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燕
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寫人的作文題。不少同學會說:“我明明已經(jīng)按老師的要求,以熟悉的人為主角,抓住特點,寫好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了呀!為什么作文還是得不到高分呢?”本期小文君教你一招“反話計”,讓你的習作大變身!一起來看看吧——
臭小子
我有一個比我小10歲的弟弟。
他聰明伶俐、活潑好動、人見人愛。但我們倆總是一見面就吵,恨不得“吃”了對方。你肯定會說,你比他大這么多,應該讓著他呀!以前,爸爸媽媽多疼我,好吃的、好玩兒的都會留給我,自從弟弟出生后,我眼睜睜地看著他搶走我的“美食”,奪我的玩具,兩個人吵架,挨批評的卻總是我!哼,憑什么呀?太不公平了!我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這小子一兩歲時還蠻可愛,“哥哥,哥哥”地叫個不停,讓我心里甜甜的??伤酱笤?jīng)]禮貌,越來越蠻橫無理。侵入我的“領地”不說,還敢和我頂嘴,我說他兩句,他會立即反駁,氣得我干瞪眼。這家伙仗著爸爸媽媽的寵愛,竟然還敢跑到我的房間搗亂,真想把他請出門去,然后在門上加三把大鎖??蛇@樣,我鐵定會被扣上“欺負小孩子”的帽子,被媽媽在小屁股上“動手動腳”。唉,氣煞我也!爸爸媽媽咋這么寵他呢?把我晾在一邊,整天圍著這個蠻橫的臭小鬼轉(zhuǎn)……
這不,我正寫著作業(yè),門外探進一個小腦袋,是弟弟?!澳憬o我出去!”不知道他又會玩什么花樣,我可不會給他好臉色。他奶聲奶氣地說:“有好東西吃……”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對他使出“獅吼功”:“出——去——”他飛快地跑了出去。忽然,一股誘人的巧克力味鉆進我的鼻孔,我順著香味“飄”了出去,看到弟弟正吃著我心愛的巧克力。我氣呼呼地說:“為什么不給我吃?”我搶過一塊,吞了下去?!拔乙o你吃,你不讓我說。”他得意得眼睛瞇成一條縫。我伸出手還要拿,他不給,氣得我咬牙切齒。他感覺到了我的殺氣,一步步后退,一個不小心,把媽媽的杯子碰掉,摔碎了。他靈機一動,大聲喊:“媽媽,哥哥把你的杯子摔碎了?!碧炷模槭裁醋屛矣羞@樣一個弟弟?!媽媽聞聲趕來,看到滿地的碎玻璃臉色一變,正在想要怎么教訓我,這時弟弟突然又說:“媽媽,別生氣,是我們兩個搶巧克力的時候,我不小心打碎的,媽媽對不起?!蔽乙糙s緊向媽媽道歉,說我也有錯。媽媽這才消了氣。
我這個弟弟,別看平時很討厭,到了關鍵時刻,還挺講義氣。要不,我和他結(jié)拜……不對,我們本來就是兄弟,哈哈!
不少同學在寫人時都會著重展現(xiàn)主人公身上的優(yōu)點,表達對他(她)的喜愛、敬佩之情。當我們想表達這種正面的情感時,一般情況下,我們的寫作思路是用類似“我愛×××”的語言來表達。但萬事都有例外,寫作也一樣,有時我們把“喜愛”反過來說,效果會更好。
我們在作文中表達感情時可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比如,“我愛我的媽媽”“這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我們也可以采用間接表達的方法,也就是把“喜愛”先巧妙地隱藏起來,用所謂的“討厭”來敘述。
還記得老舍先生寫的《貓》一文的開頭嗎?“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它會找個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么事也不過問??墒?,它決定要出去玩玩,就會出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這段話中老舍先生描寫了貓性格中的“乖”“調(diào)皮”“貪玩”三個特點,尤其是后兩個特點,讓我們似乎感覺到老舍先生對貓有一種“小埋怨”。
同樣,例文中,小作者描寫自己的弟弟,說他是“臭小子”。反其道而行之,給整篇文章定下了“討厭”的基調(diào),讓讀者在表面的“討厭”下,去探究深層的“喜愛”,這是不是很高明?
既然,我們要用“討厭”來掩飾內(nèi)心的喜歡,那我們就要恪守一條準則:正話要少說。
我們再來看《臭小子》這篇習作,“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對他使出江湖失傳的‘獅吼功’:‘出——去——’”。這是語言描寫,讀者從怒吼中聽到的是“我”對弟弟的“嫌棄”。“他不給,氣得我咬牙切齒?!边@是神態(tài)描寫,展現(xiàn)出“我”的氣憤之情。同樣是“生氣”,不過這回的生氣是“升級”了的,把故事推向了高潮。瞧見沒有?這段描寫中盡是反話,緊接著,小作者筆鋒一轉(zhuǎn):“我這個弟弟,別看平時很討厭,到了關鍵時刻,還挺講義氣。要不,我和他結(jié)拜……不對,我們本來就是兄弟,哈哈!”這是心理描寫,讀完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小作者不是真正地討厭弟弟,原來字里行間透出的還是滿滿的喜愛,這主要得益于作者用反話做的一步步的鋪陳。
當我們學會了正話少說,反話多說,你會不會擔心真的把一個人寫“討厭”了?哈哈,不必擔心。只要你用幽默來“調(diào)一下味”,你的擔心就會煙消云散。
在《臭小子》這篇文章中,小作者原本以為弟弟是來搗亂的,沒想到弟弟是來給他送巧克力的。一聲“我要給你吃,你不讓我說”,“萌化”了我們的心。這場“我”與弟弟的“戰(zhàn)爭”,一下子變得好笑、溫馨,“我”對他的喜愛,也就自然而然地浮出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