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慧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 可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為成人發(fā)病型糖尿病, 據(jù)調(diào)查, 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1]。本文以本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胰島素泵聯(lián)合二甲雙胍或吡格列酮的臨床療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Ⅰ組(28例)、Ⅱ組(29例)、Ⅲ組(29例)。Ⅰ組男17例, 女11例;年齡40~68歲, 平均年齡(50.85±6.13)歲;病程3~13個月, 平均病程(7.15±2.74)個月。Ⅱ組男18例, 女11例;年齡41~67歲, 平均年齡(51.03±6.10)歲;病程4~12個月, 平均病程(7.42±2.75)個月。Ⅲ組男17例, 女12例;年齡42~69歲, 平均年齡(51.12±5.96)歲;病程3~12個月, 平均病程(7.62±2.71)個月。本研究已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所有患者經(jīng)過實驗室檢查, 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 參與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三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①Ⅰ組:給予單純胰島素泵治療, 采用美國美敦力公司(Medtronic)生產(chǎn)的胰島素泵722, 根據(jù)不同患者病情, 使用不同劑量的胰島素[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Novo Nordisk (China)Pharmaceuticals Co., Ltd;國藥準字J20100124], 通過皮下泵入所需劑量的50%, 另外50%的劑量則分別于三餐前泵入, 直至血糖達標。②Ⅱ組:給予胰島素泵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 在Ⅰ組胰島素泵治療基礎上, 每天早餐后口服500 mg二甲雙胍(沈陽澳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1722)。③Ⅲ組:給予胰島素泵聯(lián)合吡格列酮治療,在Ⅰ組胰島素泵治療基礎上, 每日早餐前口服15 mg吡格列酮(江蘇德源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10047)。在服藥期間, 每天早晨7:00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監(jiān)測, 根據(jù)血糖情況對藥物做出調(diào)整, 將血糖水平控制在目標范圍內(nèi)。2周為1個療程。
1. 3 觀察指標 根據(jù)主治醫(yī)師記錄的治療報告, 統(tǒng)計比較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血糖達標時間、每天胰島素用量。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 三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組間兩兩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Ⅱ組和Ⅲ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Ⅰ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Ⅱ組與Ⅲ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水平比較( ±s, mmol/L)
表1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水平比較( ±s, mmol/L)
注:與Ⅰ組比較, aP<0.05;與Ⅱ組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Ⅰ組 28 9.32±1.15 7.69±1.21 14.72±2.26 10.59±3.14Ⅱ組 29 9.34±1.13 5.73±1.03a 14.71±2.25 8.32±1.93aⅢ組 29 9.35±1.16 5.85±1.10ab 14.74±2.28 8.47±1.24ab
2. 2 三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和每天胰島素用量比較 Ⅰ組血糖達標時間為(3.52±0.71)d、每天胰島素用量為(28.53±5.21)U, Ⅱ組血糖達標時間為(2.53±0.32)d、每天胰島素用量為(18.35±5.26)U, Ⅲ組血糖達標時間為(2.59±0.41)d、每天胰島素用量為(19.20±5.07)U。Ⅱ組和Ⅲ組的血糖達標時間和每天胰島素用量均少于Ⅰ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而Ⅱ組、Ⅲ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引起高血糖而形成一種的疾病, 其中2型糖尿病在成人發(fā)病率較高,在其治療中, 通常在飲食指導、運動治療等一般治療的基礎上, 進行胰島素治療。由于2型糖尿病無法治愈, 需要長期進行胰島素治療, 組織細胞極易產(chǎn)生抵抗力, 影響其治療效果[3], 因此胰島素泵聯(lián)合藥物成為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向。
二甲雙胍屬于雙胍類降糖藥, 其主要是通過提高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 來減少胃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量, 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4-6]。吡格列酮是一種噻唑烷二酮類抗糖尿病藥物, 屬于胰島素增敏劑, 其能夠用對依賴胰島素的葡萄糖進行加強處理, 降低肝糖的輸出量, 提高了循環(huán)胰島素的作用, 從而達到控制血糖的效果[7,8]。因此, 二甲雙胍或吡格列酮聯(lián)合胰島素泵應用于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在本研究中, 采用胰島素泵聯(lián)合二甲雙胍或吡格列酮加強2型糖尿病的臨床指標, 其中二甲雙胍能夠在短期內(nèi)有效降低血糖;吡格列酮則能夠提高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降低胰島素抵抗, 從而能夠提高其臨床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Ⅱ組、Ⅲ組治療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小于Ⅰ組,血糖達標時間、每天胰島素用量均少于Ⅰ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胰島素泵聯(lián)合二甲雙胍或吡格列酮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過程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 在減少胰島素用量的同時, 縮短血糖恢復時間, 有效患者的降低血糖指標水平,在臨床上具有很大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