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獻平
蜿蜒不息的涼州詞
日暮時分,老長城在河西走廊蜿蜒隱匿。血紅光芒中,祁連雪山冠帶巍峨,合黎山全身光禿,偶爾的茅草在山腳下隨風(fēng)搖曳。快到武威的時候,再次想起《涼州詞》,竟有激越之感,胸中生悲,而豪氣凜然。到達武威,天幕星辰閃耀,地上燈火安閑。從汽車站出來,迎面遇上一股涼風(fēng),似乎從一側(cè)的天梯山奔涌而來。
夜晚的武威,有一種別樣的迷離與慷慨氣息——可能是它攜帶了太多歷史煙塵之故,令人從內(nèi)心深處感到了某種雄渾的蒼涼和繁華?;蛟S,這種蒼涼和繁華本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歷史的黎明時期,“藍眼紅須”的烏孫人可能是這片土地上最早的自成氣候的游牧部落。再后來的印歐人種月氏部落將他們驅(qū)趕到了伊犁河流域。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頓再次對月氏悍然用兵,派遣其子,后來的老上單于稽粥,將月氏一舉趕出了河西走廊,從而引發(fā)了中亞至歐洲之間的一系列民族大遷徙。
這一連串的占據(jù)和撤退,勝利和失敗,在武威的痕跡清晰而隆重,但在后來的漢中國、氐羌、鮮卑、黨項、吐蕃、回鶻、蒙古等部族的輪番清洗和覆蓋之下,漸漸湮沒無聲。公元前121年,驍勇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引兵往河西走廊接應(yīng)降漢的匈奴休屠王,對武威采取的是迂回包抄的策略,先行斬斷了匈奴通往西域附屬國的通道,而后將南鄰烏鞘嶺、東踞騰格里、西依祁連山的武威收入西漢版圖。自此,在蒙古高原強盛兩個多世紀的匈奴被漢中國猶如尖刀般切割和插入,潰敗之象昭然若揭。
失敗了的匈奴的哀歌,至今在高聳的山間回蕩。直到公元1969年雷臺漢墓的發(fā)掘,馬踏飛燕的隆重現(xiàn)身,才使得匈奴在武威乃至蒙古高原的歷史得到了隆重的印證。盡管他們以扭曲的面目,失敗的姿勢,展現(xiàn)在當今人們的面前,摒棄其中濃郁的民族主義和政治因素,就只對匈奴及其帝國歷史而言,應(yīng)當是一個莫大的寬慰和另一種形式的見證與銘記。
而另一個王朝的出現(xiàn)——早年被匈奴冒頓單于一戰(zhàn)而平的東胡,在北匈奴郅支單于兵敗郅支城(今阿姆河上游),其脫難部眾隱匿與轉(zhuǎn)戰(zhàn)中亞及安息(今伊朗)多年之后,東胡部落中自稱鮮卑的一支后裔卷土重來,占據(jù)了匈奴舊地,并在一系列南進的征戰(zhàn)中,取得了對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權(quán)。說到北魏王朝的發(fā)跡史,自然也不能繞過河西走廊,其中的敦煌莫高窟和武威以東的烏鞘嶺,華藏寺美麗豐饒的草山,顯然是北魏王朝揮軍南進的大本營。
但篤信佛教的鮮卑并沒有很好地經(jīng)營河西,只是在敦煌的莫高窟留下了諸多王朝及民族流變的跡象——相對于此,于公元11世紀崛起的“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guān),北控大漠”、以黨項和羌族為主體的龐大帝國西夏,則在武威留下了濃墨重彩的歷史痕跡——現(xiàn)存于武威市西夏博物館的“重修護國寺感應(yīng)塔碑”(即西夏碑,西夏崇宗李乾順1094年立),還有在武威各地出土的西夏各種服飾、日常用品甚至棺槨,使得武威與銀川、鹽池、額濟納等地一起,成為早已灰飛湮滅的西夏王朝至今不滅的見證者和轉(zhuǎn)述者。
大月氏、匈奴和西夏,是與武威淵源最深的三個帝國或游牧部落聯(lián)盟,他們的失敗乃至最終消失,固然有其原因,但對于今天的武威而言,無疑是一種厚重的文化和精神財富甚至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再加上輾轉(zhuǎn)變換的五涼王朝、西藏宗教首領(lǐng)薩班與元太子闊端訂立“西藏歸屬中國”盟約之地——白塔寺,以及有“中國石窟之祖”之譽的天梯山石窟、大云寺內(nèi)懸掛的唐代銅鐘,建于明朝的文廟——文采絕倫的詩人李益、陰鏘,途經(jīng)并寫下不朽詩句的歷代文中豪杰,青燈譯經(jīng)的僧侶,使得武威既有保存了王朝國都的撲朔迷離與恢宏氣象,又含納了至今揮灑不散的邊塞品質(zhì)和濃郁詩意。
夜色越來越深,在武威行走,始終有一種蒼茫迷離之感,這種感覺與現(xiàn)代的武威似乎毫無干系,它像是一個夢境,所有的人,面目相同,只是服飾稍微有些改變,不緊不慢的步速,猶如長衣寬袖的唐朝——行人不多的街道上,華燈在槐樹和各種樣式的建筑之間,制造出奇形怪狀的陰影。在這種情景當中,最容易想起的詩句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最喜歡的聲音可能是那些夜宿街頭的三弦藝人了,他們的聲音粗糙沙啞,但內(nèi)質(zhì)自然堅韌,與武威這座城市內(nèi)在氣質(zhì)有著天然的吻合之感。
不經(jīng)意之間,或許會從某個窗口傳出某個人哼唱的涼州小曲——那種濃郁而持久的土腥味,那種壓在身體和情感之中的生命本質(zhì)表達及其對人間俗事的渴望與臨摹,是武威民眾在輪換的歷史和時代中最貼心的情感慰藉和生存壓力的緩沖劑。
在某一處站定,背后或?qū)γ鏁邅韼讉€人,可能是深夜飲酒者,也可能是從古浪、民勤、天祝和金昌來這里辦事和打工的——他們步態(tài)有點搖晃,但基本保持了身體平衡;為數(shù)不多的車輛呼呼來去,卷起的粉塵使得燈光更加迷離昏黃。在修建多年的商業(yè)步行街,透過傘狀的休閑亭,仰頭可以看到在青磚基座上,向著天空奮蹄騰飛的馬超龍雀(銅奔馬、馬踏飛燕、馬踏匈奴),一邊的商場和電信公司、新華書店等建筑,以高聳的姿態(tài),盡享涼州城中的繁華與幽深。
隨便找一家賓館住下——窗外的武威安靜異常,白晝的一切喧囂和所見影像都像是昨日之夢。躺在床上,會明顯覺得這種氛圍與內(nèi)地乃至河西所有的城市都有所不同——張軌等人的涼朝、沮渠蒙遜的國都、李益的故鄉(xiāng)、霍去病的郡治……乃至無數(shù)的絲綢和商賈、香料和象牙聚集的絲路要隘——所有的繁華和落寞,都與中原王朝的國力與興衰息息相關(guān)。如果做夢,夢中的情景一定是:掛滿燈籠的樓閣,懷抱琵琶的異族女子,高坐的刺史或者太守,他們飲宴的笑聲,跳胡旋舞的波斯歌姬,流光溢彩的葡萄及腥臊濃郁的羊肉,還有那些被羊骨頭湯煮得綿甜的洋芋蛋。
第二天一早,白晝已經(jīng)來臨了很久,而身處其中的人卻渾然不覺。開窗之后,可以嗅到濃郁的臊子面、餛飩、油炸餅子的香味,汽笛聲或長或短——旭日打開的涼州,黃泥土房與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高樓大廈平分秋色,路邊的槐樹和空中的鉛云形狀相同,如果住得再高一些,可以看到整個武威綠洲的全貌——環(huán)繞城市的大片農(nóng)田盛產(chǎn)黍子、蘋果、葡萄和各種瓜果——如果對武威的南部山地有一定的了解,就一定會想到深藏山中的細毛羊、白牦牛,乃至羌活、冬蟲夏草、秦艽、鹿茸、麝香等名貴動植物和中草藥。
大致是周末的緣故,武威人上街很晚。一個人走在其中,有一種空曠冷清之感。直到太陽照遍了整個武威,人才慢慢多起來——似乎一眨眼的功夫,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人,在街道上——延續(xù)了夜晚的姿勢,穿著光鮮的衣飾,步子優(yōu)雅地走;有一些在街上過夜的人,仍舊抱著腦袋,坐著或者躺在涼亭下——促銷貨品的商鋪早早將各式各樣的貨物擺了出來,遍插彩旗,擰開音樂,攪亂了武威早晨特有的寧靜。
現(xiàn)在的武威——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西進河西的第一站,昔日絲綢之路上主要要隘之一,在漫長的時光及人世變遷當中,一直介于皇朝中心之外,異族紛爭核心,從歷史黎明時期到全球化進程的當代,一方面包含了太多兵戈的悲烈,一方面又在中西文明的交匯之中不斷蒙受激發(fā)和教益;一方面在游牧文化和農(nóng)耕文明之間飽受擠壓和洗禮,一方面在自給自足的綠洲當中安貧樂道、自享其樂——從而構(gòu)成了武威的多種文化色彩和歷史底蘊——它可以安閑地睡在熱炕上“諞荒”,也可嘯聚山野,刀口舔血;可以家國至上,壯懷激烈,也可以一世不鳴,寂寂無聲。
但在當下,武威較之更為偏遠的嘉峪關(guān)、酒泉和敦煌,步履還是稍顯緩慢甚至遲鈍了一些。具體因由,大抵是地域限制及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習(xí)性在起決定性作用——距離蘭州不過3小時——或許是因了雄峙黃河以西的烏鞘嶺和騰格里沙漠的阻隔,在現(xiàn)代文明和工業(yè)進程當中,多少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資源的占有量不成比例——這其中可能包含了更多的因素,政府決策及民眾的思想意識、配套制度建設(shè)和相關(guān)設(shè)施進度緩慢——可能是制約武威以更快速度融入當代社會進程的重要障礙。
這樣的一種局面,與地方政府及其附屬機構(gòu)有著重要的關(guān)系,但根深蒂固的是武威人自古以來的習(xí)性——在經(jīng)歷了漫長的邊陲時光之后,那種長時間孤懸于皇朝后院的自給自足、蝸居一隅而獨享昔日榮華、默念滄桑與陳年舊事的自在和自樂,導(dǎo)致了武威對現(xiàn)代文明的遲鈍,甚至不自覺的抗拒心理——這似乎才是現(xiàn)在的武威在全球化語境之下,最為真實的城市姿態(tài)和核心問題所在。
如果單從文化方面考察,武威是優(yōu)裕的,甚至有些驕傲——盡管這種優(yōu)裕和驕傲與北京、西安、洛陽、開封等王朝古都比起來,多少有些淺薄。但在整個河西走廊,唯有武威如此反復(fù)地被少數(shù)軍閥、馬背民族后裔所垂青,并建國稱王。而西路軍在武威的遭遇——可能是武威及張掖、高臺等地在二十世紀蒙受的最后一次慘絕人寰的大災(zāi)難——當?shù)赜幸环N汁液如血的楊樹,被后來文人稱之為“紅星楊”——關(guān)于西路軍及其主要將領(lǐng)、普通戰(zhàn)士,尤其是那些被奸殺、釘在樹上陵遲的戰(zhàn)士們——對武威乃至整個人類都是一個需要記住并反復(fù)審視的殘酷記憶和人道主義事件。
與朋友一起乘車去天梯山。四處瀏覽了一圈,在涼亭坐下,猶如清水的涼風(fēng)蜂擁而來。我驀然發(fā)現(xiàn),在夏天的天梯山上坐而論道,絕對是一種美好的享受,闊大的馬蓮水庫碧波蕩漾,附近大小村莊隱藏在大片楊樹林中,從天祝草原吹來的風(fēng)中,夾雜了一些新鮮的牛羊糞便味道。歌聲在另一面山坡上唱起,在這一面山坡上陸續(xù)聽到。坐落于水中石壁之下巨大的站佛、頭頂上的燕子、將塌不塌的石巖,排列在半坡上各種洞窟、面目各異的佛祖、烏龜狀的巖石山峰——在這種氛圍里,感覺到的是整個世界的安靜與安詳,生命所在的愉悅與幸福。
在這里,忍不住還要提到趙旭峰的民歌,絕對是武威現(xiàn)存的一座文化寶庫,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曾多次極力向在電視臺作編導(dǎo)的朋友推薦),趙旭峰原汁原味的民歌——濃郁的土腥氣,迸發(fā)著強烈的生命意識,與陜北和山西那些膾炙人口的民歌相比毫不遜色。
在我看來,深處祁連的天梯山儼然是另外一個武威,距離天祝藏區(qū)和草原很近,據(jù)說,每年春天,這里的村子和村子之間都如期舉行賽歌會。天梯山博物館展出的藏品大都與古代宗教、墓葬和古代人的日常用品有關(guān),基本上可以體現(xiàn)武威在各個歷史時期主要居民的生活情況及其變遷。
以上這些,可能是許多外地人在武威所不易看到和得知的——每一塊地域都有其特定的習(xí)慣和征象。武威人對外地游客的態(tài)度,有一種司空見慣,甚至不屑的感覺。他們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更為熟悉本地的一些生態(tài)特征和獨特的文化資源,對游客的嘰嘰喳喳、滿面驚奇不以為然,這好像是每一個旅游城市居民對參觀者不約而同的心理現(xiàn)象吧。
第二天一大早,辭別武威,乘班車向西,背后尾隨的陽光,逐漸照亮了武威綠洲及其周邊田野——我總覺得,不論是走出還是進入武威,它都像是一個色彩迷離的夢境。對于了解它的歷史由來和大致習(xí)性的大多數(shù)過客而言,所有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往往會流于主觀情緒及其表象——而一個城市最重要的品質(zhì)卻不只是這些——居住者和創(chuàng)造者長期積蓄和堅持的精神信仰,乃至在人類文明當中所形成的群體意志和通變能力,才是一個城市的“支柱”所在。對于這一次的了解和觀察,不管以上所言是否準確恰當,武威終究還會是武威,從紀元前到現(xiàn)在,沉浸與喧嘩于斯的“涼州”與傳誦千古的《涼州詞》一起,在時間的隧道里蜿蜒跌宕至今,在現(xiàn)在乃至將來,也必定會繼續(xù)蜿蜒向前,永不停息。
神性的九色鹿、雪豹和盤羊
現(xiàn)在的蘭州、酒泉、張掖、武威、敦煌和嘉峪關(guān),即使高臺、金塔、瓜州、古浪、民勤那樣的縣城,只要和文化藝術(shù)沾點邊兒的事情,大抵都喜歡以“九色鹿”命名。由此可以看出,九色鹿這個源自佛教、發(fā)現(xiàn)于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故事,在河西走廊乃至整個甘青寧新四省區(qū)民間“吃水”刻度是何等地深!說到底,這是一個教人知恩圖報的通俗故事,以佛教的方式傳播,使之具備了一種神性或者說是一種宗教的高度。九色鹿的故事有幾個版本,但故事的基本線條基本一致,只是更改了其中幾位人物的命運結(jié)局。
第一個,說在恒河(梵文:Ganga。位于印度北部,發(fā)源于印度北阿坎德邦的根戈德里等冰川,其源頭為巴吉拉蒂河與阿拉克南達河。最終注入孟加拉灣。)岸邊一個水草豐美的森林里,有一頭身上皮毛呈九種顏色的鹿。有一天,一個人掉進恒河,就要淹死了。九色鹿奮不顧身地跳進河里,把他救了上來。被救的人滿懷感激,向九色鹿表白說,此后一生都愿意供它差遣,為它尋找最美的草地和最好吃的食物。九色鹿則說,我救你不是為了讓你留下來做我的奴隸,而是讓你早點回家,孝敬你的父母親人,照顧你的妻子兒女。你要真的要報答我的話,就請你不要把我的藏身之地告訴任何人。
那人諾諾稱是?;氐郊也痪?,國王的老婆病了,有一天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一只美麗的九色鹿。醒來后,就對國王說,她快要死了,如果能找到一只身上有九種顏色的鹿,殺了以后,把它的皮毛作為褥子鋪上,她的病就會不治而愈。國王當即下令,凡是找到這只鹿的人,愿意把一半領(lǐng)土分給他。被九色鹿救了的那個人一聽,渾然忘了九色鹿對它的告誡和請求,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國王。國王欲派人去抓回來。那人卻說,九色鹿天生神力,幾個人根本奈何不了它,建議國王帶軍隊去。
大軍逼近的時候,九色鹿正在睡覺。它的好朋友烏鴉看到軍隊,就飛過去喊九色鹿??扇嗡趺春敖?,九色鹿都不醒。等到軍隊將它團團包圍后,九色鹿才醒來。這時候,它想逃走,可是四面都是張弓搭箭的士兵。士兵們就要射箭的時候,九色鹿忽然開口對國王說,我曾經(jīng)救過你的百姓。國王說,救過哪個人?九色鹿前蹄抬起,指著被自己救了的那個人說,就是他!那人早已是滿面羞愧。九色鹿繼續(xù)說,我救了你的性命,也沒要求你報答。你反過來要殺死我。難道人類都像你那樣虛偽、狠毒、恩將仇報嗎?國王覺得九色鹿說得有道理,是一只神鹿。就下令軍隊散開,放走九色鹿。不久,恩將仇報的那個人得怪病而死,國王因為釋放了九色鹿,他的王后也頃刻間大病痊愈。從此之后,這個國家國泰民安,國王也活了很多年才無疾而終。
這個版本好像被拍成了動畫片,叫做《九色鹿的故事》。另外一個版本,是王后窮奢極欲,要把九色鹿殺掉,皮毛做成衣裳,未果。與那個忘恩負義的人一同死于怪病。還有一個版本,說是在沙漠當中,九色鹿救了一個人。那個人忘恩負義。最終淹死在一面水潭里。不管哪個版本,這個故事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恩將仇報的人一定沒有好下場。這是典型的宗教故事,用來教化和告誡人,一定要知恩圖報,并且做一個有信義的人,不能因為一點富貴,就出賣救過自己的恩人。
其實,這樣的故事在世界各民族當中都有類似的版本,只是故事的主角和講述方式不同罷了。知恩圖報、有信義是人的基本道德底線和做人處事原則,一旦超越和破壞了,就會遭到冥冥中的懲罰。我驚異的是,這樣的一個故事,為什么至今在西北地區(qū)民間流傳如此之廣,又影響如此之深?除卻宗教的原因,可能還有一種萬劫不毀的普世價值和人心倫理在內(nèi),那就是,每個人都應(yīng)當知恩圖報,每個人做事都應(yīng)當有自己的底線,報答和保護對自己有恩的人不僅是一個基本的世俗要求,也是一種為人原則與道德律令。
“九色鹿”這個非凡、充滿靈性的動物名字,1992年我平生第一次到酒泉時候就在一條街道上看到了。當時覺得有點奇異,也相信祁連山內(nèi)實有這種動物。因為,自然深處無奇不有,任何生靈的存在都不應(yīng)當驚奇。地球不唯是人類的,也是一草一木,甚至每一粒塵埃的。進而覺得“九色鹿”這個名字太好,那么詩意,還富含善良、靈慧、自由和美麗等神意。我還暗自想,如果有一天,我一定要去祁連山里看看這種令人遐想無限的美麗動物。
直到1994年,我才知道,九色鹿只是一個傳說,和它的故事一樣,只存在于敦煌莫高窟第257窟西壁上,原名《九色鹿本生》,采用長卷式連環(huán)畫的形式,按照兩頭到中央的順序,把結(jié)局畫在中央,以突出“九色鹿”之正直善良形象。那個被九色鹿所救的忘恩負義的人名字叫調(diào)達。從名字看,就知道是古印度人。九色鹿的故事好像也選進了課本。很多人耳熟能詳。但我卻也覺得了失望,倘若沒有這個故事,真有九色鹿這種動物,是不是比獲得一個故事更叫人熱愛和神往呢?
人類的起初就是一部神話史,自我的神話和被神話。古希臘諸神是,我國的諸神也是如此。后人對英雄的先輩總是持一種仰望的態(tài)度,也總是在內(nèi)心將他們拔高,與自己的平凡完全脫離開來,形成鮮明對比。人們也喜歡將世間其他物種“神化”成一種超凡、具備異能之物,如老虎、獅子、大象、馬、兔、雞、牛、羊等,此外,還有傳說中的神獸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貔貅、麒麟等,都位列仙班,與神仙同不朽,在人心中享有至高之尊崇和虔誠。就鹿本身來說,幾乎各個民族也都將之神化為神獸。鹿是善良、美麗、通情達理的代名詞,同時也扮演弱者、受害人、委曲求全的角色。而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九色鹿故事,儼然是強大的,不僅可以救一個人,而且能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
我也喜歡這樣的故事。正是這些美好而與現(xiàn)實相對應(yīng)的民間故事,促使了民族乃至人類的精神成長與道德圓滿。盡管人類總是有缺點,有惡,但惡最終要付出代價,并且被善良和正義所毀滅。這個故事的基本主題,顯然是深入人類骨髓的,也是人類思想和現(xiàn)實生存的強大精神支柱與核心所在。
幾乎每次由巴丹吉林沙漠進入河西走廊,看到龐大的祁連山,我都在想,在那巍峨之中,龐大與綿長之中,一定有很多的生靈,甚至人類從沒見過,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的,都在其中以一種奇異的方式存在并生活著。
雪豹當是一種矯健和勇猛的動物,它在人心當中,既是速度和強勢的代名詞,又是嗜血與殘忍的捕獵者。相比九色鹿,雪豹是實有的動物。單從其名稱看,雪豹就是一種高海拔地區(qū)的動物,分布于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地區(qū),俄羅斯、蒙古、阿富汗、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地也有。中國之喜馬拉雅山、可可西里山、天山、帕米爾、昆侖山、唐古拉山、阿爾泰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陰山和烏拉山等山脈因為海拔高,多數(shù)為無人區(qū),也是雪豹的理想棲息地。
可現(xiàn)在,雪豹和其他瀕危物種一樣,正在慢慢滅絕。祁連山雪豹似乎也很少了。相比狼和旱獺,雪豹的減少與自然環(huán)境惡化有關(guān)。但每一個物種都在不斷地適應(yīng)自然自身的變化,有滅絕必有新生。
雪豹作為一種具有詩意,充滿象征意義的動物逐漸滅絕,對人類的精神來說,是一種巨大損失。豹子代表速度和力量,也代表獨立和自由。雪豹更以其高寒地區(qū)生存能力和生活習(xí)性,為人所仰慕與贊美。奧地利詩人里爾克的名詩《豹——在巴黎植物園》,從豹身上看到自己,看到整個人類的內(nèi)心思想和精神困境,并對人類的本質(zhì)性存在進行了隱晦而又獨特的思考。
敦煌的一位朋友說,他小的時候,聽村里一個牧羊人說,有一年冬天,他在當金山口看到過兩只雪豹,全身呈灰白色,遍體布滿黑色的斑點和黑環(huán)。毛發(fā)很長,看起來細密而又柔軟,尾巴粗大。他開始以為是狼或者豺狗。那是向晚時分,豹子可能出來捕食。他把五條牧羊狗放出后,趕著羊群急忙下山。但牧羊狗和雪豹并沒有發(fā)生沖突,兩者只是對峙了一會兒,雪豹即轉(zhuǎn)身往更高的地方奔騰而去。
雪豹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貓科動物,通常在5000米的雪線以上地區(qū)活動。它的名字也由此而來。雪豹還有草豹、艾葉豹、荷葉豹等稱謂。雪豹頭小而圓,尾巴的長度與身體基本相當,或略短??赡苁巧畹靥涞木壒?,雪豹也長著長而厚的毛發(fā)。一只成年豹體重80千克左右,體長1.3米左右。
雪豹的珍貴程度,可與大熊貓相提并論。它們晝伏夜出,每日清晨和傍晚獵食,在巢穴和領(lǐng)地活動。與狼不同的是,雪豹有著獅子一般的驕傲和獨立,不喜群居,捕獵也常獨來獨往。這種曾經(jīng)橫行雪域高山的機警、敏捷,又善攀爬、跳躍的物種,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能見到了。近年來,先后在內(nèi)蒙古阿拉善、新疆溫宿縣及托克遜縣戈壁、甘肅臨澤農(nóng)村、四川阿壩州、三江源腹地等地發(fā)現(xiàn)幾只雪豹或其蹤跡。
套用一句名言,世上所有動物的消失都是人的消失,也是整個地球的消失。雪豹作為一種特立獨行的高寒區(qū)動物,在人心和精神當中,它們是具體的象征,也是人類心靈生活的參照。由此,豹不僅是人在俗世生活中的一種參照,且也具備了靈魂性和神性。人不可及的訴諸他物,他物被賦予人的心靈和靈魂意義之后,就愈發(fā)地不可或缺。
雪豹是雪線之上勇猛與機警的肉食動物,除卻它們本身習(xí)性和能力,雪豹所攜帶的精神意味和象征意義,才是人類內(nèi)心敬仰和熱愛它們的由頭。
與雪豹同在高海拔地區(qū)生活的,還有盤羊。它們的天敵是雪豹和狼。盤羊的俗稱為大角羊、盤角羊。它們不像綿羊和山羊那樣羸弱,有著肥壯的軀體和靈敏的逃生本能。成年盤羊體長150—180厘米,體重110千克左右,毛色一般為褐灰色或污灰色。一般生活在半開曠的高山裸巖帶及丘陵,青海和甘肅祁連山境內(nèi)的盤羊的生活高度在海拔1500米至5500米之間。西藏可可西里的盤羊則大都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寒草原、荒漠、草甸等環(huán)境中生活。
大致是因為弱小,又是食草動物,盤羊和其他品種的羊一樣,喜歡群居,一般以三五只或數(shù)十只為一群生活。主要在晨昏時候活動,以禾本科、蔥屬及其他雜草為食。盤羊善于爬山,耐寒。采食時候,它們會派出一頭成年羊在高處瞭望,一旦發(fā)現(xiàn)威脅,即發(fā)出信號,以便盡快撤退到安全地帶。因為長期在高山寒冷地區(qū),盤羊極善于在懸崖峭壁上奔跑跳躍。這一點,是人類豢養(yǎng)的那些羊只所不具備的。
2008年夏天,嘉峪關(guān)一位朋友說,他在七一冰川看到了盤羊。
七一冰川在嘉峪關(guān)西南116公里的祁連山腹地,1958年發(fā)現(xiàn),大約形成于2億年前。整個冰川斜掛于坡度小于45度的山坡上,冰層平均厚度78米,最厚處達120米,冰峰海拔5150米。這是亞洲地區(qū)距離城市最近的可供人游覽的冰川。最佳時間是夏秋兩季,冰川潔白,群山蒼翠,再加上祁連高峰積雪,麗日流云,冰川四周草甸上還有繁茂的綠草和鮮花構(gòu)成的牧場,當真是一道人間美景。因為高原地區(qū)氣候無常,一天內(nèi),可感受陰晴雨雪等天氣變化,于一山之中體驗各種氣候,在一日之內(nèi)歷經(jīng)四季。
朋友說,他看到的那只盤羊站在七一冰川之上一塊巨大的巖石上,以俯瞰的姿態(tài)和眼神睥睨游客,也看著在它之下的萬物生靈。那樣子,叫人想起智慧的隱士。生活在無人區(qū)的動物都對人有一種天性的排斥。
可以說,在祁連山腹地,盤羊是最具有仙風(fēng)道骨的草食動物。如唐樂朋龜《西川青羊?qū)m碑銘》中說:“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于蜀國?!毖蚴巧裣伤?,自然被道家奉為神物。我現(xiàn)在工作所在地——成都青羊區(qū)內(nèi)的青羊?qū)m,為西南地區(qū)最大的道家圣地。揚雄所撰《蜀王本記》說:“老子為關(guān)令尹喜著《道德經(jīng)》,臨別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尋吾。三年后,老君降臨此地,尹喜如約前來,老君顯現(xiàn)法相,端坐蓮臺,尹喜敷演道法?!?/p>
不唯道家,基督教——上帝也把他的子民稱之為羊。耶穌自己為“羔羊”。羊在很多時候用來祭奠,替人類贖罪。上帝也喜歡他的信徒以“羊”祭奠他,并且尤其喜“燔祭”,即燃燒的羊肉。《圣經(jīng)》中有很多關(guān)于上帝和羊的“說法”和“闡釋”,如“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里把他們奪去。我父把羊賜給我,他比萬有都大,誰也不能從我父手里把他們奪去。我與父原為一。”“耶和華是我的牧者?!薄八I(lǐng)我到青草地上,在可安歇的水邊?!钡?。羊是和人類有著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食草動物,其肉、其皮毛和靈魂,都被人賦予意義,也被神靈所喜歡。當然,兔、牛也是。祁連山的盤羊主要分布于與北阿爾金山的銜接處,另在索爾庫里以南的南阿爾金山。朋友在七一冰川看到的盤羊,大致是夏季由北阿爾金山遷徙到嘉峪關(guān)以南祁連山腹地的盤羊。
與羊相關(guān)的,還有一個典故,即“羚羊掛角”。本意是羚羊以角掛在樹枝上睡覺,為的是安全避敵襲擊(見《埤雅·釋獸》),宋代的嚴羽在其《滄浪詩話·詩辨》中引申說:“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币粤缪驋旖莵碜C實詩境之“言有盡而意無窮”之空靈玄遠的特質(zhì)和意味。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盤羊的數(shù)量于今還比較多,不像雪豹那樣難覓蹤跡,難見其形;更不像九色鹿,只是一個傳說。
〔特約責任編輯 王雪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