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瓏,時軍波,徐 娜,李 囡,丁秋月,丁 寧,胡志文
(1. 山東省科學院 山東省材料失效分析與安全評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濟南 250014;2. 香港城市大學 物理及材料科學系,香港 999077)
GCr15是一種合金含量相對較少、應用最廣泛的高強軸承鋼,它常被用來制作軸承套圈、滾珠和其他機械構件[1-2]。經過淬火加低溫回火后GCr15鋼具有較高的硬度和較好的接觸疲勞性能、均勻的組織、良好的尺寸穩(wěn)定性、耐磨性和耐蝕性等優(yōu)點。
耐蝕性是軸承類型選擇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關于軸承鋼腐蝕機理的研究已有較多文獻報道[3-6]。LU等[7]研究發(fā)現離子注入可以大大提高GCr15鋼的耐蝕性。XIE等[8]的研究表明,一定的回火處理可以有效減緩GCr15鋼的腐蝕速率。QIAN等[9]發(fā)現Cr可以有效增強耐候鋼的耐大氣腐蝕能力,且當Cr含量在0.8%~9.0%(質量分數)時,耐候鋼的耐蝕性隨Cr含量的增加而提高。FU[10]研究了熱軋GCr15鋼的顯微結構和腐蝕機理,發(fā)現熱軋GCr15鋼晶界處最先發(fā)生腐蝕,這是因為熱軋導致Cr和C形成鉻的碳化物,晶界附近鉻原子減少,形成貧鉻區(qū),從而使晶界處的耐蝕性變差。陳薇等[11]研究了軸承套圈表面產生小孔腐蝕的機理,結果表明在一定溫度、濕度和侵蝕性陰離子的作用下,軸承套圈表面化學或物理性質不均勻的區(qū)域會不斷發(fā)生吸氧腐蝕,從而導致小孔腐蝕。經過淬火加低溫回火的GCr15鋼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有關其腐蝕行為的研究還鮮見報道。
本工作對GCr15鋼進行淬火加低溫回火的熱處理,利用體式顯微鏡、電子探針等手段研究了熱處理后GCr15鋼在常溫3.5%(質量分數)NaCl溶液中腐蝕后的組織變化和腐蝕行為。
試驗材料為經球化處理直徑為15 mm的棒狀GCr15鋼,其化學成分符合GB/T 18254-2002《高碳鉻軸承鋼》標準對于GCr15鋼化學成分的要求,如表1所示。對棒狀GCr15鋼進行熱處理(淬火加低溫回火),熱處理工藝:860 ℃保溫30 min→油冷→180 ℃保溫2 h→空冷。分別將熱處理和未熱處理的GCr15鋼棒材加工成直徑為3 mm、長度為10 mm的試樣,然后用400號、600號和1 000號砂紙逐級打磨試樣表面,最后用3 μm的拋光液對試樣進行拋光。為了方便表述,將未熱處理的GCr15鋼標記為GCr15-1試樣,熱處理后的GCr15鋼標記為GCr15-2試樣。
在常溫下將試樣放入3.5%(質量分數,下同)
表1 GCr15鋼的化學成分及其標準(質量分數)Tab.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Cr15 steel and its standard (mass fraction) %
NaCl溶液中腐蝕,腐蝕不同時間后取出試樣,用蒸餾水和無水乙醇依次沖洗后吹干。用金相顯微鏡觀察GCr15鋼的顯微組織,用蔡司smartzoom5型體式顯微鏡觀察GCr15鋼的表面腐蝕形貌,用島津EPMA1600型電子探針分析GCr15鋼腐蝕后的元素分布情況。
從圖1中可以看到:GCr15-1試樣的組織為球狀珠光體; GCr15-2試樣的組織為回火馬氏體加殘余奧氏體。這表明GCr15鋼經過淬火加低溫回火后其組織發(fā)生了變化,從球狀珠光體轉變?yōu)榛鼗瘃R氏體加殘余奧氏體。
(a) GCr15-1試樣 (b) GCr15-2試樣圖1 GCr15-1和GCr15-2試樣的顯微組織Fig. 1 Microstructure of specimens GCr15-1 (a) and GCr15-2 (b)
從圖2中可以看到:在NaCl溶液中腐蝕5 min后,GCr15-2試樣表面出現黑點,疑似該處發(fā)生了嚴重腐蝕;腐蝕10 min后,GCr15-2試樣表面相同位置未見黑點,因此腐蝕5 min后出現的黑點并非腐蝕所致,但腐蝕10 min后在其他區(qū)域出現了黑點(見圖中方框),疑似發(fā)生了嚴重腐蝕。因此,將圖2(b)中方框區(qū)域放大,并連續(xù)觀察該區(qū)域隨腐蝕時間的變化情況,結果如圖3所示。
從圖3中可以看到:圖2(b)中的黑點為嚴重腐蝕區(qū),但最先發(fā)生嚴重腐蝕的區(qū)域,其面積變化不大,隨著腐蝕時間的延長,嚴重腐蝕會從多個位置發(fā)生,而不是從最先發(fā)生嚴重腐蝕的區(qū)域向外擴展。這可能是由于材料中存在元素分布不均勻、夾雜物等誘發(fā)腐蝕的活性點,導致該區(qū)域很快發(fā)生嚴重腐蝕形成黑點,之后由于殘余奧氏體的阻礙作用使腐蝕無法繼續(xù)擴大。從圖3中還可以看到,嚴重腐蝕區(qū)域以外的其他區(qū)域也發(fā)生了腐蝕,但腐蝕較輕,這些區(qū)域腐蝕后的表面形貌和組織與圖1(b)相似。以上結果表明,回火馬氏體耐蝕性較差,因此腐蝕較嚴重,而殘余奧氏體耐蝕性較強,因此腐蝕較輕。
(a) 5 min
(b) 10 min圖2 腐蝕不同時間后GCr15-2試樣的表面形貌Fig. 2 Surface morphology of specimen GCr15-2 corroded for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對腐蝕240 h后GCr15-2試樣表面最初發(fā)生腐蝕位置進行元素分布掃描。從圖4中可以看出:腐蝕區(qū)域中Fe的含量明顯減少,而Cr、C和O三種元素的含量明顯升高。GCr15-2試樣的組織為回火馬氏體加殘余奧氏體?;鼗瘃R氏體中含有的主要元素為Fe和C,耐蝕性較差,因此腐蝕從回火馬氏體開始。回火馬氏體之間由殘余奧氏體填充,殘余奧氏體中含有較多的Cr,其常溫耐蝕性較好,可以起到延緩腐蝕的作用。GCr15鋼中的Fe和C組成原電池,形成吸氧腐蝕。其反應為
(1)
(2)
通過吸氧腐蝕,基體中的Fe逐漸變?yōu)槎r鐵并溶解到NaCl溶液中,而C和Cr元素并不發(fā)生溶解,最終導致該腐蝕區(qū)域C和Cr元素含量增加。另一方面,Cr很容易被氧化形成Cr2O3,從而阻止腐蝕的進行。但是從圖3(b)中可以看出:高鉻區(qū)并不連續(xù),因此形成的Cr2O3氧化膜也不完整,對基體的腐蝕僅僅起到了一定的延緩作用,而不能完全阻止基體的腐蝕。
為了進一步確認上述結果,對腐蝕240 h后GCr15-2試樣的截面進行元素分布掃描。從圖5中可以看到,GCr15-2試樣截面的元素分布與其表面元素分布一致。對比圖5(b)和圖5(d)中黑框對應的位置發(fā)現,高鉻區(qū)后方的基體未發(fā)生氧化,而其他區(qū)域的基體發(fā)生了明顯的氧化。這同樣是由于腐蝕表面的Cr與O發(fā)生反應形成了氧化膜,從而阻止了后續(xù)基體的腐蝕,但由于Cr含量較少,不足以在腐蝕表面形成完整的Cr2O3的氧化膜,因此只能對腐蝕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
(a) 10 min (b) 15 min (c) 20 min
(d) 30 min (e) 40 min (f) 50 min圖3 腐蝕區(qū)域(圖2中方框區(qū))的演變過程Fig. 3 Evolution process of corrosion area (box area in figure 2)
(a) Fe分布(b) Cr分布(c) C分布(d) O分布圖4 腐蝕240 h后GCr15-2試樣表面的元素分布Fig. 4 Element distributions on the surface of GCr15-2 specimen corroded for 240 h:(a) Fe distribution; (b) Cr distribution; (c) C distribution; (d) O distribution
(a) Fe分布(b) Cr分布(c) C分布(d) O分布圖5 腐蝕240 h后GCr15-2試樣截面的元素分布Fig. 5 Element distribution on the cross-section of GCr15-2 specimen corroded for 240 h:(a) Fe distribution; (b) Cr distribution; (c) C distribution; (d) O distribution
(1) 球化處理GCr15鋼的組織為球狀珠光體,經淬火加低溫回火后其組織轉變?yōu)榛鼗瘃R氏體加殘余奧氏體。
(2) 熱處理后GCr15-2鋼的局部會發(fā)生嚴重的腐蝕,這是由于這些區(qū)域存在誘發(fā)腐蝕的活性點。
(3) 淬火加低溫回火GCr15-2鋼會發(fā)生吸氧腐蝕,腐蝕起始于回火馬氏體,回火馬氏體之間的殘余奧氏體具有較強的耐蝕性,對基體的進一步腐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