. * The baby watched TV tried.

O’Grady[15]的研究表明,英語中只有非賓動詞和結果性短語連用。Levin 和 Rappaport Hovav認為,只有包含外因的動詞才能進行使役動詞和非賓動詞之間的轉換。Takahashi進一步證實,只有非賓動詞的主語與結果性短語關聯(lián)①。因此,結果性結構中必然會存在動詞描述動作的使動者(causer)或誘因,主語則表述動作的使成者(causee)。這也就是說,作格結構中,使動者或顯性或隱形地存在。盡管Levin 和 Rappport Hovav一方面聲稱作格動詞不包含施事角色,因為在題元結構之前,施事角色已經被不及物化操作壓制或束縛;另一方面,他們卻堅持認為,只有包括“外因”的動詞才能進入到使役動詞和非賓動詞的轉換之中。這無疑間接地承認,具體語境下,施事角色作為使動者存在于謂詞描述的動作之中。

最后,同樣重要的是,作格動詞由使役動詞派生而來的設想符合可學性原則,更有利于客觀解釋為何兒童能夠如此迅速地習得母語的柏拉圖問題。試想,如果我們把作格動詞和使役動詞劃歸為不同的兩類動詞,那么就會增加詞項的數(shù)量,這無疑將會大大地增加兒童語言習得的負擔,不利于解釋柏拉圖問題。與之相反,使役動詞和作格動詞的轉換中,如果我們把使役動詞看成詞匯中的基本詞項,作格動詞則是派生而來,無疑是個頗受歡迎的結果。更何況,詞庫包含冗余規(guī)則(Redundancy Rules),能夠清除任何僅憑普遍原則就可以預知的冗余信息[1]335。因此,僅從詞庫的特性來講,把作格動詞看成派生不及物動詞的設想既能夠找到上述理論依據(jù),又符合兒童語言習得的普遍規(guī)律。更有甚者,Clark 和Carpenter[17]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往往把英語被動句中的by-短語誤用成from-短語。這無疑進一步證明,作格結構中,動詞施事客觀存在的事實。

因此,作格動詞是由使役動詞派生而來,其外部施事題元可以通過句法(作為降級的題元,充當介詞from的補語)或語用(作為暗指題元)手段識別。

四、結語

句法層面的非賓現(xiàn)象涉及到動詞外部題元位置是原生空位還是派生空位,因此非賓動詞細分為原生和派生非賓動詞。鑒于作格結構展示的普遍特性,作格動詞實際上屬于派生非賓動詞的一種,是由包含“致使”義的及物動詞派生而來的不及物動詞,原生動詞的語義選擇特征制約著從及物動詞到不及物動詞之間的轉換。該派生過程始于非使役化,動詞部分語義和句法特征受到了壓制,新的特征組合在形態(tài)層面構成不同單詞,最終在PF層面生成不同的音系表達,變異的作格動詞在不同語言接口體現(xiàn)出不同的語義和句法特性:語義上,原生動詞的外部題元位置為空;句法上,滿足格理論,動詞的原生賓語被迫前移句子主語位置,成為提升主語,施事題元或被降級,顯形成為介詞的補語。

注釋:

① O’Grady[15]14和Takahashi都認為,結果性短語同樣能夠與被動詞的主語關聯(lián),如:

a. The cake was burned black.

b. The table was sponged clean.

如果我們接受Haegeman[18]311-312的觀點,認為被動動詞和作格動詞都屬于派生非賓動詞,那么理論上不存在任何問題。

猜你喜歡
題元分派及物動詞
《宋元學案》中程頤思想的詮釋與評價——兼論二程思想的比較及其分派
哲學評論(2018年1期)2018-09-14 02:34:36
論勞思光對宋明儒學分派問題的研究
《杜牧 題元處士高亭》
中華詩詞(2018年4期)2018-08-17 08:04:34
淺析題元理論
淺析題元理論
快遞小哥的一天
新民周刊(2017年9期)2017-03-20 17:45:04
跟蹤導練(四)
論配價、題元及句式
外語學刊(2011年1期)2011-01-22 03:38:35
Swagger:氣場壓人
英語學習(2009年7期)2009-08-05 05:39:32
及物與不及物動詞的用法與區(qū)別
虹口区| 和硕县| 锡林郭勒盟| 巴塘县| 横峰县| 科技| 临沭县| 沁源县| 鱼台县| 丹东市| 沁阳市| 井研县| 潼关县| 长海县| 上饶市| 北流市| 桂东县| 罗定市| 威信县| 公安县| 常宁市| 盐亭县| 定结县| 罗定市| 温州市| 军事| 金堂县| 鄢陵县| 霍城县| 伽师县| 登封市| 蓝田县| 桦川县| 崇州市| 长治县| 西峡县| 泽普县| 定州市| 伊金霍洛旗| 清远市| 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