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華 陳燕妝 陳佳
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 多種免疫缺陷疾病的出現, 造成現階段臨床抗生素、各類廣譜抗菌藥的應用泛濫,導致耐藥菌株數量不斷增加, 對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1]。血流感染當前主要通過實驗室血培養(yǎng)進行診斷, 該種診斷方法能夠明確標本中的細菌分布及耐藥性, 可對患者病情進展和結局進行有效預測[2]。近年來臨床中用于治療的抗菌藥不斷增加, 耐藥性問題十分嚴峻。血培養(yǎng)技術是診斷血液感染和監(jiān)測患者病情的主要手段。因此, 本院為探究血培養(yǎng)陽性標本中的細菌分布情況及耐藥性進行了相關研究, 現具體報告如下。
1.1 標本來源 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5月本院送檢的300份血培養(yǎng)陽性標本。
1.2 儀器與試劑 BACT/ALERT 3D全自動血培養(yǎng)儀(法國梅里埃公司)及配套培養(yǎng)試瓶, VITEK 2 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分析設備。質控菌株包括大腸埃希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1.3 檢驗方法 在空腹狀態(tài)下, 經無菌操作采集檢驗血液標本5~10 ml, 將標本置入培養(yǎng)瓶內, 通過血液培養(yǎng)儀對標本行連續(xù)振蕩培養(yǎng)以及監(jiān)測, 警報陽性培養(yǎng)瓶轉種巧克力平板及血平板, 接種時進行革蘭涂片染色, 將平板置于溫度為35℃的環(huán)境進行培養(yǎng), 時間為24~48 h, 細菌生長后繼續(xù)進行鑒定,若培養(yǎng)時間>5 d仍未報陽性, 可鑒定為陰性。通過微生物分析設備進行細菌鑒定, 開展藥敏試驗, 實驗結果參照最新版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會(CLSI)標準進行判定, 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檢測同樣以相關規(guī)定進行。
1.4 觀察指標 統計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及真菌株數,分析血培養(yǎng)陽性標本細菌分布情況及藥敏試驗結果。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WHONET 5.6軟件及Excel 2003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1 血培養(yǎng)陽性標本細菌種類及構成比 300份血液標本中, 檢出革蘭陰性菌173株(57.67%), 以大腸埃希菌(38.00%)、肺炎克雷伯菌(10.33%)為主;檢出革蘭陽性菌109株(36.33%),以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16.67%)、金黃色葡萄球菌(7.67%)為主;真菌18株(6.00%)。見表1。
表1 300份血培養(yǎng)陽性標本細菌種類及構成比(株, %)
2.2 血培養(yǎng)陽性菌耐藥性分析 大腸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對碳青霉烯類藥物敏感率(如亞胺培南)最高, 分別為98.25%和100.00%;對阿米卡星、哌拉西林敏感率較高;對氨芐西林和復方新諾明耐藥率較高。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喹奴普汀敏感率最高, 均為100.00%;對青霉素、紅霉素、苯唑西林耐藥率較高。見表2。
表2 血培養(yǎng)陽性菌耐藥性分析(%)
血流感染的臨床診斷金標準是血培養(yǎng), 但是該種診斷方式耗時久且陽性檢出率偏低, 當前血流感染患者及疑似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案主要以抗菌藥為主[3]。但是誘發(fā)血流感染的細菌種類較多, 不同細菌的耐藥性不同, 因此定期對院內血培養(yǎng)陽性標本的分布情況以及藥敏試驗結果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 對本院近兩年期間收集的300份血培養(yǎng)陽性標本分析發(fā)現, 革蘭陰性菌占比最高(57.67%), 以大腸埃希菌(38.00%)、肺炎克雷伯菌(10.33%)為主。藥物敏感試驗顯示, 大腸埃希菌對碳青素烯類藥物(如亞胺培南)敏感率最高, 為98.25%;對阿米卡星、哌拉西林敏感率較高;對氨芐西林和復方新諾明耐藥率較高。而肺炎克雷伯菌對碳青素烯類藥物(如亞胺培南)敏感率為100.00%。革蘭陽性菌以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16.67%)、金黃色葡萄球菌(7.67%)為主。藥物敏感試驗顯示, 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喹奴普汀敏感率最高, 均為100.00%;對青霉素、紅霉素、苯唑西林耐藥率較高。大腸埃希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是血培養(yǎng)中較為常見的分離病原菌, 導致該種情況出現的原因較多, 主要包括:①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升, 臨床侵入性操作愈加頻繁, 抗生素的應用更加廣泛;②標本采集操作不規(guī)范, 導致標本中誤入皮膚污染菌等[4-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針對革蘭陽性菌的臨床治療, 根據研究結果可采取萬古霉素、喹奴普汀等耐藥性低的抗菌藥治療。革蘭陰性菌的臨床治療可首選碳青素烯類藥物(如亞胺培南)進行治療。大腸埃希菌對哌拉西林具有較低耐藥性,臨床治療中可考慮該類藥物。針對常規(guī)抗菌藥物耐藥性偏低的細菌, 在臨床治療時需要注意原本有較強敏感性的藥物可能出現耐藥, 因此應多次對標本進行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耐藥性情況并予以處理[7,8]。
臨床中誘發(fā)血流感染的細菌種類多, 初期癥狀無特異性,因此需要加強對血培養(yǎng)分離菌的監(jiān)測和觀察, 定期開展藥敏試驗, 并根據研究結果對臨床抗生素合理應用提供數據參考,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病情控制、健康恢復以及生活質量改善具有積極影響, 因此各級醫(yī)院均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定期進行血培養(yǎng)以了解不同細菌的耐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