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軍
教書多年,我發(fā)現,“詩意”應是一個小學語文老師身上該有的品質。我為此經常想念在我心里播下這顆種子的小學老師。她只給我上了不過兩個星期的課,我卻牢牢地記住了她。在她的課上,我第一次發(fā)現,語文課還可以上得那么恣意。她告訴我們,想象是可以有翅膀的,大自然的一切都有生命和靈性,簡單的文字可以魔術般地組合在一起變成最美的語言,那就是詩。她教我們怎樣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我們學著她的樣子,閉上眼睛,屏息凝神,果然聽到了風在輕吟,鳥在歌唱,落葉在嘆息……我那么激動和好奇,下課后一個人靜靜地靠在走廊的欄桿上傾聽秋的聲音,得意地寫下了我的第一首打油詩:“風吹樹搖動,樹葉紛紛落。疑是秋天來,秋天疑霧多。”我興沖沖地拿給她看。她鼓勵我,只要擁有一顆善感的心,以后我一定會寫出更多更好的詩。我從此帶著詩意的萌芽癡迷上了文字。
等我自己成了一名語文老師后,童年的經歷時刻提醒著我,也要做一個用詩意潤養(yǎng)孩子童心的好老師。正是這詩意的心境,才使我在平常的教育生活中,捕捉到了許多可貴的教育契機。
清楚地記得我教學生仿寫童詩《我想》的情景,“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帶著一串花苞,牽著萬縷陽光,悠啊,悠———悠出聲聲春的歌唱。我想把腳丫……”當時我想,那么優(yōu)美的語言,那么美妙的情境,如果沒有結合生活經驗的想象,學生怎么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美妙呢?可是怎么把學生帶入想象的境界?于是,在輕緩的音樂里,隨著我充滿詩意的描述,學生閉上眼睛,在想象中開始了一次春天的旅行。他們所有關于春天的印象在這一刻復蘇了,帶著被喚醒的記憶走進詩歌里。學生意猶未盡,課講完了,我就問他們想不想試著續(xù)寫這首詩,把自己關于春天的浪漫想象寫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想通過這樣的習作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一顆善感的心。
結果讓我驚喜不已。我發(fā)現自己低估了他們的想象力,第一個上臺朗讀的同學就讓我有“驚艷”的感覺。她是這樣寫的:“我想把繩子,系在白云上。借風的力量,把我吹上天空,看云兒多么柔美,聽鳥叫多么清脆,想象白云淡淡的滋味,想啊,想———悄悄地摘下一朵白云,那是我的佳肴?!庇忠粋€學生上來了:“我想把小嘴,安在蜜蜂上。帶著一串串問號點兒,飛向那春天的花叢中,采啊,采———采出滴滴春的味道。”再一個學生上來了:“我想讓風,把我吹進花朵里。聞著那迷人的花香,伴著那柔嫩的花瓣。飄啊,飄———飄到春天的懷抱。”
學生這么能寫,丟開“仿寫”這根拐杖也能行嗎?我決定乘勝追擊。我發(fā)現在他們的詩歌里,有很多同學提到了春天的味道,那么在他們小小的心里,春天到底是什么味道呢?于是我出了一道作文題《春天的味道》,讓他們寫出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他們都愣愣地望著我無從下筆,這時候,天公作美,突然響了一個春雷,我被嚇得打了一個激靈,全班學生哄笑起來:“周老師也怕打雷啊!”我不好意思地笑了,靈光一閃,多么富有深意的春雷,正好拿來做文章!于是,課堂就從春雷講開去。我問他們春雷的聲音為什么這么響亮?有的說,那是為了喚醒沉睡的大地;有的說,那是因為積蓄了一個冬天的力量……我又問,那你們從春雷中聽到了什么聲音?學生紛紛說聽到了小草發(fā)芽的聲音、萬物復蘇的聲音、希望和快樂的聲音……
于是,這節(jié)課,我從他們的詩作里品嘗到了各種春天的味道———“春的味道是暖暖的,像剛出爐的棉花糖,熱乎乎,甜蜜蜜……春的味道是金色的,是一年嶄新的開始,光芒萬丈?!薄靶▲B說,春天是樹葉的味道,淳樸中透著清新;筍芽兒說,春天是春雨的味道,涼爽中帶著甜蜜;小朋友說,春天是棒棒糖的味道,春天是田野的味道……”
一次批閱學生日記,一些學生的日記里寫到他們現在流行養(yǎng)蜜蜂。我很詫異,蜇人的蜜蜂還可以拿來養(yǎng)著玩?于是,我對孩子們說,可以拿兩只你們養(yǎng)的蜜蜂給我瞧瞧嗎?話音未落,一雙粉嫩的小手就端著一個盒子小心翼翼地走來了。我有點不敢打開盒子看,學生鼓勵我:不怕,不會蜇人的!我屏住呼吸打開盒子一看,這哪是蜜蜂?分明是一只只黑不溜秋的蒼蠅!
我忍不住大笑起來,決定拿這小小的“蜜蜂”來做點文章。
我仔細地端詳著眼前的“蜜蜂”。我的專注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許多學生都湊到講臺前來了。我說:“你們怎么把蒼蠅當蜜蜂來養(yǎng)?”學生有意見了,紛紛叫著,是蜜蜂!我懷疑地說:“真的是蜜蜂嗎?誰有理由說服我?”一雙雙小手舉起來了,大家都在激動地嚷嚷。他們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來。有的說,他們養(yǎng)的蜜蜂只吃糖,所以肯定是蜜蜂;還有的告訴我,蜜蜂向往光明,蒼蠅喜歡黑暗,她剛才做過實驗,把養(yǎng)的蜜蜂放出來,這些蜜蜂直往日光燈那兒飛去,所以它們肯定是蜜蜂。這一點太有說服力了!
我似乎被他們“說服”了,但還不忘推波助瀾地問一句:“那它們?yōu)槭裁春蜕n蠅長得這么像呢?”這時我總算見識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有的說這些被養(yǎng)的蜜蜂都是人工催生的,不是自然生產的,所以長得像蒼蠅;有人說它們沒有采過蜜,所以變異了,變得像蒼蠅;還有的說,它們也許本來就是蒼蠅和蜜蜂的結合體……
我沒有給這次辯論下結論,因為我覺得對于這些學生而言,被養(yǎng)的昆蟲是蜜蜂還是蒼蠅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從這次辯論中悟到了什么。第二天,我從他們的日記中讀到了這些閃光的句子:“經過這次辯論會,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我們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這樣才能‘玩出名堂!”“從這次辯論賽中,我明白了,只有細心觀察,有自己的觀點,敢于挑戰(zhàn)權威才是最棒的!”
讀到這些句子,你難道不覺得在詩意的發(fā)現中滋養(yǎng)出來的童心,散發(fā)著好奇求知的迷人魅力嗎?我想,長期被如此濃濃的詩意氤氳著,孩子們一定能熏陶出一顆顆玲瓏剔透的錦繡文心。
(作者單位:株洲市蘆淞區(qū)樟樹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