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愛連
要想學業(yè)上取得成功,天賦固然重要,但智商高的學生學習成績不一定很出色;相反有的學生智力一般,學習成績卻很好。究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這些主導學習的非智力因素其實就是學習習慣。
一、數學學困生與不良數學學習習慣的關系
我校地處農村,生源復雜,辦學條件相對落后,學生家庭環(huán)境不佳,導致學困生偏多。通過開學初的觀察,我發(fā)現我所任教的四年級兩個班數學學困生的形成與其良好學習習慣的缺失有很大的關系。他們的父母大多到城里打工或在附近工廠上班,孩子的接送與教育都交給了老人,祖輩溺愛使得一部分學生從小就沒有養(yǎng)成刻苦耐勞的習慣。他們貪玩、怕累、怕難、依賴性強,養(yǎng)成不愿動腦的不良習慣。一、二年級的生活和學習都有家長和老師非常細心的照顧與管理,但隨著孩子長大,家長工作繁忙,逐漸疏于照顧與管理,孩子就會養(yǎng)成一些不良習慣。眾所周知,數學學習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容易就掉隊了,導致形成數學的學困生。
二、在課堂上培養(yǎng)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策略
1. 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積極貫徹“精耘學業(yè)良田 收獲幸福人生”的辦學理念,認真踐行“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校訓,帶頭積極開展精耘教育“金穗”系列評價體系,注重評價的發(fā)展性,注重評價要深入每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每天小組長登記好本小組得到的“金谷子”,每周班長登記各小組的得分,教師每周一小結,每月評出“金穗小組”“金穗學生”。這種評價方法,激發(fā)了每個小組的成員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讓他們都愛上數學課。
2. 培養(yǎng)認真聽的習慣。我要求學生課堂上不僅要專心聽老師講述和提問,還要專心聽同學的回答,與自己想的對照,然后對同學的答題進行評價和補充。也是利用我校精耘教育“金穗”系列評價體系,小組成員都能認真聽老師講課和傾聽同學答題的小組立刻獲得“金谷子”。如此堅持下來,同學們養(yǎng)成了課堂上認真聽講的好習慣,連學困生也很配合地留心聽課了。
3. 培養(yǎng)細心答題、自覺檢查的習慣。在數學教學中,我會布置一些容易出現計算錯誤的題,如小數乘除法等,讓學生反復計算和驗算;我還把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作為判斷題讓學生判斷;對學生能運用簡便計算方法給予表揚。我還要求學生設置一本錯題集,把自己做錯的題目收集起來。通過一系列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細心答題、自覺檢查的良好習慣。
4. 培養(yǎng)動手操作的習慣。教學中讓學生養(yǎng)成畫一畫、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習慣。如講圖形的變換時讓學生擺一擺小正方體;認識面積單位,可以讓學生剪一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有多大;教學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公式,可以讓學生做一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也可以摸一摸、折一折等。在操作的過程中開拓了空間思維,具體而印象深刻,比死記硬背強多了。
5. 培養(yǎng)邏輯推理的習慣。推理能力是—種重要的數學能力。根據新課程標準編寫的小學數學教材突出了推理能力的訓練,把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教學和數學基礎知識教學緊密結合,相互促進,促使學生學好數學。例如,闡明除法的性質,可以運用到小數除法的計算;整數加減法,在小數加減法中同樣適用;從長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可以推導到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等。
三、在家庭中培養(yǎng)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策略
1. 培養(yǎng)課后復習的習慣。為了加快知識接受的速度,課后整理復習是非常必要的。小學生自覺性較差,需要家長督促其養(yǎng)成先復習當天學習的知識,再做作業(yè)的習慣。長此以往,學生不僅能學會復習整理,而且自學能力會有很大提高。
2. 培養(yǎng)課前預習的習慣。家長指導孩子通讀數學內容,動筆畫、圈知識要點,了解主要內容。學生在通讀內容的過程中,從整體上了解了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對不理解的問題先思考一番。如此預習,到第二天的新授課時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我要求家長從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書寫習慣入手,書寫時要求規(guī)范、美觀端正,卷面一定要整潔。字體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也就端正了。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嚴謹、細心品質的形成,更對數學學習的全過程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