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霞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都希望能把自己心中的每一個好詞,一個好句,一篇美文,一個名篇,都向?qū)W生傾囊相授,但往往又苦于學生的不“領(lǐng)情”而大動干戈,勞氣傷神。如何才能應(yīng)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要老師花一點心思,在行為上履行“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的理念,把眼光放遠點,心胸更寬一些,給學生寬裕一點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的視域更寬闊點,讓學生的學習、生活有趣點,這樣更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關(guān)鍵詞:善用;閱讀;思考;花開
作為老師,我們要相信,學生是有靈性的,是有可塑性的,只要稍微點拔,就能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只要我們耐性的等待,那一個個花蕾定能綻放。
一、善用課前五分鐘
課間的十分鐘是學生調(diào)節(jié)的最佳時間,但卻是最讓老師頭疼的事。因為學生一下課,就會在走廊瘋跑,把課堂40分鐘的壓抑全部釋放出來,到下節(jié)課上課鈴響了,還意猶未盡,心還不能平息。如果老師立刻講課,那只會對著亂哄哄的課堂說教,收不到一點成效;如果看到這“熱鬧”場面,氣上心頭,對著學生狂轟濫炸一番,課堂上取得了暫時的平靜,但老師元氣大傷,學生也沒了心情,結(jié)果一節(jié)課下來,只有老師一人在唱“獨角戲”,就像“老牛拉破車”,老師沒氣,學生沒勁。如何解決這頭疼的難題?既不讓老師勞神傷氣,又不會打擊學生的士氣。我在課堂上向?qū)W生說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老師覺得你們已經(jīng)是五年級的學生了,應(yīng)該有很強的自覺性。那怎樣能檢查到這種自覺性呢?要老師提醒嗎?要班干部監(jiān)督嗎?老師認為都不用,我相信你們能自我約束,教師只提一個要求:就是上課鈴響了,我們的讀書聲能跟著一起響,可以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我這方法還管用,大部分學生都響亮地回答“能行”。個別幾個看到大勢所趨,也一起附和,教師“打蛇隨棍上”,“那這考驗就從明天開始。”“好!但我們可以讀什么?”“可以讀《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0首》、《弟子規(guī)》、《論語》、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日積月累等。具體讀什么由你們自己定?!?/p>
作了一番的動員,老師不就是了事,真的把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老師還是要來監(jiān)管的。上課鈴響了,老師就要出現(xiàn)在課堂內(nèi),不是來批評,而是來大力贊揚。“你看某某多自覺,把與老師的承諾記牢了。”“你看某某讀得多響亮?!薄澳憧茨衬匙x得多投入?!崩蠋熞痪滟潛P,勝過大量的興奮劑,被贊的讀得更大聲,沒被表揚的立刻也拿起了書本,加入到讀書的大潮中。五分鐘后,老師就要叫停,并要對這課前讀書進行一次簡單的小結(jié),當然還是以贊為主,給學生大派“糖果”,學生心里甜滋滋的,下一次就會更積極,上課鈴聲沒響,要讀的書本早就準備好了。
現(xiàn)在,課前讀書已成了我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讓人開心的是,鈴聲還沒響,只要老師提前到課堂準備,響亮的讀書聲就是學生對你最好的歡迎詞。
二、還學生閱讀思考的時間
課堂40分鐘是個常數(shù),如果教師講得多,分析得多,留給學生的讀書時間就少了,甚至會出現(xiàn)學生學完課文還讀不通課文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要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摒棄過去那種從頭到尾的串講串問,把盡可能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閱讀、去思考,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讀書狀態(tài),加深理解和體驗。這樣學生便從被動地接受中解脫出來,回到應(yīng)有的主體地位。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時,針對“同一首詩,為什么父母會有截然相反的評價”這一問題,同學們展開了積極的探究性閱讀。發(fā)表個人理解和感受時,有的說,“巴迪年僅七八歲就能寫詩,母親看到兒子這么小就有佳作,當然興奮不已,因此稱贊‘精彩極了”;有的說,“從巴迪迫不及待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巴迪焦急地等待父親回來,是多么希望得到父親的表揚,為下文父親的評價作鋪墊,形成反差,同時可以看出巴迪是一個十分上進的孩子”;有的說,“父親的評價不切實際,對于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有些苛刻,甚至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還有的說,“父親十分民主,他說‘哪條法律規(guī)定巴迪一定要成為詩人是希望孩子自然發(fā)展,我就希望爸爸、媽媽能這樣對待我”……學生們的思路打開了,思維“動”了起來。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特見解,發(fā)展求異思維。這樣,學生與教師、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就會敞開心扉。正是在這一系列閱讀實踐中,使得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實踐了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三、引導學生“想”開來
《新課標》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無疑指明了只有多讀書,才能把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在語文課上,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guān)注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受到的情感熏陶,獲得的思想啟迪,并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教學《新型玻璃》一文,課文講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各類發(fā)明創(chuàng)造也在不斷出現(xiàn)。教師引導學生想像,假如你是一名發(fā)明家,你會為人們發(fā)明創(chuàng)造一種怎樣的產(chǎn)品,解決人們生活中的困擾?學生興奮不已,紛紛發(fā)表個性見解:我要發(fā)明音樂玻璃,這樣人們隨時都能聽到自己心中最美的音樂;我要發(fā)明空氣凈化玻璃,這樣我們就能生活在清新的環(huán)境中,不用受到各類污染空氣的毒害;我要發(fā)明聲控玻璃,只要向它發(fā)出指令,玻璃就會出現(xiàn)各種美麗的畫面……學生創(chuàng)造的火花迸發(fā)開來,匯成了一首首優(yōu)美動聽的童年詩篇。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發(fā)揮,并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創(chuàng)新的成功和喜悅。
課堂本來就是一塊教育的芳草地上,老師們在這里默默揮灑辛勤的汗水,孕育幼苗,都期望其能綻放,結(jié)果。只要我們給他們充足的雨露,燦爛的陽光,還有耐心的等候,這花兒總會在陽光之下,風雨之后傲然綻放。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教師教學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