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茹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086-01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逐漸體會到范讀有積極的重要的作用。它就像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對語文課堂教學起到“催化”作用,促使整個教學過程收到良好的效果;它又像影視作品上映前的宣傳短片,為后面的教學內容打開一扇窗,掀開一層神秘的面紗,讓學生忍不住想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大大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為全篇課文教學做好了鋪墊。
一、閱讀教學與范讀的關系
我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在一次名師觀摩課后的講座中說:讀不好,你不要開講。2011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教學的建議:“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只有讀好,把握文本,才能引導學生讀得好,并在此基礎上更好地發(fā)揮,達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地指導。怎樣進行有效地指導呢?人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尤其是小學生,年級越低模仿的成分越多。“模仿性學習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學習方法”,教師教學過程中始終要有示范性,“不僅語言要有示范性,指導學生課文更要有示范性?!币虼?,范讀是指導閱讀的好方法之一。范讀以 “以讀引導讀,以讀促進讀”,“導到為止”作為準則,堅持不多讀,不濫讀。
二、范讀的形式和內容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得以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大力開發(fā),范讀也從傳統(tǒng)單調的方式中解脫出來,逐漸走向多樣化。教師、同學、錄音磁帶、多媒體電腦,甚至播音員、父母家人等都可以是示范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想方設法讓學生多讀,但是“多讀并不是一味地讓學生讀,而是變著法讓學生讀”,引起他們的興致而樂意讀。如“‘以讀導讀,以教師的范讀,讀得好的同學范讀引導學生讀。”另外播放課文錄音帶、多媒體課件,聲情并茂、圖文并茂,學生能夠形象感知和理解課文內容。
范讀的內容不拘一格,因材而異。教和學都不是絕對一定的,而是運動變化的,發(fā)展進步的,所謂“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就告訴了我們,教學不能只是一種模式,范讀的內容也是不同的。范讀不一定全文都讀。閱讀教學要處理好課文的部分和整體的關系。一般地說,可以按照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順序進行教學。要從整體著眼,進行詞、句、段的教學。要注意各個部分的內在聯(lián)系,每個部分和整篇課文的內在聯(lián)系,使學生對整篇課文有比較完整、深刻的理解。對于一些篇幅較長的文章,可以有選擇地、針對性地朗讀重點段落、句子,甚至一個關鍵詞,以突破一個點帶動全面,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然后放手讓學生盡情讀。
三、范讀的作用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范讀起到引導作用,我們應當使它更好地服從于教學,服務于教學。范讀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激發(fā)興趣,由“要我讀”變成“我要讀”。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讓學生以積極地態(tài)度,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學習中去,在想象、探索、發(fā)現(xiàn)和積累中不斷攀登科學知識的階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明確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習材料對小學生來說主要是教材。教師就要著力挖掘教材的興趣因素,充分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是常用激趣方法之一。語文教學和人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語文教材源于社會生活。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或記人敘事,或寫景抒情,或擬人狀物等,教師可根據(jù)內容創(chuàng)設適宜的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范讀就站在學生角度把“讓我讀”變成了“我要讀”。
2.培養(yǎng)語感,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
所謂語感就是:“人對語言文字正確、敏銳而豐富的感受?!毕你孀鹫f:“強烈的敏銳的語感,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核心?!闭Z文教學中培養(yǎng)語感必不可少,語感培養(yǎng)往往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是“潤物細無聲”,引導學生“意會”而不用“言傳”。
我市青年教師陳金龍在全國閱讀教學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的優(yōu)異成績。他教學巴金先生的作品《白鵝》。陳老師的朗讀絕非一日之功,一聽你就會知道是辛勤地探索、長久揣摩的結果。他在課堂上的范讀,就是在傳遞作品的意蘊,無形地滲透著語感培養(yǎng)。教師的功底可見一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白鵝“吃食”一段,白鵝是“先吃一口食,再喝一口水,再到別處吃一口泥”的循環(huán)動作,狗趁白鵝走到別處的當兒就趕緊偷食吃,白鵝回來發(fā)現(xiàn)食物沒有了就大聲“叫罵”起來?!敖辛R”一詞被陳老師讀得到位極了,你仿佛隱隱約約聽見了白鵝氣憤的叫聲。強烈敏銳的語感一下子被孩子們捕捉到了,他們樂此不疲地朗讀,竟然當堂熟讀成誦。老師爐火純青的朗讀技能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還使他們進行了再創(chuàng)造,既讀出了白鵝高傲的特點,又讀出作者的“溺愛”,還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落實了大綱提出的“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
3.加深理解,讓學生進入文本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為了傳承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小學語文教材選編部分古詩詞、古文等。年代久遠,時代變遷,文學的差異太大,教和學都有難度。怎樣找到突破口呢?古人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可前提是讀準讀好,這還需要老師的指導。王崧舟教學古詩經典誦讀——張繼的《楓橋夜泊》,他的讀真可謂獨具匠心,只能用意韻無窮來形容?,F(xiàn)在我的耳邊似乎還有他的讀聲繚繞。他讀“夜半鐘聲到客船——”,余音裊裊……學生陶醉其中,聽課老師心靈顫動,繼而報以熱烈的掌聲。王老師此時就像一位出色的演員,把學生帶進了詩歌,帶到了唐代,帶到了作者身邊,和張繼在同一只船上,一起聆聽著沉重的“鐘聲”。這樣的范讀是思想的傳遞,是情感的熏陶,是靈魂的再現(xiàn)。學生如醍醐灌頂,原來張繼當時是這種心情,原來詩歌是這樣讀懂的,原來古詩內涵是那么豐富。王老師的讀讓學生跨越了時間和空間,走近詩人,走入文本,深刻理解古詩含義。
范讀是閱讀教學中的一顆明星,能開啟豐富多彩的閱讀教學,點亮閱讀教學的天空。它既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又符合課堂教學的實際。因此老師要合理地運用,通過范讀提高學生閱讀水平,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