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民
【摘要】教育的信息化,其核心在于“開放”和“共享”。本文對精品課程研究中心的演變展開了分析,并探討了它對于共享課建設的啟示,并在結語部分做了總結與展望。
【關鍵詞】精品課程 研究主題演變 精品資源共享課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220-02
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由教育部于2003年啟動,并于2007年被列入“質量工程”。國家精品開放課程項目,由教育部于2011年“十二五”期間啟動,計劃在未來五年內組織高校建設100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和5000門精品資源共享課。通過對精品課程的研究分析,使已有的精品課程繼續(xù)發(fā)揮作用,并借鑒成功經驗、吸取教訓,為共享課的建設提供指導。
一、精品課程研究主題分析
(一)發(fā)展歷程
2003年,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啟動,五年計劃被提出。2007年,該項目被列入“質量工程”,提出了再建3000門課程的新目標。2011年5月,國家精品開放課程項目啟動,同年11月,推出了首批20門視頻公開課,并通過愛課程網和其他合作網站向社會開放。2012年5月,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正式啟動,是對國家精品課程的優(yōu)化和升級,同年12月,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項目啟動,首批共享課登上評審平臺,接受專業(yè)的評估。
(二)基本內容
精品課程的建設,以師資隊伍為關鍵,以教學內容為核心,以教學方法為關鍵點,以教學手段為切入點,以教材為載體。精品課程的設計講究立體化、專業(yè)化,講究科學的教學管理,包括課堂教學組織、教學實踐、學習成果評價、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等基本內容。
(三)機制研究
精品課程建設的運作機制,涉及到經費保障、知識產權、運行共享、推廣評估等方方面面,比如對實施過程中的運營管理、利益分配、教學過程的分析,對工作機制與甄選機制的分析,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分析,對資金支持和榮譽授予的分析,對成果評價語背景評價的分析等。但是,在實踐層面上缺少對項目時效與現實影響的分析與評價。
(四)經驗總結
通過對精品課程的政策解讀、教材建設、技術分析和個案研究,我們發(fā)現,這一項目在取得較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著不足,比如課程內容更新率比較低、教學有效性較差,而且缺乏后續(xù)的資金支持。精品課程需要大力改革,強化實踐教學,加強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課程的開發(fā)。
二、對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啟示
(一)精品課程與共享課的異同
共享課作為精品課程的拓展與升級,兩者之間具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存在著不少異同點。在建設目標上,前者主要服務于高校師生和社會學習者,后者主要服務于教師;在建設內容上,前者以教學資源建設為主,后者綜合了師資、內容、方法、教材與管理;在監(jiān)督管理上,前者采用先使用后評價的方式,后者采用先評價后使用的方式;在知識產權上,前者是受知識產權法保護,而后者未進行明確界定;在開放程度上,前者更加開放,后者多局限于校內訪問。
(二)共享課建設原則
第一,精品原則。共享課建設需要注重質量而非數量,在課程內容、資源開發(fā)、教學設計等方面都應當趨于精致,而且能形成獨特的風格,采用“規(guī)劃——開發(fā)——內部使用——發(fā)布”的流程,由專業(yè)的團隊精心設計。第二,開放原則。保障課程內容、開發(fā)標準和技術工具的開放性,保障學習者與開發(fā)者的交互。第三,共享原則。共享課,“共享”是核心,應當在開放的空間中自由流動,建立統(tǒng)一的運營管理平臺,實現效益最大化。
(三)精品課程對共享課建設的啟示
第一,注重統(tǒng)一規(guī)劃。教育部門需要統(tǒng)籌全局,找到放權與調控之間的平衡,盡可能發(fā)揮教師與學校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要注重服務與監(jiān)督職能的履行,推動共享課程為全民參與的共享服務體系。
第二,強化宣傳推廣。目前,精品課程的覆蓋范圍還局限在國內高校,并沒有達成“共享”的基本理念,因此,教育部門和高校需要形成合力,強化宣傳推廣工作。比如,定時組織共享課宣講活動,將課程資源翻譯成外文發(fā)布到國外網站,實現共享課國際化。
第三,提供制度保障。由于共享課建設的非營利性,課程提供者、課程使用者、教育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需要平衡,政府需要強化保障措施,為共享課的開發(fā)提供資金與制度層面的雙重保障,建立完善的課程建設激勵機制和專項資金審查機制。
三、結語
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從啟動至今,經歷了數次研究主題的演變,在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少弱點。精品資源共享課是對精品課程的傳承和革新,有著更寬泛的服務范圍、更豐富的內容建設、更規(guī)范的監(jiān)督管理以及更開放的開發(fā)使用環(huán)境,共享課的建設,需要注重統(tǒng)一規(guī)劃、強化推廣宣傳,政府部門需要提供相應的制度和資金保障,使共享課建設專業(yè)化、制度化、高效化、國際化。
參考文獻:
[1]馬翠婷.高職高專院校精品開放課程研究現狀[J].課程教育研究,2016(28):24-25.
[2]郭延濤.河南省高職院校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應用與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3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