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天,我懷著從軍報國的理想走入部隊,兩年間我接觸到不少抗戰(zhàn)影片和書籍,也會時常想起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閱兵時抗戰(zhàn)老兵方隊中,令人感動的那一張張滄桑堅毅的面孔。不過,總覺得這些事離我比較遙遠。2017年我考入軍校,沒想到入校伊始的一節(jié)《抗戰(zhàn)精神·中國力量》講座,讓我和抗戰(zhàn)、黃埔結緣。
記得在講座上,教員講到中國軍民在抗戰(zhàn)中的巨大犧牲時,講到抗戰(zhàn)老兵的付出與奉獻時,他的聲音哽咽了,而我的淚水也無聲淌下;也是在這次講座上,我第一次知道有志愿者專門關愛抗戰(zhàn)老兵,而老兵們也特別珍視這種來自社會的認可與尊重。我心里似乎也有了隱約的一絲牽掛。
接下來一個學期的忙忙碌碌,軍需專業(yè)的諸多課程,各種軍事訓練和考核,伴著成長的歡樂與憂傷,不經意就到了2018年的春節(jié)。入伍3年來第一次回家過年,闔家團聚的日子非常開心,而我心底那顆牽掛的種子也在飛快地生長,是什么呢?……是老兵!對,就是那些已成為耄耋老人的抗戰(zhàn)老兵。我也想像志愿者那樣去看看他們。
起初,我不敢告訴家人自己的想法,怕他們因為我本來就少得可憐的假期還要去做別的事情而感到傷心。但當媽媽聽我猶猶豫豫地說出想法時,她給予了我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她為我洗好、熨展了軍裝,說穿著軍裝去,不僅僅是看望抗戰(zhàn)老兵,更是一名當代軍人向前輩的致敬和學習。
在家人的支持下,我開始尋找老家河南商丘的抗戰(zhàn)老兵:通過互聯(lián)網搜尋抗戰(zhàn)老兵的新聞;聯(lián)系報道過抗戰(zhàn)老兵的新聞媒體;拜托長輩親友們幫忙打聽;自己也各處咨詢……然而數日過去,卻一無所獲。最后我想,假如為我們講座的資深志愿者蒲教員也沒有辦法的話,就真的只能遺憾作罷了。不料柳暗花明,教員恰好與河南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相熟,在也曾是軍人的同學會工作人員郝娜的熱情協(xié)助下,我很快拿到了商丘市民權縣黃埔老兵徐永振的聯(lián)系辦法,撥通老兵孫女電話那一刻,真是激動不已。
我的兩位中學同學一直幫我尋找抗戰(zhàn)老兵,聞訊后也都趕來,我們一起為老兵準備了禮品,我還就關愛抗戰(zhàn)老兵的注意事項、口述歷史資料采集的方法等問題詳細咨詢了教員,收到很多有益的建議。萬事俱備,2018年2月24日,農歷大年初九,我身著軍裝和兩位同學一起,驅車兩個小時,從商丘市區(qū)趕赴民權縣尹店莊石柱村徐永振老人家中。
徐 永 振,1926年2月 生,1942年考入黃埔軍校第19期,畢業(yè)后分配至騎兵第2軍軍部擔任無線電員,直至抗戰(zhàn)勝利。我向老兵爺爺說明了來意,92歲的他拉著我的手,看著我一身軍裝目不轉睛。也許是想起了70多年前他自己那段難忘的軍校歲月,老兵要為我們唱黃埔軍校校歌。他告訴我,盡管已經90多歲了,但校歌的歌詞,他一個字都沒忘記,也一個字都不會忘記。接著,老兵立正站好,隨即略帶著口音的歌聲響了起來:“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主義須貫徹,紀律莫放松,預備作奮斗的先鋒。打條血路,引導被壓迫民眾,攜著手,向前行,路不遠,莫要驚,親愛精誠,繼續(xù)永守。發(fā)揚吾校精神!發(fā)揚吾校精神!”
我凝視著老兵的眼睛,他的眼神特別堅定;我傾聽他唱出的每一個字,字字鏗鏘。唱著校歌的老兵,不再是一個年近百歲的老人,而是當年血氣方剛的士兵。他用軍人的姿態(tài),不屈的神情,和一顆不被歲月消磨的赤子之心去唱這首歌。在歌聲里,我聽到時光留下的足跡,聽到歷久彌堅的力量,聽到抗戰(zhàn)的槍林彈雨,聽到了前輩軍人的舍生忘死、救國救民的初心。歌聲感動了大家,更感染了我,于是我也起身立正,向老兵回唱一首母校的《武警工程大學之歌》。革命軍人的理想和信念跨越了時代,把我和老兵聯(lián)系在一起,
歌罷,老兵為我們講述了他的抗戰(zhàn)故事。在經歷過一段艱苦的黃埔求學經歷后,他被分配到騎兵第2軍軍部,安排從事通信工作。當時,無線電員分譯電員和報務員兩種,他主要負責收電報和破解工作?!半妶蠛忻艽a和明碼,英文和數字報等等,電信訊號隨著電報機滴答的聲音轉變成通訊信息……”講到這些,老兵的眼神充滿了驕傲。“通信工作不是前線打仗,但也非常重要,軍長也時常到我們這里查看電報呢!”抗戰(zhàn)中,徐永振跟隨部隊轉戰(zhàn)多地,“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身為騎兵部隊的一員,他自然也有自己的戰(zhàn)馬。“馬是有靈性的,認得主人,別人使喚不動我的馬?!闭f到這里,老兵有些得意地笑了。
身處軍部的徐永振也負過傷。一次戰(zhàn)斗中,他的手指被炸傷,當時情況危急,甚至沒有時間進行處理,好在傷勢不重,沒有造成大的損害。說到此處,老兵感慨萬千:“那么多人因戰(zhàn)爭而失去生命,我只被炸傷手指,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我拉起老兵受傷的手,歲月似乎已經抹平了曾經的傷痕,但前輩們的犧牲奉獻不會被人們忘記。
20世紀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者用槍炮敲開了中國大門。在這民族存亡危難之際,一大批熱血青年挺身而出奔赴戰(zhàn)場。面對兇殘的日寇,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阻擋敵人侵略的腳步。他們燃燒自己的生命照亮了中華民族的希望,他們是最可愛的人。聽老兵說,他的黃埔同學大部分都已經離開人世了;村里前幾年還有四五位抗戰(zhàn)老兵,現在也只剩他一個了。時間在流逝,抗戰(zhàn)英雄加速“歸隊”,我們能做的就是了解老兵,關愛老兵,盡力溫暖他們最后的歲月,傳承和發(fā)揚他們身上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
歷史記載著往昔也昭示著后人。作為新時代的軍人,我會銘記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會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記得教員講過“一代軍人有一代軍人擔當,一代軍人有一代軍人使命”,那么,我們這一代革命軍人的使命與擔當,就是在新時代軍隊和國防建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一個強大的祖國而奮斗。
離開時,我肅立于徐永振老兵身前,向他致以莊嚴的軍禮。當我舉手敬禮的時刻,老兵下意識地脫下帽子,放下拐杖站起來。那一瞬間,我看到的不是一個滄桑的身影,不是一個年邁的老者,我看到的是一位中國軍人,歷經戰(zhàn)火磨礪和歲月蒼茫的真正軍人。據說幾乎每位抗戰(zhàn)老兵都會在受禮時起身或回禮,我很難想象那段充滿硝煙的歲月,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銘刻了怎樣深厚的記憶,但我想,也許這個軍禮,可以把步履蹣跚的老人,帶回到他的青春歲月,讓他重新感受在戰(zhàn)火中燃燒的激情,或者這就是所謂的“老兵不死”吧。
向所有抗戰(zhàn)老兵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