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斌
摘要:從古至今,練習對學習來說猶如吃飯不能少了筷子般重要,在各個領域的學習都需要通過練習來進行掌握,故練習非常重要。練習題的設置對老師來說是用于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工具,對學生來說是通過練習題達到知識的完全掌握。練習題與學習密不可分,相輔相成。
關鍵詞:巧設練習;小學;數學練習;設計
引言:
現代教學中已不再是讓學生“死讀書,讀死書”的教育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因其特定的靈活性,對小學生的思維開拓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如何巧妙的設計練習題對小學數學老師來說非常重要,是提高教學水平的必經之路。
一、巧妙設計練習題的重要意義
適量的練習,對小學生活躍思維很有幫助;對學習任務的完成也起到了監(jiān)督作用。小學數學老師設置練習題的目的是讓小學生通過對練習題的訓練掌握數學課堂教學知識,并加以運用。在這一過程中,小學生進行適量的練習,形成知識點的條件反射能力,最終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它能促進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創(chuàng)新,還有利于數學知識的鞏固,為學習數學知識奠定基礎,從而推動了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練習題設計時的具體方法
(一) 題形多變,一題多問。
首先在題型設置上。小學數學因其特殊的開闊性,需要活躍小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以達到知識點的掌握鞏固。數學老師在設置練習題時,可以一道題設置多個問題,問題包括縱向的、橫向的、逆向的等。例如:金興學校的中國舞蹈團一共有38人,街舞團有34人,拉丁舞蹈團有35人。學校的中國舞蹈團、街舞團和拉丁舞蹈團共有多少人;中國舞蹈團、街舞團人數的總和比拉丁舞蹈團多多少人;要想使街舞團和拉丁舞蹈團的人數和是中國舞蹈團的2倍,還需增加幾人。上述類型的練習題通過多方面反復訓練,以達到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方面思維的縱向、橫向、逆向發(fā)展,促使學生最終掌握知識點并加以靈活運用[1]。
(二)解題方式靈活,一題能多解
數學知識的解題方式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多樣的,它因學生的思考方式各異,答題方法也相異。小學數學老師在設置練習題時就要注意這個問題,題形要靈活多變,解題思路也要設置的寬廣靈活。例:兩輛貨車同時從A、B兩地相對出發(fā),5小時后到達相同位置。其中一輛貨車的平均車速是55千米每小時,另一輛貨車的平均車速是45千米每小時,A、B兩地距離是多少千米?在解題時可通過以下思路來解題:
1、先算出兩車1小時行駛的距離之和,再用時間乘以1小時開出的距離之和,就能得出A、B兩地之間的距離。
【解法】兩貨車1小時行駛的距離之和
55+45=100(千米)
A、B兩地之間的距離
100×5=500(千米)
綜合運算:(55+45)×5
=100×5=500(千米)。
2、先分別算出貨車5小時行駛的距離,再算出兩貨車行駛的距離和,就算出A、B兩地的距離了。
【解法】其中一輛貨車5小時行駛的距離
55×5=275(千米)
另一輛貨車5小時行駛的距離
45×5=225(千米)
A、B兩地之間的距離
275+225=500(千米)
綜合運算: 55×5+45×5
=275+225=500(千米)
3、A、B兩地的距離除以相遇所用的時間,得出兩輛貨車1小時的車速之和。由此得出A、B兩地之間的距離。
【解法3、】設A、B距離x千米。
x÷5=55+45
x=100×5
x=500
以上例題的解法還有很多。這需要小學生在練習中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識,并加以自己的思維進行靈活運用[2]。小學生在通過一題多解練習題的訓練下能充分調動自身的數學思維,對知識點的掌握也將更加牢固。有助于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加強,為學習更多的知識奠定基礎。
(三)題型突出課本重點
小學生練習習題的目的是掌握課本知識。這就需要老師在設置練習題時,將課本重點融入到練習題中,進一步加深小學生對課本重點知識的理解和訓練,達到知識的掌握鞏固及運用的目的[3]。例如:小學生在學習和倍問題后,老師可以布置這樣的練習題:“小明、小紅、小丁三人的年齡和為36歲,小紅的年齡是小明、小丁年齡和的一半,小紅今年多少歲?”
解題:小明、小丁的年齡和是小紅的3倍,那么小明、小紅、小丁的年齡和等于小紅的4倍,故小紅的年齡為36÷4=9(歲)
小學生通過練習題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以達到課本知識的完全掌握的目的,對充分調動小學生的自主思維也有極大的幫助,為課本知識的延伸提供基礎知識 。
(四)題型設置由易到難,合理適量
小學數學老師在設置題型時要遵循題量適度,題型由淺入深的原則。通過適量的練習題進行練習,練習題的知識點層層相扣,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到知識點,并最終掌握。例:找出以下規(guī)律
1 2 4 8 16( )
18 20 24 30 ( )
6、9、3、24、26、( )、119
小學生因其自制力較差,導致耐心有限,所以練習題不宜設置過多,在適量的練習題中穿插重點知識,并且練習題均由淺入深,讓小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獲得自信。有利于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探知興趣,更有利于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五)題型設置貼近生活,保留自主創(chuàng)新的空間
知識均來源于生活。數學常讓人產生一種深奧的感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更需注意這個問題[4]。老師在設置練習題時要回歸生活,在生活中取材,拉近學生的距離感,并給學生預留自主創(chuàng)新的空間。例如:“小明從外婆家到超市,如果每分鐘走45米,需要走8分鐘;如果以每分鐘60米的速度前進,需要6分鐘,小明外婆家到超市有多少米?算算小明要到900米外的菜市場需要多少分鐘?”目的是讓小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通過自己的思維創(chuàng)造運用到數學問題中并解答。
三、 結束語
數學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是拓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直接途徑,有助于課本知識的鞏固并加以靈活運用,能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思維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學習打下基礎,有利于身心發(fā)展,起到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秀玲.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6):72-72.
[2]陳樺.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提升數學素養(yǎng)——淺談小學數學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8):00211-00211.
[3]袁會.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思考與探索[J].讀寫算:教師版,2017(41):241-241.
[4]顏紅,朱志輝.巧設練習,精彩課堂的催化劑——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課的有效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2):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