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繼全
【摘要】在這個人人處于媒介化生存狀態(tài)的時代,相信沒有人會否認大眾傳媒的力量、影響和作用。人們在日益依賴傳媒的同時常常又因為傳媒經常出現的責任失范現象而惱火。于是,責任失范問題成為當前傳媒的突出問題,塑造具有道德責任精神的新聞傳播者成為當前新聞倫理建設的重要任務。在當今時代,對于新聞傳播者的責任要求有兩個維度:一是美德維度,二是規(guī)范維度。仁愛,勇敢,公正,誠實是新聞傳播者美德維度的道德責任。準確及時全面的報道新聞真實無私的再現現實,維護好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并維護好社會公共利益,發(fā)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塑造美好的社會形象是新聞傳播者規(guī)范維度的道德責任。只有兩個維度的傳播責任相輔相成才能塑造出具有責任精神的傳播者。傳播的道德責任研究必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傳播責任失范現象日趨嚴峻,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傳播道德責任研究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新聞傳播者的道德責任感,培養(yǎng)其責任擔當精神。新聞傳播者只有將規(guī)范維度與美德維度的責任完美結合才能真正實現健康傳播、責任傳播,成為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者,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
【關鍵詞】責任失范 規(guī)范維度 美德維度 新聞傳播者
【中圖分類號】G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021-01
一、新聞失范行為表現
1.新聞報道缺乏真實性
近些年來,新聞報道中不乏有虛假信息的傳播,很多新聞媒體沒有實地進行調查和取證,一味地追求點擊率, 博取大眾眼球,在新聞報道中出現了很多低俗、失實的報道,誤導大眾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2.新聞報道缺乏客觀性
當今的新聞報道很多都帶有強烈的個人情緒,在文章語言的表述上體現得較為極端 。比如,在新聞中給當事人貼上標簽 ,“富二代 ”、“官二代” 、“我爸是李剛”等,失去客觀性的新聞報道造成了大眾心理情緒和價值判斷的錯誤傾向。社會影響惡劣。
3.新聞報道缺乏公正性
新聞傳播應該在第一時間將最為真實的情況還原,傳播給大眾,讓大眾以理性的思維去進行評價。為此,應該建立一個大眾監(jiān)督的管理網絡環(huán)境。新聞媒體應該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承擔,對于自身的行為負責,保證新聞報道真實有效。新聞傳 播的失范行為應該受到大眾的監(jiān)督和制止,對失范的新聞媒體進行舉報;加強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教育。
二、新聞傳播者規(guī)范維度的道德責任
1.新聞傳播者有維護公眾的知情權和表達權等權利的責任
在信息時代,新聞媒體是公眾獲取信息、進行社會決策和參政議政的重要工具,因而新聞媒體不應是少數人的特權區(qū),而應是大眾共同討論的平臺。相應地,新聞傳播者應當維護公眾的知情權和表達權等權利,這是其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就要求新聞傳播者將自己視為公共信息的傳遞者,設法維護公眾的知情權,尤其是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信息,不能畏懼權力機關阻撓或者顧慮商業(yè)利益而犧牲公眾的知情權;新聞傳播者還應當尊重公眾的表達權,讓公眾參與到交流與評論中來,給盡量多的人提供說話的平臺,不能僅表達新聞傳播者所同意或于其有利的觀點。
2.新聞傳播者有真實、客觀、無私地再現事實的責任
真實、客觀是新聞傳播者的“生命線”,也是其行為底線。新聞媒體不是某個媒體或個人的私有權力或權利,因此新聞媒體是社會公器,其主要目的是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所以這就要求新聞傳播者在新聞采訪、寫作、編輯過程中摒棄個人私利,從公眾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新聞傳播者個人的利益、價值觀和偏好出發(f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維護新聞的公信力。
3.新聞傳播者有發(fā)揮社會監(jiān)督作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責任
傳媒具有預警和監(jiān)督的功能,能夠對社會起到某種監(jiān)測、預警和調適、護衛(wèi)的作用,因而經常被稱為“社會監(jiān)視器”、“環(huán)境監(jiān)測者”。新聞傳播者主要通過議程設置和信息把關等傳播手段形成新聞焦點和輿論合力,進而實現對公共權力、公共事務、公眾人物、社會思潮、社會不良現象以及對違法、違紀和違反社會公共道德者的監(jiān)督。只有這樣才能維護社會與公眾的利益不受到侵害,保證社會的良性運行。
4.新聞傳播者有及時準確全面的報道新聞的責任
如果新聞信息不及時、準確、全面,那么公眾很可能會被誤導,從而使其判斷失誤,引起思想和行動的混亂,嚴重的還可能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及時、準確、全面地報道新聞是新聞傳播者首要的職業(yè)責任,也是其最低層次的道德義務,它要求新聞傳播者所傳播的信息要及時而準確,對事實的報道和評價要全面。
5.新聞傳播者有傳播優(yōu)秀文化,塑造良好社會道德精神的責任
信息時代的大眾傳媒在文化的傳承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是主要的文化生產者和傳播者,但是我們的文化良莠不齊,優(yōu)秀文化有利于社會和諧促進人類的全面發(fā)展,糟粕文化則會損害社會和諧以及人的發(fā)展。所以,新聞傳播者應當自覺地抵制消極的、不健康的和有害的垃圾文化,拒絕低俗不雅的信息,積極傳播健康、有益的社會文化信息,促使大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新聞傳播者美德維度的道德責任
1.仁愛是新聞傳播者實現人文關懷的美德責任
仁愛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的美德之首,在新聞傳播中,仁愛不僅是新聞傳播者應有的美德,還是一種責任。這就要求新聞傳播者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時要學會自立,不阿諛奉承,在報道新聞時要保持平常心。
2.勇敢是新聞傳播者探求真相的美德責任
勇敢是新聞傳播者重要的責任品質,是新聞實踐的動力源。新聞傳播者要履行自己的職責,就要站出來做自己相信正確的事情,抵制還沒有得到證實的獨家新聞。正確的選擇需要具有勇敢的道德品質,這樣公眾利益才能得到維護。
3.公正是新聞傳播者高揚新聞正義的美德責任
公正是指從一定原則和準則出發(fā)對人們行為和作用做出的相應評價。新聞傳播者報道的基本理念是公正客觀報道,而支撐公正客觀報道的主體道德品質就是公正,堅持真理,維護正義是新聞傳播者的職業(yè)責任
4.誠實是新聞傳播者追求真實客觀的美德責任
對新聞傳播者來說,履行誠實的美德責任在兩方面:一是報道新聞時要出于真誠的動機,二是努力追求新聞報道結果的真實性,真誠動機與真實報道的統(tǒng)一才是誠實的最高境界。
只有政府相關部門,新聞傳播者,傳媒組織,受眾個體共同努力,積極尋求治理政策,新聞傳播者積極改善自身的不足,努力提高自身素養(yǎng),這樣才能做到健康宣教,營造和諧的社會。
參考文獻:
[1]賀琛.大眾傳播者的倫理責任.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
[2]張涵.倫理學的新視角——團體:道義責任的載體.江漢論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