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礦業(yè)公司電視臺,雞西158100)
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民的生活觀念、價值觀悄然發(fā)生著變化,這對新聞記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進一步提高新聞記者的采訪藝術非常關鍵和重要。采訪藝術直接體現(xiàn)新聞記者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的高低,是提升新聞記者在觀眾心中地位的關鍵,對提高新聞品質(zhì)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社會人群,搶占市場先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另外,它能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新聞記者知識底蘊、職業(yè)道德操守,可以獲取更多真實、可靠、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充分發(fā)揮出媒體的社會導向作用。
媒介定位是采訪工作的關鍵。媒體的定位有助于了解市場的需求是什么,受眾的要求是什么。從他人需要入手,往往能得到更多支持,順利采訪也會變得可行。媒介定位意味著傳播的目標化,它使傳播活動的目標更加具體明晰。市場定位是媒介定位的外在誘發(fā)性因素,受眾定位是媒介定位的潛在可能性因素,風格定位則是媒介定位的內(nèi)在必然性因素。所謂市場定位,是指媒介經(jīng)營者在發(fā)現(xiàn)一定的市場機會,通過對傳媒市場做出充分的調(diào)研和分析后,選定目標市場的決策策略。市場定位好比在夾縫中找位置、定目標,將本來極大極廣的區(qū)域縮小到某一領域、某一方面或某一點,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傳播。受眾定位,是建立在受眾本位思想基礎上的。受眾本位,與媒介本位相對,它是指大眾傳播媒介在信息傳播活動中,以受眾為中心,以最大程度地維護受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滿足受眾獲取信息的需要。 風格定位,媒介瞄準一定的市場機會,并且“鎖定”特定受眾進行傳播后,能否持久地獲得受眾支持在市場中站穩(wěn)腳跟,關鍵還在于自己的媒介是否形成獨特的風格。由市場化初期的可讀性升華為成熟期的必讀性。當一家媒介對受眾來說由可讀性升華為必讀性,受眾便會對其形成強烈的依賴感,從而在受眾心中形成穩(wěn)定的獨特風格。語言風格幫助這種整體風格的形成對采訪的內(nèi)容給予準確的定位,譬如抓住社會熱點進行追蹤報道,就能吸引群眾的注意力,和群眾產(chǎn)生共鳴。要突破思維模式的局限性,不拘一格選擇合適的新聞點予以深入的采訪,效果非常顯著,不但可以吸引受眾的興趣,同時促進問題的解決,并且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抓貼近大眾生活的新聞內(nèi)容,更有利于弘揚社會正氣、傳遞社會正能量、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新聞的價值是新聞工作的核心,這是新聞采訪、傳播的宗旨,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敏銳的洞察力發(fā)現(xiàn)、抓住新聞點,及時把握住新聞采訪的時機,掌握第一手材料,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新聞的價值。
語言交流是其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語言交流方式與采訪效果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訪前有備無患,有利于記者發(fā)揮最佳的采訪水平,切實保障采訪過程中語言的流暢性,以達到最完美采訪效果。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詳細了解采訪的對象,明確采訪的目的,建立清晰的采訪思路;其次,預設突發(fā)問題,提前做好應對準備,制定各預備方案,爭取做到臨危不亂,掌握采訪局勢,防止采訪失控。
新聞記者進行采訪所接觸采訪的對象大多都是第一次接觸,彼此并不熟悉,特別是采訪對象第一次面對鏡頭的時候,會有不知所措、緊張、膽怯的心理和情緒,對采訪產(chǎn)生很不利的影響。此時,新聞記者應該盡力掌握主動,設身處地替采訪對象著想,積極營造輕松的采訪氛圍,解除其心理負擔,引導被采訪者快速進入采訪狀態(tài),讓采訪對象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進而提高采訪對象的配合度,使采訪順利完成。
采訪過程中,及時抓住疑點問題,挖掘出更深層次的有價值信息,這需要記者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在正常情況下,設置問題時主要是考慮到采訪目的以及采訪對象自身的特點,而具體提問過程中,對于一些細節(jié)或者是采訪對象無意中表達出的內(nèi)容,背后都可能隱藏著更有價值的信息,因此記者在提問時一定要關注采訪對象的肢體動作、神情以及語言表達中的細節(jié),抓住其中的疑點問題并展開提問,從而獲得更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因此,記者應加強對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善于觀察身邊事物的細節(jié),不斷提高自身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進行新聞采訪,采訪方式要不拘一格,因人因事而定。首先記者需要始終圍繞采訪的主題進行,盡力要求對方減少題外話,如果談話偏離了主題,記者應當委婉巧妙轉化,以免產(chǎn)生采訪結果與目的相悖的結果;科學運用啟發(fā)引導,采訪盡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完整的新聞素材。如果所采訪的對方屬于較為內(nèi)向、不善言談的類型,記者一再追問很容易導致采訪對象閉口不談。而如果使用引導進入采訪方式,讓被采訪者與記者意見共鳴或者是產(chǎn)生反對意見,然后希望表達自己的意見,這些都會讓記者收獲大量的新聞內(nèi)容。要以真誠的態(tài)度和情感與被采訪者溝通。記者在采訪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和藹親切的語氣,采訪發(fā)問的時候也盡量保持求教的態(tài)度,把被采訪人定位為知情者和當事人,而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問路人和求知者,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被采訪對象配合采訪,并且認真回答記者的提問。
結語:新聞報道所涉及的是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新聞采訪這一環(huán)節(jié),其藝術性直接影響到工作質(zhì)量和效率。 其藝術性在于既要做到實事求是,又要注重新聞的時效性,挖掘新聞的深度和廣度,提升新聞的價值。以上對提高采訪藝術的策略的闡述希望能引起必要的重視,從而延伸采訪深度,提高新聞報道的競爭力。