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研究小果型西瓜無土栽培技術,通過設置基質與椰糠不同比例配比,開展不同基質配比對小果型西瓜生長、產量和品質影響的試驗研究。結果表明,處理4(V基質:V椰糠=7:3),平均株高、莖粗和葉綠素相對含量最大,分別達到158.33cm、8.14mm和60.11;果實品質和產量方面,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處理4的最高,且與其他處理存在顯著差異;處理4折合667m2產量最高,為4728.07kg,處理1次之,折合 667m2產量為4310kg,兩者無顯著性差異,但與其他處理存在顯著差異;抗病性方面,處理4整個生育期內未出現(xiàn)枯萎病染病植株。因此,處理4在植株株高、莖粗、最大葉面積、相對葉綠素含量,成熟期果實品質、折合667m2產量、果實風味以及植株抗病性等指標方面綜合表現(xiàn)較好,可推薦使用。
關健詞:小果型西瓜;基質;品質;產量
無土栽培比土壤栽培具有許多優(yōu)點,近幾年來蔬菜無土栽培面積發(fā)展呈直線上升趨勢。一般無土栽培的類型主要有水培、巖棉培和基質培3大類。據統(tǒng)計,世界上90%的無土栽培都采用基質栽培形式[1]。無土栽培的作物生長快,產量高,如番茄、黃瓜等作物的產量比土壤栽培高1倍以上;可免除土壤污染,生產出清潔衛(wèi)生、少污染、無公害、品質好的產品;由于不需要進行土壤耕作、整地、施肥、中耕除草等,田間管理工作大大減少,不僅能節(jié)省用工,同時勞動強度亦不大,能大大改善農業(yè)生產的勞動條件,有利于省力化栽培,可以避免土壤連作障礙的發(fā)生[2]。隨著我國無土栽培技術日趨成熟和完善,其在農業(yè)生產上的推廣與應用也步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特別是21世紀以來無土栽培面積也隨之迅速增加,全國無土栽培面積超過了1100hm2[3]。椰糠擁有類海綿體結構,可作為優(yōu)秀的基質原料。椰糠纖維含有大量空隙結構,能吸收其自身質量9倍的水分,同時保持良好的通氣性,有益于植物根系的生長,是一種新型的無土栽培基質[4]。我國的專家、學者己對瓜菜無土栽培做了大量的研究與試驗,張保東等[5]研究了連棟溫室小果型西瓜吊蔓無土栽培技術,但目前對椰糠做基質栽培小果型西瓜的報道仍然較少。筆者以椰糠與基質的不同配比為研究對象探索小果型西瓜無土栽培技術,以期為無土栽培應用提供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點
北京市大興區(qū)農業(yè)科技成果展示基地連棟溫室,長50m,寬24m,高5m。采用高碑店生產0.12mm PO膜罩棚。
1.2 供試材料
供試作物:接穗為‘航興天秀2號,由北京市大興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站選育的小果型西瓜雜交1代品種。全生育期90d左右,果實發(fā)育期28d左右。植株長勢強,出苗壯且齊,易坐果,紅肉綠底花皮,果實近圓形,瓤質酥脆,質細可口,較耐貯運,單果質量1.5~2.0kg。嫁接砧木:‘京欣砧4,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選育,印度南瓜與中國南瓜雜交的西瓜砧木一代雜種,嫁接親和力好,共生親和力強,成活率高,發(fā)芽容易且整齊,發(fā)芽勢好,出苗壯,對果實品質影響小。
椰糠:印度冉美基質有限公司生產pH5.0~6.5,每袋21.55kg?;|:一特有機肥廠生產,V草炭:V蛭石:V珍珠巖=2:1:2,每袋50kg。
1.3 試驗方法
1.3.1 試驗設計 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分別設5個處理,3次重復,15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80m2。雙蔓整枝留1個瓜,雙行立架種植,行距1.2m,株距0.2m。每小區(qū)種植258株,折合每667m22151株。處理1(CK)為全基質;處理2為V基質:V椰糠=3:7;處理3為V基質:V椰糠=5:5;處理4為V基質:V椰糠=7:3;處理5為全椰糠。
在棚內開栽培槽,長10m,寬0.2m,深0.15m。栽培槽(用水泥抹成)與滲水槽聯(lián)通,回收殘液以備過濾后再用。再在栽培槽上放置長0.40m、寬0.13m,高0.04m的漏水隔板。將各處理基質裝入與栽培槽相同大小的60目(250μm)紗幕袋中,放到栽培槽漏水隔板上,每溝用基質0.2m3,共開78溝,每667m2椰糠用量:處理2為6.07m3,處理3為4.3m3,處理4為2.58m3,其他露土的畦背用無紡布覆蓋。全棚采用計算機控制,水肥藥一體化智能控制系統(tǒng)型號LGKIT-PL由江蘇綠港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全生育期應用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用0.2m孔距1.25L·h-1滴灌帶灌溉。施肥機采用江蘇綠港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LGF-3.5S型灌溉施肥機,肥料由北京富特森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pH值用硝酸調節(jié)。前期使用高氮圣誕樹肥,m氮:m磷:m鉀=18:8:27;后期使用高鉀圣誕樹肥,m氮:m磷:m鉀=16:8:34.
1.3.2 試驗要求本試驗于2017年1月20日播種,2月8日嫁接,嫁接方法采用單葉貼接,3月10日定植。2017年2月25日雙層天幕加小拱棚覆蓋。
1.4 取樣測定與分析方法
每個小區(qū)隨機標記5株瓜苗,分別測定團棵期(4月1日)、伸蔓期(4月10日)、始花期(4月24日)、坐果期(5月8日)、膨大期(5月15日)、成熟期(5月26日)的株高、莖粗、葉面積和葉綠素相對含量等生育期指標。其中株高和葉片面積(長x寬)用標準卷尺測量,莖粗用游標卡尺測量,葉綠素相對含量用SPAD-502Plus葉綠素儀測定。在西瓜膨大期計算各小區(qū)坐果率。西瓜成熟后,每小區(qū)隨機取樣巧個,測量單瓜質量、果皮和瓜瓤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皮厚、果形指數和口感。其中,單瓜質量用電子秤測量、果皮和瓜瓤硬度用JY-4型硬度計測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DT-45型測糖儀測量、皮厚和果形指數(縱徑/橫徑)用標準直尺測量、口感由至少5人品嘗后評出纖維含量和瓤質口感。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9.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基質配比對西瓜幼苗株高和莖粗的影響
圖1分別為不同處理西瓜幼苗的平均株高。各處理幼苗株高隨著西瓜生育期的延長而增加。處理4平均株高最大,達到158.33cm,其次為處理5(156.22cm)、處理2(153.20cm)、處理3(149.85cm)和處理1(146.85cm)。圖2分別為不同處理西瓜幼苗的平均莖粗。各處理西瓜幼苗莖粗隨著生育期的增長而增長。處理1和處理2的莖粗在果實膨大期出現(xiàn)下降趨勢,其余處理呈直線上升趨勢。處理4的平均莖粗達到最大8.14mm,其他各處理依次是處理1(7.99mm)>處理5(7.79mm)>處理2(7.74mm)>處理3(7.49mm)。
2.2 不同基質配比對西瓜幼苗葉面積的影響
圖3為不同基質配比西瓜幼苗葉面積。各處理西瓜幼苗葉面積隨著生育期的增長而增長。處理1平均葉面積最大,達到436.62cm2,其次是處理5(423.14cm2)、處理4(372.35cm2)、處理2(360.44cm2)和處理3(340.08cm2)。
2.3 不同基質配比對西瓜幼苗葉綠素相對含量的影響
圖4為不同基質配比西瓜幼苗葉綠素相對含量。各處理西瓜幼苗葉綠素相對含量隨著生育期的增長而增長,從坐果期開始,處理1、處理3和處理4出現(xiàn)下降趨勢。處理4平均葉綠素相對含量最大,達到60.11,其次是處理3(58.47)、處理1(58.39)、處理2(55.71)和處理5(55.26)。
2.4 不同基質配比西瓜品質和產量比較分析
表1為不同基質配比西瓜品質和產量。各處理果實的果形均為橢圓形。果皮厚度越小,果實可食用部分越多,處理3與處理4皮厚最小,但各處理皮厚無顯著性差異。處理3果皮硬度最小,為5.38kg·cm-2,與其他處理存在顯著性差異;處理4果皮硬度最大,為10.12kg·cm-2,但是與處理1、處理2和處理5無顯著性差異。處理1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小,與其他處理存在顯著性差異;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處理4最高,且與其他處理存在顯著差異。處理5口感硬,其余處理口感為酥;纖維含量,處理3為中等含量,其余處理為少量;處理2和處理4無黃筋,其余處理皆為少量黃筋。因此,處理2和處理4的口感均較好。處理4折合667m2產量最大為4728.07kg,處理1次之折合667m2產量為4310.00kg,兩者無顯著差異,但與其余處理存在顯著性差異。
2.5 不同基質配比西瓜植株枯萎病抗病性分析
表2為不同基質配比西瓜植株枯萎病抗病性分析。處理4抗病性較強,整個生育期未出現(xiàn)枯萎病病株,處理1和處理3分別出現(xiàn)2株枯萎病病株,處理2出現(xiàn)3株,處理5出現(xiàn)5株病株。
3 討論與結論
椰糠具有良好祄通氣性和吸水性,有益于植物根系的生長,而有機基質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兩者相結合能夠成為良好的無土栽培基質。本研究中以處理4(V基質:V椰糠=7:3)綜合表現(xiàn)較好,而對照(全基質)的單瓜質量和折合667m2產量表現(xiàn)較好,與處理4無顯著差異,說明適當增加基質比例能有效提高產量,因此,將進一步開展后續(xù)試驗,以期提高產量及其他綜合指標。
葉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生成的光合產物有利于果實的增長和花芽的形成[6]。株高、莖粗反映植株的長勢,植株的葉面積反映光合作用效率[7];葉綠素是一類與光合作用有關的最重要的色素,葉綠素相對含量反映了植物本身的狀況,長勢良好的植物葉子會含有更多的葉綠素;口感、纖維含量和黃筋影響了果實的品質;整個生育期內枯萎病植株的減少能促進果實品質和產量。因此,綜合各處理株高、莖粗、最大葉面積、葉綠素相對含量,成熟期果實品質、折合667m2產量以及果實風味等指標,處理4(V基質:V椰糠=7:3)發(fā)揮了基質與椰糠的雙重優(yōu)點,表現(xiàn)較好,可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郭永婷,朱英,馬麗,等.日光溫室立體四季草椰糠種植技術[J].蔬菜,2018(1):32-34.
[2]王桂英.無土栽培技術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J].當代農機,2017(2):20-21.
[3]張西露.我國無土栽培的現(xiàn)狀與展望[J].蔬菜,2016 (10):40-41.
[4]相宗國,趙瑞,陳俊琴.不同粉碎度的椰糠基質對黃瓜穴盤苗生長發(fā)育及其質量的影響[J].中國蔬菜,2012(14):65-69.
[5]張保東,崔廣祿,賈文紅,等.連棟溫室小果型西瓜吊蔓無土栽培技術[J].中國瓜菜,2017,30(5):42-44.
[6]侯瑩.蘋果新梢葉片發(fā)育及葉綠素含量的變化[J].貴州農業(yè)科學,2017,11(45):102-106.
[7]陳宗光,江姣,祖嘉笠,等.不同穴盤營養(yǎng)土配置對西瓜幼苗生長的影響[J].中國瓜菜,2016,29(1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