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莉 孫立華 胡思翠 封東寧 王一冰 孫清
過敏性紫癜(HSP)是由血管變應性炎癥引起的皮膚及黏膜病變,是兒童常見血管炎之一,病情易反復、遷延,其引起的紫癜性腎炎(HSPN)嚴重影響患兒生存質量及預后[1]。目前其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臨床缺乏特異性治療措施。近年來研究發(fā)現白細胞介素在其發(fā)病機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但在 HSP 發(fā)病機制中起主導作用的特異性白細胞介素因子仍未明確;在紫癜性腎炎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的細胞因子,雖國內外有較多報道,但尚無定論[3,4]。因此,明確HSP及其紫癜性腎炎發(fā)病機制中的重要細胞因子,對于早期治療、提高患兒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擬通過對HSP及紫癜性腎炎患兒血清IL-2、IL-6、IL-10、免疫球蛋白IgA及VCAM-1的測定,分析相關白細胞介素水平與免疫球蛋白IgA表達的相關性, 比較無腎損害與腎損害患兒細胞因子的差異,確定在HSP及紫癜性腎炎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的細胞因子,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初次確診為HSP并未接受治療的50例患兒,男27例,女23例,年齡3~13歲,平均7.4歲。檢測前均未接受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治療,HSP的診斷標準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根據患兒是否存在腎臟損害分為紫癜性腎炎(HSPN組)和無腎損害性紫癜(NO-HSPN組)。其中HSPN組17例,男10例,女7例;無腎損害組33例,男17例,女16例。17例紫癜性腎炎患兒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病學組制定的紫癜性腎炎診斷標準。正常對照組50例,系同期門診體檢的健康兒童,男29例,女21例,年齡3~13歲,平均7.3歲。兩組男女比例、年齡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標本收集 HSP 組與對照組均于治療前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3ml,在 4℃ 下離心分離血清后立即送檢。
1.2.2 檢測方法 采用 ELISA 法(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測定血清 IL-2、IL-6、IL-10 及VCAM-1 濃度;采用速率散射比濁法測定免疫球蛋白 IgA 濃度。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 15.5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性用直線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組血清IL-2、IL-6、IL-10及VCAM-1水平比較HSP患兒血清IL-2、IL-10與健康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IL-6、IgA 及 VCAM-1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P<0.01);從NO-HSPN組隨機選取17例患兒與HSPN組血清IL-2、IL-6、IL-10、IgA濃度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VCAM-1濃度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見表1。
表1 各組 IL-2、IL-6、IL-10、IgA 及 VCAM-1 水平比較(±s)
表1 各組 IL-2、IL-6、IL-10、IgA 及 VCAM-1 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與 NO-HSPN 組比較,▲P<0.01
組別 IL-2(pg/ml) IL-6(pg/ml) IL-10(pg/ml) IgA(g/L) VCAM-1(μg/L)對照組(n=50) 4.0±1.5 1.5±0.4 2.7±1.4 1.4±0.5 1512.7±141.3 HSP 組(n=50) 3.8±1.4 3.4±1.7* 2.4±1.7 2.3±0.9* 1842.5±151.6*NO-HSPN(n=17) 3.9±1.6 3.6±1.8 2.6±1.6 2.5±1.2 1752.4±149.6 HSPN(n=17) 4.1±1.6 3.5±1.4 2.5±1.5 2.4±0.8 2102.1±171.1▲
2.2 血清白介素濃度與 IgA 及 VCAM-1 相關性經線性相關分析顯示,IL-6 與 IgA 水平呈正相關(r=0.52,P<0.05),其他血清白介素濃度與 IgA 及VCAM-1 均無相關性(P>0.05)。
HSP 是以大量 IgA 免疫復合物產生,并沉積在全身小血管壁,導致小血管內膜增生,并出現透明變性及壞死為主要病理征的壞死性小動脈炎。研究表明,HSP患兒CD4+T細胞亞型Th1類細胞因子水平降低,Th2類細胞因子水平顯著升高[5]。IL-2是Th1類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可促進細胞免疫反應。本研究結果顯示,過敏性紫癜患兒IL-2水平較正常組稍低但無統計學差異,與吳舒華等[6]報道一致,因此IL-2并非HSP發(fā)病的主要相關因子。Th2主要分泌IL-6、IL-10,調節(jié)體液免疫。本研究結果顯示,HSP患兒血清IL-6水平較健康對照組明顯升高,且與IgA水平呈正相關,說明IL-6可能是導致HSP疾病的重要炎癥因子之一, 其相關機制可能為:①IL-6可促進受刺激原激活的CD4+T細胞增殖生長,而CD4+T細胞的亞型Th2類細胞又可分泌IL-6因子參與體液免疫,因此IL-6在此循環(huán)中起正反饋作用;②IL-6是B淋巴細胞分化產生抗體所必需的因子,能促進抗體IgA的合成和分泌[7],其形成的免疫復合物過多地沉積在血管壁,激活補體,引起免疫損傷,與本研究血清IL-6與IgA水平呈正相關的結果相符合。雖然紫癜性腎炎病理特征是腎小球系膜增生和系膜區(qū)顯著的IgA 沉積,但本研究中未發(fā)現紫癜性腎炎患兒與非腎損傷紫癜患兒的血漿IgA水平有統計學差異,說明紫癜性腎炎與血漿IgA水平可能無關,雖然IL-10由Th2分泌,但本研究中未見其顯著升高,說明IL-10不是HSP發(fā)病的主要相關因子。
黏附分子VCAM-1與白細胞表面的整合素VLA-4結合,結合的白細胞在血管內皮細胞上滾動時,能緊密黏附血管內皮并協助白細胞穿出血管壁到達炎癥部位,這一過程可造成腎小球變質、滲出和增生,從而出現水腫、高血壓等臨床癥狀[3,4]。本研究結果顯示,HSP組與對照組相比VCAM-1顯著升高,說明VCAM-1 升高是導致過敏性紫癜發(fā)病的重要機制之一;腎損傷與無腎損傷紫癜患兒相比VCAM-1顯著升高,說明VCAM-1在過敏性紫癜腎損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且僅有VCAM-1升高還不能造成腎損傷,必須達到一個濃度截點才能造成腎損害, 任少敏等[8]研究顯示,血漿VCAM-1濃度達到1 980μg/L,可作為紫癜性腎損傷的重要截點,但其樣本量較小,本研究未觀察其濃度截點,對其濃度截點的確定還需大樣本多中心研究。
綜上所述,異常增高的 IL-6 可能在HSP發(fā)病、免疫病理損傷中起重要作用,深入研究 IL-6 在HSP 發(fā)病中的作用,可能為難治性 HSP 尋找新的治療靶點提供理論依據;VCAM-1 在紫癜性腎炎發(fā)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目前還不能全面進行腎穿刺活檢判定有無腎損害的情況下,檢測血漿 VCAM-1 含量有可能成為過敏性紫癜發(fā)展成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的早期診斷指標。但鑒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 尚待擴大樣本后再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